我还满惋惜没有参加到之前几场演讲。原来这个展览从十月底就开始了。但是办公室10.11.12月整个真的是太忙碌,忙到我真的没有办法「出席」。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艾未未的作品,算是我第一次与他的相遇。

整个展览的展品其实不多,只有一楼的展场,而在入口的两个走道,展示艾未未和同辈艺术家们年轻时在纽约留学的生活纪录照片(大约介于1980-1990年)。这个展览的展出作品数量少也是好的,因为看完之后觉得每个作品都留下深刻印象,不像有的展览,展品太多,其实也记不住什么。

为何「缺席」? 翻开导览手册的展览简介,内容却没有提到与这个主题的关联意义。

大约上午11:00入场时遇有导览。我试著跟听导览内容,但最终发现我还是不大喜欢听导览。或许因为导览员是属机构的,机构是属官方的,因此他们所阐述的语言,很大要,很简单,很大众,很浅白。他们的任务是把作品的精华转化成大众听的懂的内容,可能是得到认同比诉说真义还重要。(我认为一些作品的真义,对于大众而言应是难以接受,所以这是阐述角度的选择)。对我而言好像很制式的一些官方说法,我不希望我的观点受到他的影响。所以跟听了两个作品还是就决定自己看。

我想以后看展览,对于每个艺术家应该要问的问题是,这个艺术家想要玩什么。艾未未想要玩什么? 他玩很多很广。我觉得今天才第一天认识他,不适合轻易唐突的认定些什么。

我所听说的艾未未是叛逆的,是批判的,是调皮的。当我亲见他的作品,让我想到蔡国强。他们的观念的高度,他们与议题互动、与外界联络的能量都是很强大的。执行力的推动非常令人钦佩。

对几件作品快速的写了笔记。

作品/ 中国地图

艺术家可以在艺术里面谈政治。

这件作品是一个用木头材质做的中国地图。有大陆,有台湾,有海南岛(但是有香港吗?) 这看起来无疑是在讲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版图。用树木材质,或许也是同出一根,同出一种的意思(不知这样的直接诠释是否妥当)。

在中国这样极权政治限制言论自由的国家,他的人民要讨论政治是不见容的。但是在艺术里面呢? 艺术本质就是不受外在世界的规则所限制。艺术是属文化的,属美感的。所以在艺术里面好像什么都能说,因为「我是用一种从另一个世界的或说是另一个层次的观点来讲论这事。我没有想要改变现状,我没有想要改变任何事情,我只是做出一个东西,表达我的看法,也让你看见,至于你看了以后有什么认知,我不管你;因为任何一个作品可以有一百个看法,一百个诠释,但是不能说是一百个答案。」

20-30岁的年轻艺术家比较少有人关注政治的议题;有还是有,而关注的人真的就是对政治会观心,会研究,而有些观点和内容可以表达。

是否接近中年的艺术家尤其是男性,比较多对政治有些见解。或是说以台湾而言,民40多到50多年次的世代就比较多在年轻的时候就关注政治,我推论是因为他们在青壮年期间经历过台湾政治社会的解严,在成长过程中对国民党和民进党发展有较多的联结关系,以及对于国家意识的抱负及使命感所驱使。

 有三件作品是用古代的瓮罐做的。我看了以后觉得残忍,但是都有事情可以说。

 

作品/ 可口可乐的罐子

这件是用古代出土的瓮罐,原本的瓶身材质,上面用白色的颜料写上Cocacola的logo的图案。而如果里面真的装了可乐,而且真的用他到来喝呢? 很奇妙的想像。当然可以讲的有:全球化、时空的穿越、大企业、商品等。而在历史的层面,今日我们使用的可乐铁罐,在久远以后也成为历史了,那时,现在的铁罐成了怀旧的容器。

 

作品/ 彩色的陶罐

另一个瓮罐的情况是在外面上了鲜艳颜色的颜料。这个我比较读不出明确的讯息,但是我说残忍是因为好像对古人的东西强制的改造了他,把他的本质面貌改变了,我们看不到他原本的样子。他的呼吸被不自然的现代工业颜料包覆了。或许也是他们的命运是被现代人掌握的,不管是被珍惜,或是不被珍惜。

 

作品/ 失手

第三件作品是三件大幅的照片。是在艾未未的手中,一个汉朝的瓮罐,被他摔下在地面,破碎了。照片的表现是纪录下这一刻。

 

作品/ 永久自行车

自行车的组合。Smell rubber,rubber,rubber...

想到之前在华丰轮胎任职的时候,经常习惯的那股味道-- rubber,rubber,rubber...

想到在彰化大村乡的工厂,那间大的工厂里面正在生产的轮胎机器运作著,轮胎在自动生产线上,一站一站的自动前进。我觉得这个景象很特殊,在我的脑海里印记著。

也想到蔡国强展览时候的那群灰狼的展出,就是100只灰狼,他的路径也是吊挂在挑高的展场。让观者可以穿梭在其间,感受数大作品给人的规模感受。

走进细看,发现这些自行车是订做的,并不是成品。因为他的龙头尚未完成。表示是特别为这个展览准备的。所以这个作品是与厂商合作的。厂商是上海永久。

 

作品/ 多幅黑白照片展出

展场外面两道墙展出和艾同一辈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在纽约求学的生活照片。这些朋友现在应该都已经有些知名度有些成就。很多的照片就是一个glance。例如谢德庆的一张在苏活区的背影。

这些摄影展品这样的展出,好像是什么重要的人的照片。我就想说为什么艺术家的照片是有价值的呢? 是因为他们是明星吗? 除了对有关心艺术的人,对一般人来讲,看到一次谢德庆的背影又怎样呢? 也或著说,对大众不怎样也是里所当然的。重点是为了那些可能会觉得这些相片很珍贵的人展出的。或许我吧,我觉得珍贵。当然他让我想到,很多在画册里面看到的,更早期的前辈画家的留学留影,像是常玉、赵无极、这些艺术家,我们如果可以一睹他们在国外生活的一个影像,好像就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想像。那天是一个怎样的日子,他们遇到什么人,他们和这些人有怎样有趣的对话,或是无聊的对话? 遇到心动的女子吗? 发生了什么事件,他们经历了什么动乱,开了什么趴,做了什么疯狂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