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簡介 是一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爲明代陳仲琳(一說是許仲琳)所作,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爲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動、鮮明的形象,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全書簡介

全書內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其內容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爲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周武王姬發封列國諸侯結束。其中的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衆仙鬥陣鬥法等情節,展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風火輪、火尖槍……

日本江戶時代書已出現翻譯全本,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有介紹。另外,《封神演義》使道教令人熟知。

《封神演義》一書以周武王伐紂爲主線,展開了整個三界範圍內的大大小小的神仙、人、鬼蜮在不同層面上的鬥爭。基本可分爲兩派,一派爲維護舊勢力,而爲保住殷商的江山而戰鬥。一派爲發展新勢力,開創周朝的社稷拼殺。故事情節用神化傳說的方式,反映了當時新舊勢力你死我活的激烈鬥爭。在故事的論述和觀點上帶有作者個人的時代侷限性。在暗線上反映了當時社會上的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矛盾。周文王和姜尚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代理人,代表着道教思想。通天教主其實是孔子的化身。孔子的祖先就是殷商。在封神演義中,作者片面的大力推行道教“闡教”思想,而主觀的排斥儒家“截教”思想,特別反對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思想。當然在反對保守思想的方面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當時所說的神仙其實代表着當時的貴族,而鬼怪只不過是下層的有相當能力勞動人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封神演義作者爲何不明

《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歷來衆說紛紜。

一爲許仲琳撰

據明舒載陽刻本《封神演義》卷二題署“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此書明本唯日本內閣文庫藏一部,僅卷二有題署。卷首有邗江李雲翔撰寫序文,序中雲:餘友舒衝甫自楚中重資購有鍾伯敬先生批閱《封神》一冊,尚未竟其業,乃託餘終其事。餘不愧續貂,刪其荒謬,去其鄙俚,而於每回之後,或正詞,或反說,或以嘲謔之語以寫其忠貞俠烈之品,奸邪頑頓之態,於世道人心不無喚醒耳。由此可知,此書原本爲許仲琳撰寫,後經李雲翔加以增刪刻印。許仲琳是南直隸應天府人,始末不詳。

二爲陸西星撰

據清·無名氏《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傳系元時道長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張政烺在《〈封神演義〉漫談》一文中,據此認爲陸西星是《封神演義》作者,“元時”乃“明時”之誤。陸長庚名西星,是明代揚州府興化縣人,生於十六世紀後期,《陸仲遠詞稿序》說西星“以諸生讎學使賈禍”,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試不遇,遂棄儒服爲黃冠”。

明施有爲萬曆中選《明廣陵詩》卷二十二收陸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無家”之語。張政烺還考證陸西星出家後是呂岩(洞賓)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陸壓道人,影射呂祖。

三爲王世貞撰

蔣瑞藻在《小說枝談》中雲:俗傳王弇州作《金瓶梅》,爲朝廷所知,令進呈御覽。弇州懼,一夜而成《封神演義》,以此代彼,因之頭白。蔣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筆記”。此說荒謬,不足爲信。

四爲明士人撰

清樑章鉅《歸田瑣記》卷七“封神傳”中雲: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曰:“無憂貧也”...演爲《封神演義》,以稿授女,後其婿梓行之,竟大獲利云云。樑章鉅在《浪跡續談》卷。“封神傳”中仍談此事,並雲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說中前兩說影響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義》還是署名爲明人許仲琳。關於陸西星之說也值得重視和研究,張政烺、孫楷第先生對此說有精闢論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中也對此說頗爲重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封神演義的內容:《封神演義》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歷史名著《封神演義》,是一部科學幻想神話故事,成書於明代,作者許仲琳根據評話《武王伐紂》,再參考古籍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幾百年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衆多讀者,並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其內容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爲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

封神演義:講的是商朝和周朝,可以說是周的開國史

歷史名著《封神演義》,是一部科學幻想神話故事,成書於明代,作者許仲琳根據評話《武王伐紂》,再參考古籍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幾百年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衆多讀者,並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其內容依託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爲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

故事梗概

在《封神演義》的世界中,世界分成爲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組成的崑崙山「闡教」和海外仙士、方外術士或得道禽獸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紂王的統治的人間和女媧統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時紂王對美麗的大地之母女媧作出了無禮行動(作了首邪惡的詩),紂王的瀆神使女媧異常憤怒,命令軒轅墳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頭雉雞精迷惑紂王使殷商毀滅。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蘇護女兒蘇妲己的身體,進入後宮迷惑紂王。此後,九頭雉雞精稱自己是妲己的義妹“胡喜媚”也進入宮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識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後又復活化作王貴人,與其他兩妖一起禍亂朝綱。

崑崙山仙道由於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時遇到了岔路,體內陰陽之火相犯,只有斬卻三尸方能歸於正途),又因爲玉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闡、截、人道三教共簽押封神榜,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羣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紂王與武王相對的是截教和闡教,國家天下之爭神仙道統之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封神演義人物介紹 封神演義中有哪些歷史人物?

《封神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紂王

故事:紂王以荒淫殘暴的種種行爲,惹得天怒人怨,商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此時在西方,一個新興的國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繼位後,他表面上服從商的統治,暗中積蓄力量,進行翦商的準備。他修德行義,禮賢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增強實力。昌死後,其子發繼承他的事業。時機成熟後,發在姜尚的輔佐下,率領大軍討伐。這時,紂王廢黜了忠臣微子、箕子,殺了叔父比干,正和妲己在鹿臺飲酒作樂,聽到消息,匆忙把70萬奴隸編成軍隊,開上前線迎戰。

兩軍在牧野相遇,周軍人人奮勇衝殺,商軍毫無鬥志,紛紛倒戈,迎接武王發。紂王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無力迴天,在摘星樓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其時約公元前11世紀。商的滅亡,有着政治衰微、社會動盪、經濟凋疲等多種原因,但紂王的倒行逆施,造成衆叛親離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這600年江山的徹底崩潰。

妲己

故事:在《封神》中爲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後被受了女媧娘娘派遣迷惑商紂王,使商紂王江山斷送的狐狸精噬魂附體,相當於西施這種女間諜,可惜最後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顆如花似玉的大好頭顱。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着《封神》的流傳而爲人所熟知的。《封神》上說她豔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誤國,不務正事,使商朝滅亡。當週人滅商後,在殺妲己時,連劊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願替其死。

故事:姜尚,字子牙,號飛熊,乃闡教崑崙山弟子,後被派下山輔佐明君,代理封神。周西伯夜夢飛熊,遇子牙於渭水,拜爲右靈臺丞相,武王拜爲相父。後殷三十六路伐周,其掌封神榜,執打神鞭,與截教門人鬥智鬥法。後金臺拜將,準備東征,爲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武王克殷,其領玉虛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武王封其於齊營丘,爲五侯九伯之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封神演義》的文學價值及藝術特色是什麼?

思想內容

《封神演義》一方面通過設炮烙、造蠆盆、剖孕婦、敲骨髓等情節,描寫紂王的殘暴不仁,從而揭示了反商鬥爭的基礎。歷史上的商、周是兩個部族,沒有明確的君臣關係,作者把武王伐紂處理爲“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滅獨夫”之舉,姜子牙則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張,號召諸侯“弔民伐罪”,突出了雙方的正義與非正義性質。哪吒剔骨還肉、黃飛虎反商歸周等情節也進一步強調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這些描寫顯然是與封建倫理規定的君臣、父子關係相背離的,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書中對紂王沉湎酒色久不設朝,以及任意誅殺大臣等描寫,與明代後期朝政腐敗的一些事實有相合之處,而它表現出來的那些新觀念也顯然與當時出現的社會思潮有着密切的聯繫。但另一方面,書中又充滿着“成湯氣數已盡,周室當興”的天命觀,每個參加商周之爭的人不過是“完天地之劫數,成氣運之遷移”,陣亡後也無一例外地“一道靈魂進封神臺去了”,這就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籠罩着濃重的宿命觀念和神祕色彩。此外,作者還一再宣揚“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觀點和“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的“女禍”思想,也大大削弱了它的思想意義。

藝術特色

《封神演義》以宋元講史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爲基礎,博採民間傳說,發揮神話傳說善於想象誇張的特長,賦予各類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楊任剜目後可在手掌內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脅下長有可以飛翔的肉翅,哪吒則能化爲三頭八臂。仙術道法也神奇莫測,如土行孫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陸壓的躬身殺人之術等,都給讀者以較深印象,小說在人物描繪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陰險殘忍,楊戩的機謀果敢,聞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惡意挑撥等等,都寫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節也相當曲折生動,如“哪吒鬧海”一節,由七歲哪吒在河邊的嬉戲玩耍,生髮出一段意想不到的爭鬥,敘來層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時也表現出哪吒由天真頑皮到勇武狠斗的性格發展過程。此外如黃飛虎反出朝歌、廣成子三謁碧遊宮等,也有複雜細緻的描寫。

此書雖有上述特色,但總的說來,《封神演義》在藝術描寫上偏於敘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因而多數人物性格並不鮮明,鋪敘故事則有重複雷同之處,尤其是數次設陣破陣,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節發展也有不夠嚴謹的地方。據傳作者創作此書有“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立而三”之意,實則略遜一籌。但明清以來,它在民間仍得到廣泛的流傳。

此書有明刻本,100回,國內已無存。清初有周之標序本、褚人獲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也均爲100回。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標點通行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疑問:《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有什麼關係?

相關疑問

一:“闡教”和“截教”

道教史上並沒有這兩個教派,是作者杜撰出來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詳。魯迅解釋說:闡,是明的意思,“闡教”就是正教;截,是斷的意思,“截教”或者就是佛教中所謂斷見外道。小說中把“闡教”寫成正,“截教”寫成邪。

二:《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有什麼關係?

《封神演義》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稍晚於《西遊記》,《封神演義》因襲或者借鑑了《西遊記》是沒有疑問的。哪吒的形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封神演義》結合了《西遊記》裏哪吒和紅孩兒的形象,創造出一個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的哪吒。另外,《封神演義》還借鑑了古代神話之類的故事,比如黃帝戰蚩尤等等。

三:《封神演義》爲什麼入不了四大名著?

雖然《封神演義》創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但其中性格豐滿的形象並不多,而且有一個致命的缺憾,就是所有人物的性格都是兩極化,要麼好,要麼壞,要麼忠,要麼奸。而且《封神演義》的情節安排也太單薄、簡單了,也是兩極化,要麼是朝廷內奸臣和忠臣的衝突,要麼是叛將和朝廷之間的衝突,再或者就是紂王和西周的矛盾,這和《三國演義》根本沒法比,要知道,社會上的矛盾從來都是多極存在的,《三國演義》正是把它的情節植根在“三”的多極衝突中,而且三國中人物塑造也很成功,形象豐滿的人物比比皆是。

四:電視劇是不是有漏洞,爲什麼會出現孔子之類的話?

這不能怪電視劇,原書就是這樣寫的。真實的歷史上,不要說孔子了,就是道教在武王伐紂時候也沒有呢,道教的老子和佛教的釋迦牟尼和孔子差不多一個時代,他們都在武王伐紂的五百年後才誕生。要記住,《封神演義》描寫的宗教情形絕不是歷史的摹寫,而只能是作者那個時代的現實的投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結語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全書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爲框架,敘寫天上的神仙分成兩派捲入這場鬥爭,支持武王的爲闡教,幫助紂王的爲截教。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最後紂王失敗自焚,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精彩回顧:

《青春鬥》錢貝貝最新閨蜜上線,出演過多部電視劇,難怪眼熟!

青春鬥電視劇中五個女主的三觀其實可以說是極其不正確

《青春鬥》中的許戈,竟出演過這麼多電視劇,難怪受歡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