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70年前的今天

  1949年3月25日

  一場閱兵式在北平西苑機場舉行

  這是1949年舉行的第一場閱兵

  是黨中央和毛澤東

  由西柏坡移入北平後

  進行的第一項重要活動

  更爲6個月之後的開國大典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記憶》爲您講述

  1949年的那兩場閱兵

  西苑機場閱兵

  1949年3月23日

  中共中央肩負着“建國大業”的重任

  從西柏坡出發前往北平

  2天后,3月25日清晨6時許

  一列火車緩緩駛入了清華園車站

  在火車停穩後

  毛澤東第一個走下車

  整整離開了30年

  他再一次踏上了北平的土地

  下午,各界代表齊聚北平西苑機場

  當毛澤東出現時,全場沸騰了

  在歡呼聲中

  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後的第一場閱兵式

  隆重舉行

  軍樂隊高奏樂曲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

  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

  乘坐敞篷吉普車

  來到受閱部隊隊列前

  閱兵總指揮劉亞樓

  向受閱部隊發出受閱口令

  站在隊列前的各分隊指揮員

  舉手向毛澤東等領導人敬禮

  毛澤東等領導人站立在緩緩行駛的吉普車上

  向指戰員們還禮

  當檢閱車經過“塔山英雄團”等旗幟時

  毛澤東主席特意讓檢閱車停下來

  目視良久後感嘆道:

  “這是錦州戰役的作戰部隊啊!”

  西苑機場閱兵

  是中國共產黨人定都北平的一個奠基禮

  意義非比尋常

  開國大典在哪裏舉行?

  在認真審視國際國內形勢後

  中共中央迅速做出決定

  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

  同時舉行一個盛大的開國典禮

  1949年7月

  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成立

  很快就拿出正式的《閱兵典禮方案》

  方案分爲兩個部分

  接受朱德總司令檢閱的閱兵式

  和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的分列式

  這套新中國的開國大典方案通過後

  一個新的問題隨即而來

  究竟在哪裏舉行這場閱兵式?

  方案中有兩個備選地點

  一個是不久前剛剛組織過閱兵的西苑機場

  另一個就是天安門廣場

  徐焰

  選擇天安門廣場,優點相當多。第一,當時天安門是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選擇天安門宣告新中國成立,他確實在最高的建築上,它有象徵意義,天安門很宏偉。再一個,天安門就是現成的檢閱臺,領導人站在上面,下面閱兵也很方便。

  不但如此

  天安門地處市中心

  周圍的公路四通八達

  閱兵部隊的集結和分散

  都十分方便

  典禮結束後羣衆

  可以從容有序地迅速從市區退場

  相比之下西苑機場

  在3月已經舉行過一場萬人參加的閱兵式

  機場的跑道很寬

  沒有阻斷交通的後顧之憂

  但由於沒有檢閱臺

  開國大典前

  趕搭幾個堅固高大的看臺

  時間已經非常緊張

  同時由於西苑機場離市區過遠

  數十萬羣衆和部隊

  如何迅速疏散

  將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巨大問題

  經過一番權衡

  閱兵地點最終確定在天安門廣場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整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

  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向世界莊嚴地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伴隨着毛主席的宣告

  大地震動,炮羣長嘯

  28響禮炮聲如同報春的驚雷

  在天宇間迴響激盪

  震動着每一個人的心

  下午3點35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轎車

  由聶榮臻陪同檢閱三軍部隊

  

  接着1.64萬餘受閱部隊

  以分列式,按海、陸、空順序

  通過天安門廣場

  接受人民的檢閱

  地面上,步兵、炮兵、騎兵

  行進隊伍鏗鏘有力

  空中,飛機從天安門上空呼嘯而過

  把開國大典的歡慶氣氛推向高潮

  

  緊跟在炮兵部隊之後的

  是轟隆作響的戰車方陣

  當時的戰車都是從各個戰場繳獲

  已經有些破舊的裝備

  出自十幾個國家

  爲了迎接新中國開國大典

  坦克團的指戰員

  夜以繼日對戰車進行拼湊修復

  確保車輛安全可用

  聶榮臻司令員更是明確提出:

  “車輛絕對不能熄火!”

  從硝煙中走來的人民解放軍英雄部隊

  以威武雄壯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個嶄新的國家

  一個人民當家作主人的國家

  在這一天宣告成立

  伴隨着閱兵部隊前進的腳步

  古老而青春的中國

  也在公元1949年的這一刻

  開啓新的征程

  文字&編輯:曉龍

  主編:姜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