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今天下午,中國銀行業協會官網公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全文。

《報告》由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聯合發佈,反映了2018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的運行情況。2018年被稱作資管元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連相繼出臺,給資管業帶來衝擊和挑戰的同時,銀行理財業務也在轉型與調整中發生不少變化。

整體來看,《報告》共分爲五部門。其中第一部門總結了2018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運行的五大特點:

1.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總體保持平穩;

2.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持續“雙降”;

3.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

4.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

5.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產品爲主。

在接下來的四部分中,《報告》詳細闡釋了2018年銀行理財業務運行的上述特徵。

非保本理財產品總餘額22.04 萬億元

《報告》第二部分介紹了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情況。

《報告》顯示,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佈後,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總體平穩,未出現大幅波動。截至 2018 年底,非保本理財產品 4.8 萬隻,存續餘額 22.04 萬億元,與 2017 年底基本持平。2017 年以來,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延續了季度內“前高後低”的變化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繼發佈後,銀行理財業務的相關定義和口徑發生了變化,僅非保本理財產品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鑑此,自 2018 年 1 月起,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對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了專項統計分析。本報告中產品存續情況(同業理財部分除外)、發行情況、投資資產情況和收益情況均僅針對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分析,與過去年度發佈的理財市場報告口徑有所不同,不具可比性。

從存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來看,以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爲主。

截至 2018 年底,國有大型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爲8.51 萬億元,市佔比38.63%;全國性股份行存續餘額爲 8.80 萬億元,市佔 39.94%;城商行存續餘額爲 3.64萬億元,市佔 16.50%;農村金融機構爲 0.95 萬億元,市佔4.32%。

就存續銀行理財產品種類而言,銀行理財以個人類產品爲主。截至 2018 年底,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一般個人類、高資產淨值類與私人銀行類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爲 19.16 萬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 86.93%。

其中,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餘額爲 13.84 萬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

餘額的 62.76%;高資產淨值類產品存續餘額佔比 13.91%;私人銀行類產品存續

佔比 10.26%。另外,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餘額爲 1.78 萬億元,佔比 8.09%。

2018年同業理財存續規模大降超6成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銀行理財產品產品總體餘額平穩,《報告》第二部分指出,自 2017 年高點以來,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連續 22 個月環比“雙降”。

《報告》顯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市場金融同業類產品4存續餘額 1.22萬億元,同比下降2.04 萬億元,降幅爲 62.57%,較 2017 年初減少 5.43 萬億元,降幅達 81.68%;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3.80%,同比下降 7.21 個百分點,較 2017 年初下降 19.08 個百分點。

銀行同業理財作爲近年來同業套利、同業空轉的重要環節,成爲監管重點治理的關鍵業務之一。在銀行存款和個人、法人理財規模增長較爲剛性的情況下,部分中小銀行利用同業理財規模效應強、資本佔用少等優勢進行套利。

一方面大量發行同業理財籌集資金委託券商、基金和私募等代爲管理,通過加槓桿、加久期和降信用,以犧牲流動性和信用來增厚利潤(委外套利)加槓桿投資。另一方面,部分銀行通過發行成本更低的同業存單吸收表內資金,再投資他行同業理財,空轉套利。如此同業理財成爲金融加槓桿和同業空轉套利鏈條的重要一環。

(“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同業空轉套利和加槓桿模式示意圖

上述交易模式嚴重背離了中央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同業理財作爲同業空轉套利和加槓桿投資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成爲近兩年金融監管重點整治的對象。

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同比增加約20天

《報告》第三部門介紹了銀行業理財產品額發行情況。

去年銀行理財發行的一大特點是,開放式產品募集資金佔比較高。2018 年,全國共有 439 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了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 118.10 萬億元(包含開放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在 2018 年所有開放週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下同)。其中,開放式產品全年累計募集資金 100.19 萬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 84.83%,佔比同比上升 7.07 個百分點;封閉式產品全年累計募集資金 17.91 萬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 15.17%。

更重要的是,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報告》顯示,2018 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爲 161天,同比增加約 20 天。新發行 3 個月(含)以下封閉式產品募集資金 5.21 萬億元,同比減少 7.43 萬億元,降幅爲 58.75%;佔全部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額的 29.10%,同比下降 15.57 %。

從新發產品募集資金來源看,個人投資者爲主力軍,佔比近八成。2018 年,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一般個人類、高資產淨值類與私人銀行類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 92.72 萬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 78.51%。

從新發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來看,風險等級爲“二級(中低)”及以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募集資金 98.45 萬億元,佔比超八成,說明以以中低風險產品爲主。

理財資金主要配置債券等標準化資產

《報告》第四部門介紹的是銀行理財資產投向及配置情況。

從資產配臵情況來看,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 65.70%。其中,債券是理財產品重點配臵的資產之一,在非保本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中佔比最高,達到 53.35%。

此外,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

債佔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餘額的 8.29%;商業性金融債、同業存

單、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和

外國債券佔非保本理財投資資產餘額的 45.06%。

非保本理財累計兌付客戶收益 10566 億元

《報告》第五部門介紹了2018年銀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去年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 10566 億元。其中,個人類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 8403 億元,佔比78.08%。分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 3628 億元,佔比 34.34%;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累計兌付客戶收益 4309 億元,佔比 40.78%。

具體到理財產品收益率而言,2018 年,封閉式非保本產品按募集資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爲 4.97%,同比上升約 80 個基點。由於

2017 年市場利率上行幅度較大,而其中部分產品於 2018 年到期,導致 2018 年上半年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上升。

2018 年 8 月以來,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持續下降,其中月度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連續 5 個月環比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