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

趙階彬老師,福州大學英語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2014年6月認識老實大量讀經,10月開辦讀經公益營,宣導讀經。2015年2月正式創辦福州庸謙學堂。以下為趙老師讀《論語》的心得。

「讀她千遍也不厭倦,讀她的感覺像春天,」幾年下來,讀《論語》居然會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裡面的話逐漸沉澱,化為精神生命。「克己復禮」、「里仁為美」、「志於道,據於德」,不知不覺間變成生命的追求。

《論語》有精神升華的方法。「修己以敬」、「行己也恭」、「為政以德」,而「為仁由己」是說人要往內求,時時省察視聽言動,以達「思無邪」的境界。

《論語》給人無窮的信心信念。「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執德要弘,信道要篤,方能為有為無。」讀《論語》令人感到生命雖短,卻任重而道遠。

《論語》教人學而時習,將其道理隨時隨地習,「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假以時日,人格不斷提升,立志成為坦蕩蕩的君子。

《論語》提供了為人處世的經驗。好學的顏回 「不遷怒,不貳過」,他「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論語》教人不要為干祿而來,而注重做一個合格的人。「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論語》教人敬事而信,竭力致身,要以「祭神如神在」的心理修養,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常讀《論語》,感到夫子活潑潑的,循循然就在眼前。初讀感到聖人高不可攀,繼而覺得似無甚難,然細細品味,遂感慚愧不安,無法企及,雖做到也不長久。

偶然振作時,夫子說「難乎有恆矣」;

頹然喪氣時,夫子鼓勵說「止,吾止也;進,吾往也」;

小有心得,欲洋洋自得時,孔子說「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矣」;

心裡對人恭敬時,孔子說「色難」,曾子說「正顏色,斯遠暴慢矣」;

恨自己不再年輕,孔子教以素位而行,莫灰心:「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心裡要放鬆,夫子則教以自強不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固執己見時,孔子教以無欲則剛:「毋意必固我」,「吾不試,故藝」……

這位老夫子真是摸不透,難怪顏淵喟然而嘆。

《論語》不是約束人的條條框框,而是因材施教的連貫性經典,是教人獲得真正自由的一本好書。常讀《論語》,這是人生開採不完的無價寶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