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思。食堂供應了大骨頭,肉少還難啃,偏偏難以抗拒,是源於一種茹毛飲血的原始慾望嗎?


可能是因為你不想被啃不動的骨頭打敗。就像有些人看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特別想弄懂它,背後的原因也一樣:不想被不懂的知識打敗。

正確的心態的是面對自己糟糕的感覺,請參看:如何面對糟糕的自我感覺,是人與人之間差別的關鍵


為什麼會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大數據這麼可怕了嗎?連我的私生活都被暴露了。

阿迪 和葡萄

謝邀,不過美食這種東西回答只能代表一種感受。。姑且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我個人的感受是,帶骨的烹飪和不帶骨的肉類烹飪味道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帶骨肉不能使用類似油炒等方式,而大多採用骨湯,煨燉的方式,而骨髓油會讓肉口味潤滑,因為骨頭上的肉類一般屬於肌肉組織,單一做比較柴。纖維感強,而燉骨頭的方式肌肉會烹飪的口感較好。而這種口感帶骨烹飪是最簡單的(排骨,腔骨皆如此)肌肉彈性和骨髓油的調味作用肉會更香。

年輕人吃肌腱組織,因為牙口好,並不喜歡悶燉非常軟的狀態,自然附著在骨頭上就變成了難啃的樣子。

其次很多人是喜歡吃肌腱,軟骨的,而一般沒有這些組織的單一商品售賣。所以啃骨頭就成為了一個不二的選擇。

我知道題主看到這裡會說,我問的是難啃的骨頭為什麼鍥而不捨。難啃要看怎麼個難啃法,一般難啃的骨頭我個人覺得分兩種,第一種是因為骨頭的形狀而導致部分筋肉組織不容易剝離取出,然而這些地方往往是動物運動關節的關鍵部位,組織有彈性和體液結合性比較好,放在做菜上就是比較進味。比較香。

但不得不說,骨頭難啃在食堂很多時候是由於意猶未盡,換句話說,你給他加塊骨頭還能吃的下去。難啃完全可以通過劈骨的方式解決,也可以採用吃螃蟹等工具挖取。

綜上,吃骨頭的原因是動物油,骨髓油,鈣骨湯燉肉非植物油,大油可以替代,肌腱等組織年輕人的選擇非軟爛做法導致啃咬的難度較大,棒骨一般不夠吃意猶未盡。剝取骨縫中的進味肌肉軟骨組織。而骨頭完整吃完是包含所有的軟骨組織甚至是骨髓的。


征服感: 我能啃凈這個骨頭!偏執狂: 啃不動也要啃!堅持不放棄: 都啃這麼多了,馬上就能啃完了!好吃: 我還能再啃十個!


謝邀。

不看清題目侃侃而談人心理的還有人點贊也是覺得可笑。

——————————————————————

其實這個是個人喜好的,有很多醬骨頭的店鋪很受歡迎,有的愛吃骨頭上的肉,有的愛吃筒骨裡面的骨髓,醬味滷味很香。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愛吃醬骨頭飯,雖然吃起來看著很麻煩,但是像螃蟹、龍蝦、螺絲(不會吸一會用牙籤的)等等這類需要一點點費功夫的也很多,愛吃的人們也只是因為好吃才會不厭其煩。


一口就吃到的肉,沒那麼香這樣子


可以吃很久但不會吃很多,減肥的時候可以解饞


啃的香啊,純吃肉也沒意思了。就比如家裡賣的鹵狗骨頭,特好吃,要啃好久,那個肉不到還急人。


徹底推翻了人是猿猴進化而來的這個謬論

人其實是從狗進化而來

個人原因。

大概是長了很尖的犬牙,啃骨頭解解癮吧


人都有挑戰欲吧,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更有成就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