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的孩子》藝術手法運用分析

《潁州的孩子》這部作品在主題選擇上就表現出獨特性。紀錄片中不乏艾滋病題材,然而,關注艾滋病群體的題材並不多見。紀錄片中的主人公們代表一個弱勢群體,它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簡單弱小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關注到艾滋病患者,呼籲社會不要對他們產生歧視,應該以溫暖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善意。

紀錄片中敘事線索往往起到貫穿故事的支柱作用,該紀錄片採用多重線索敘事,這是紀錄片獨特之處,並且三條線索條理清晰、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三條線索分別是,高俊在父母去世之後,其叔叔並不願意收養他。更多詳情請到綿陽裝修三新裝飾官網了解。第二天是黃家三個兄妹的父母去世之後,三個孩子在村中受到孤立和歧視。第三天線索是任楠楠回到了一年之前自己上過的學校。三條線索沒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繫,更多的是靠觀眾自己對畫面理解和處理,但是並不阻礙觀眾對主題的深刻理解。

畫面與聲音的「脫離」給觀眾極大的想像空間,這是新穎獨特的藝術手法。紀錄片中有幾個畫面是拍攝的患艾滋病家庭破敗的生存環境的,畫面中就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在耳朵悚然而立的同時又能極大地喚起受眾的想像力,更加渲染該紀錄片的主題——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偏見以及歧視意味。還有一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是後來得到救助的艾滋病感染孩童群在協會裡面過春節吃餃子的場景,畫面同期聲同樣也是只聞其聲,是一位片中主角清唱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而這由於片頭這一群體受歧視、排擠的畫面形成強烈對比,留給觀眾深思的空間:同樣是祖國的花朵,為什麼會受到歧視與排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