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猜你想問的《奴隸》是米開朗基羅的《垂死的奴隸》與《被縛的奴隸》吧。這兩幅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的陵墓設計的雕塑,在中世紀的義大利,在墓前立奴隸像是統治階級的傳統,象徵著權威。

米開朗基羅當時並不願意為教皇設計陵墓,逃到佛羅倫薩,後來佛羅倫薩政府強迫他回到教皇身邊。於是,米開朗基羅就把這種不滿寄託到了雕塑身上。他把奴隸雕成渴求自由解放的形象,《垂死的奴隸》整個造型傳達出了一種與死亡和暴力的搏鬥。他胸前有一根繩索,象徵著專政與暴力。《被縛的奴隸》則呈現一種試圖掙脫身上繩索的造型,體現了巨大的激情。似乎這個奴隸將要爆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來反抗。有趣的是,因為種種原因,這兩個雕像並沒有放進陵墓里。

《摩西》像也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的陵墓設計的作品,上邊已經說過米開朗基羅此次設計的社會和心理背景,這件雕塑自然也和兩件《奴隸》雕塑一樣充滿著情緒。摩西是猶太人的領袖,上帝的先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雕塑中,米開朗基羅在摩西的頭上加了兩個角,這也使他備受爭議。在拉丁文中,角象徵著力量,米開朗基羅的這一設計,賦予了摩西一種粗野的姿態,也使整個造型更加獨特。米開朗基羅這個時期的作品更多的是內心情緒的告白,更多的體現了米開朗基羅人文主義的思想,和對自己命運的哀嘆,對統治者的不滿。


西斯廷天頂畫與《奴隸》與《摩西》這兩部作品,都是米開朗琪羅最知名的代表作品。在1511年的8月,尤里烏斯二世想在西斯廷教堂中舉行彌撒,但因米開朗琪羅遲遲未完成,在1513年2月,尤里烏斯二世去世了,在這個時候,距離這件壁畫完成只有五個月的時間。尤里烏斯二世與米開朗基羅定了個合同,遠不止這一切作品的創作,他讓米開朗基羅為他創作的墳墓的雕像,總共有六十八座,如果這些雕像完成,將使用人替換做的裝飾的最大的代表,就像前面提到的西斯廷天頂畫一樣。而在這幾年的合同中,米開朗基羅是不能接受其他訂單的,而在相對平和的創作環境中,米開朗基羅也只做了一件《摩西》與兩座《奴隸》。但是,繼承尤里烏斯二世登上皇位的,是梅迪契的利奧十世,他和米開朗基羅很早就相識,所以在他繼位後,就把米開朗基羅招募過來為自己效力。米開朗基羅不得不服從於利奧十世,就像之前服從尤里烏斯二世那樣。《摩西》這座雕塑,摩西威嚴的坐在那裡,代表了七種自由藝術的奴隸,但是這座雕塑卻只有兩件。而最後這兩件雕塑就被搬到了巴黎盧浮宮。米開朗琪羅本來有另外計劃的《活動的生命》與《深思的生命》,但只有那個雕塑的雛形,這顯然是米開朗基羅遺棄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制定的巨大的計劃,只剩這些未完成的作品流傳了下來。《奴隸》與《摩西》可以說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中知名度最高、最為普遍的作品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