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口增加最快的10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佛山、長沙和寧波。2018年,有9個城市的人口增量超過了20萬,有4個城市增量超過30萬,分別是深圳廣州西安杭州。總體上看,我國人口流動呈現由北向南流動的態勢。

廣深佛:大灣區的人口向心力

來自珠三角的深圳和廣州兩座城市的都超過了40萬,在各大城市中領跑,其中深圳去年人口增量達到了49.83萬人,廣州也達到了40.6萬人。

從2015年到2018年,廣州人口增量分別爲42.06萬、54.24萬、45.49萬、40.6萬。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同期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爲60萬、53萬、55.08萬、49.83萬人。廣深已連續多年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一線城市中,近年來京滬與廣深呈現了截然不同的走勢。近年來,廣深人口快速增長,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

爲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目標和產業疏解政策。而廣深目前還不到1500萬,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落戶門檻都比較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部分人口從京滬轉移到了廣深。

實際上,不光是廣深,廣東第三城佛山的人口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去年佛山常住人口增加了24.9萬人,在各大城市中位列第八位。

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其中珠三角地區就達到了150.45萬人,佔據了全部增量的85%,比浙江、山東和江蘇這三個經濟大省去年的人口增量之和還多。這也充分體現了大灣區的人口吸引力。

從產業發展來看,近年來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高端製造業、信息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就業人口。

此外,大灣區宜人的生活環境也比較有吸引力。“陽光地帶比較吸引人。”彭澎說,珠三角的氣候溫和,空氣較好,比較宜居,目前人口也在往沿海地帶集聚。“哪怕在這裏養老,休閒的人,也會有相當大的數量。”

西安杭州成都:強二線城市閃耀

在深圳廣州之後,西安、杭州和成都這3個強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量分列3到5位。

這其中,西安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38.70萬人,常住人口總量首次突破千萬大關。

西安人口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是因爲近年來西安經濟的高速增長。2018年西安GDP跨越8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佔全省比重升至34.2%,創14年來新高。另一方面,也與西安的落戶門檻不斷放鬆有關。自2017年3月1日以來,西安在隨後的兩年不到的時間內,7次升級調整戶籍政策,落戶門檻不斷放低。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第一財經分析,隨着關中平原城市羣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以及不斷升級的戶籍新政等舉措,人口向大西安集聚的勢頭十分強勁,未來人口流入將持續快速增長。

杭州人口增長的態勢同樣十分迅猛。2018年末,杭州常住人口達到980.6萬人,比2017年增加了33.8萬人,增幅高達3.45%。而從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分別飆漲了12.6萬、17萬、28萬、33.8萬人,呈現快速增長、持續增加的態勢。

杭州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杭州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城市經濟快速增長。今年的杭州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杭州深入實施“一號工程”,電子商務、雲計算與大數據、數字內容、信息安全等數字經濟優勢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未來產業蓬勃發展,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預計3320億元,增長15%左右。

成都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爲1633萬人。而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1604.5萬人,也就是說,2018年,成都人口增量達到了28.5萬人,增量位居第五位。

隨着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加快,中西部的強省會如鄭州和成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尤其是省內其他地市的人口。例如,四川和河南是我國人口大省,成都和鄭州作爲省會,成爲人們遷居、工作的重要目的地。

數據顯示,去年鄭州常住人口增長25.5萬人,常住人口總量突破千萬大關。這也是鄭州連續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可見一斑。

人口流動由北向南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增長快

從大的區域格局來看,中國城市人口增長繼續呈現南快北慢、人口由北向南流動的態勢。

從增量來看,去年常住人口增長最多的10個城市,除了西安和鄭州,其餘城市全部在南方。從增速上來看,也是如此。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的中心城市,如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長沙、佛山、寧波等城市成爲人口流入的重點。相比之下,北方除了西安和鄭州之外,其他城市的表現要遜色不少。

南方城市人口較快增長,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分析,南方的經濟發展更好,市場機制力量比較強,人們的就業發展及機會更多。比如南方沿海地區不光是改革開放走在前面,近幾年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也十分突出,因此提供的機會要多一些。相比之下,北方的市場化機制、轉型升級等要遜色不少,就業發展機會相對要少。

產業之外,人們對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嚮往也是人口向南流動的一大原因所在。東北冬天比較冷,華北的空氣質量有待提高。相對來說,南方的森林覆蓋率要高一些,氣候更宜居,像廣東的空氣質量要好很多,也吸引了人多人去定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