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這問題問的,故意把人往溝裡帶。

我在意3.5mm介面,是因為我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插耳機聽歌

不是因為我不喜歡type-c耳機介面,明不明白?

我要的是,同時保留耳機和充電口


那好啊,你在一個手機上開兩個TYPEC啊


評論數量太多了,不再一一回復。請各位在評論區理性討論。


謝邀。

就我個人而言的體驗來看,為什麼這麼多人在意手機沒有3.5mm耳機孔?

原因和你想的一樣,就是因為沒有3.5真的很不方便。非常、非常的不方便。

有答主提到這是歷史原因。是的,就像USB Type-C於3.5mm耳機孔一個道理,如果說現在有一臺電腦只有Type-C卻沒有Type-A,你的同事想給你拷一個演講用的PPT卻發現懟不進去……

等等,這不是新款Macbook Pro的操作麼?

然後你會發現帶了一臺電腦出差是很輕薄,但是拷文件要擴展塢、ppt演講HDMI要擴展塢(沒記錯的話現在沒幾個商用投影儀有無線投屏,甚至不少還在用VGA)、酒店無聊想打個遊戲發現無線信號不行接有線要擴展塢,而且你還要惦記著收拾行李的時候不要把花了399買的昂貴的擴展塢落在家裡,你還會覺得取消Type-A和HDMI介面是個進步麼?如果此時你買的不是Macbook而是一臺雖然重了不少但是介面功能齊全的Thinkpad,不用擔心介面的你還會覺得電腦綴一個擴展塢是先進的代名詞嗎?

3.5介面同理。我曾經就遇到過因為需要同時在外面和家裡使用一條耳機轉接線,結果出門才發現轉接線落在家裡的尷尬事情(因為我轉接線經常不知道丟哪去)。但是如果我的小米6支持耳機口,那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有很多耳機,隨便找一個出門就行了。

我總不能批發一堆耳機轉接線吧?

另外,如果說在家用3.5出門藍牙耳機的話,音遊狗瞭解一下


更新:似乎有人不知道什麼叫音遊狗瞭解一下,那我就解釋一下:

節奏遊戲比如蘭空、Cytus、Malody對延遲的要求極高。對於一些比較難的音樂遊戲,0.1s甚至0.05s的延遲就足夠讓你的Full Combo和SS評價消失不見。

除了AirPods+iPhone能做到比較低的延遲以外,目前應該沒有任何其他的藍牙耳機可以做到音遊級別的延遲。

還不懂的話,自己買副藍牙耳機下個malody體驗下再來說沒有3.5可以用藍牙耳機之類的話。我說的不是藍牙耳機的音質。

另外MBP那個例子是不太恰當,如果能舉出更好的例子,歡迎交流。


今天我要用手機安靜地打遊戲/聽音樂,但是它快沒有電了,藍牙耳機有延遲/也沒電了。

3.5mm介面讓我簡單而快樂,type-c介面的時代我不提前預估好電量進行充電的話很容易變成一個傻逼。

所以老子為什麼要喜歡一個會讓我變傻逼的設計??


1、充電的時候不能用耳機,用耳機的時候不能充電。目前市面上有可以邊充電邊用耳機的轉接線,但一是充電功率低,二是屏蔽做得不好有電流聲幹擾,體驗不佳。

2、理論上專用的Type-C耳機可以內置dac,提供更好的音質,但一是這樣畢竟多了一塊晶元,成本上升,所以相同價格下音質必定不如傳統3.5mm耳機,如果說200的3.5耳機能聽,那200的C口耳機就只能說能響。二是如果追求音質買了高端Type-C耳機,其結果就是隻能用來在手機上使用,不能用在其他設備上(國磚、臺機等),花了大錢只能做小事,劃不來,所以說Type-C耳機純屬脫褲子放屁。專業大廠也是看準了這一點纔不出Type-C耳機,頂多出個帶dac的轉接線。

3、理論上可以用藍牙解碼器連接3.5mm耳機和手機,或者乾脆使用藍牙耳機,這樣不影響充電。但事實上藍牙的由於傳輸帶寬有限,需要重新編碼解碼,這就導致了音頻延遲的問題。不管是藍牙耳機還是藍牙解碼器,都無法避免這個問題。這使得藍牙音頻不適合玩遊戲,尤其是前面答案中提到的音遊,你聽到的聲音永遠慢一拍,玩個球。現在隨著新協議、新技術的出現,延遲問題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延遲仍然存在。在以前舊版本藍牙技術下,看個電影都對不上口型。此外藍牙的編碼解碼過程中造成的音質損失也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基本聽不出來。

4、說閹割耳機孔是是為了防水的用戶是蠢,說閹割耳機孔是為了防水的廠商則是壞。看看索尼,再回憶一下已經翹辮子的Moto,defy沒有耳機孔嗎?z3不防水嗎?還是說有個耳機孔就變醜了?


先不說各位問題回答的怎麼樣.我一翻就看到營銷號弱智回答和廣告軟文.

一個偷換概念一個初中物理都沒畢業.我是真的佛了,

偷換概念的那個,3.5mm和外置解碼設備有區別?老子上3.5mm就不能上外置解碼了?我看你連耳機圈的半隻腳都沒踩進去,手機外置解碼然後再上3.5mm的人多了去了好不好.平時街上看不到只是嫌麻煩不在街上用.3.5mm和Type-C本質上有什麼衝突?就一個軟文.好幾個認真回答的贊同數手指頭都數的過來你這一個軟文直接上100?我看怕不是你這也是買的.

那個dyplay營銷號的廣告,看的我的真的是xswl.你們公司的耳機做的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這小編請的是一點水準都沒有.還"據說"數字信號音質比模擬信號好.我看你初中物理沒及格過吧?知道喇叭單元的工作原理嗎?你Type-C口直出模擬信號?.wdnmd,我的天哪.快去拿諾貝爾獎吧.你這Type-C口真的是科學界的一大貢獻啊,能直出模擬信號,簡直就是拯救了音頻設備整個圈子啊,大家再也不用擔心什麼音質問題了.人人都是原汁原味高保真.

這兩回答我一開始看到已經很生氣了,知道我還發現有某位老哥的評論"Type-C 輸出的是模擬信號吧".這一刻的我才真正的感到無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再解釋一下我為什麼會對這老哥的評論感到無語.Typc-C是有協議能夠輸出模擬信號的,但他不是"直出"."Type-C 輸出模擬信號"和"Type-C 能輸出模擬信號"是兩種不同的意思了已經.

但即便這樣你還是得要從內部將數字解碼成模擬信號再從Type-C口輸出.而Type-C耳機裏又分數字耳機和模擬耳機.而數字耳機的差別只有解碼過程時候用到的晶元從手機內置轉移到了耳機的Type-C介面上自帶的晶元,手機通過Type-C口將數字信號傳遞過後再解密.所以其實只是解碼這個任務從手機完成變成了耳機來完成.但是不管你怎麼搞你歸根到底輸出到喇叭單元的信號還是模擬信號.

所以講到底這和什麼口輸出根本沒有關係,完全不會給你帶來任何音質的提升.音質差異的大頭除了耳機本身的素質就只有解碼晶元的解碼過程.你覺得數字耳機音質好,只是因為它耳機自帶的解碼比你原來手機的內置解碼要強.但如果手機的內置解碼本身就好,就算3.5mm口出來的也不會比你數字耳機差.

而這之間的問題無非就是廠商自己有多黑心的事情了.


蘋果砍掉了耳機孔然後自己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耳機廠商,全球市場份額佔60%,而其它廠商也學習蘋果砍掉耳機孔,luan都沒有賺到,還被消費者百般嫌棄!

而且為了讓USB C介面支持音頻輸出還要加一個晶元,成本上也沒有太多優勢,對於安卓陣營來說砍掉耳機孔來說就是非蠢即壞,最重要的是現在還有廠商把標配3.5mm耳機孔做賣點???

真的世風日下!!!

一切犧牲便捷度的簡化都是耍流氓,這句話我就放這了,而這一股妖風就是蘋果帶起來的,一個筆記本電腦居然只有一個介面,還需要你單獨買一大堆轉接頭,蘋果的初衷是輕量化電腦,但是你現在要備一大堆配件還輕量個毛線啊?

雖然這些年都在追求輕量化和一體化,但對於一臺手機來說還遠沒有要到必須砍掉耳機孔的地步,所以砍掉耳機孔真的沒得洗,IP68防水有耳機孔也不影響,說到輕薄人家4.75mm厚的手機都有耳機孔呢。

取消耳機孔確實很影響日常體驗,這纔是消費者厭惡的原因,現在是一個低頭族的社會,邊充邊玩的情況已經非常常見了,充電的時候需要耳機也是常事,特別是對於住集體宿舍的人來說,還要單獨買個藍牙耳機?藍牙耳機沒電還需充電,等於這就消費者多了好幾道工序,說好的化繁為簡的呢?

為了輕薄實則臃腫無比,這就是蘋果最大的騙局。

如果你砍掉耳機孔給出一個更簡單更方面的方案那沒有毛病,這叫科技進步。

如果你砍掉耳機孔讓消費者更加麻煩,這是退化並且想賺錢想瘋了!


1.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第一個砍3.5mm耳機介面的手機——蘋果iPhone7,iPhone7為了做防水錶示只能砍3.5mm(隔壁索尼:???????)

2.國內廠商無腦跟風,後來發現,去掉3.5mm后里面空間的佈局就可以更加緊湊後來就各種無腦砍。

3.砍了耳機孔,想要用有線耳機勢必要用轉換器。麻煩?巧了,我們有新推出的無線/真無線耳機來一個嘛?可香了。

說完了手機我們再來說說耳機。

3.5mm的歷史悠久,長久以來都沒有被淘汰導致有大量高端耳機依舊使用3.5mm耳機接孔。而這些耳機想要連接到手機的時候,發現:哇,不行。是不是很難受。

所以現在3.5mm又被戲稱為先進的3.5mm介面就是如此。

關於你說的type-c耳機不在少數……他們都不好啊,而且比起3.5mm耳機,連1%。都做不到吧。


更新:再補充一點。手機有3.5mm耳機介面的話,充電介面和耳機介面是分開的,這樣就可以做到邊充電邊玩或者聽歌,而合併在一起了之後就做不到了,要麼選藍牙。但如果手機擁有兩個type-c(參見華碩rog)那矛盾就沒這麼明顯了。


這個type c耳機其實有好幾種實現方式,有的方式可能音質還不如3.5mm效果好。而且最關鍵的是3.5mm是大部分音響設備的標準介面,還能加個轉接變成5mm。Type c的耳機目前還只能在手機平板圈混。。。

搬運個之前的回答

同樣是Type-C轉3.5mm的轉換器,他們有時候可能不是同一個東西。有的是USB DAC,有的是audio accessory。理論上甚至可能有抓Type-C的alternative mode下的HDMI裏的audio信號的設備。這些東西的來歷是這個樣子的。

話說當年Type-C協議設計的時候,設計者野心很大。除了之前的USB數據傳輸,打算把跟USB差異很大的協議也一起整合進來。整合的目標包括:HDMI,audio jack。或許PCIe也曾是目標?於是乎Type-C裡面有了許多USB3.1協議之外的模式。其中就有Alternative mode和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這兩個Mode就是為了實現論並其他介面的野心用的。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是audio jack(就是傳統耳機模擬信號)的正統繼承人。它利用了Type-C介面裏兩根數據線(D+/D-)兩來傳輸左右聲道的模擬信號,用兩根新加入的線(SBU)的一根來傳輸MIC錄音模擬信號,另一根做地線。

這種模式下,信號和傳統3.5mm一樣,都是純模擬信號。但是由於這幾根線被整合在同一個介面上,而國內對模擬信號的串擾和雜訊的驗證又不大嚴格,基本上質量不會太好。不過講真,當年3.5mm介面的音質,國內有幾個廠商沒有電流聲的。

利用這種模式實現的Type-C轉3.5mm的轉換器,音質基本不會太好,但因為無需控制晶元,成本低廉,實在不行也是可以用以下的。

USB DAC

這個是正統USB協議裏本來就有的一種騷操作。騷的地方就在於他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手機去把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手機直接將mp3之類的解碼成PCM或者DSD(相當於照片裏的raw格式的數字信號),然後USB DAC自己去把數字轉換成模擬信號,也就是播放。

這種USB DAC在Type-C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而且用戶也不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音質好,尤其是在國產手機的襯託下格外實用。

不過這種USB DAC有個問題:音質好不好基本完全由DAC本身決定。也就是說,一分價錢一分貨,貪便宜可能買到音質還不如3.5mm的產品。。。

Alternative mode

這個Mode基本意思是,USB協議和Audio Mode幹不了的,他都來幹。能不能幹成就是另一回事了。不過現在HDMI mode已經可以實現了。現在看到了MacBook通過Type-C的線直接連接Type-C的顯示器,用的就是這個。

這個HDMI裡面是可以傳輸音頻信號的,理論上,也可以用這個生產Type-C轉3.5mm的轉換器。不過這個HDMI碼率很高,編碼解碼也很煩。真的這麼來,怕是要出問題的。

不過有沒有這種轉換器呢?有是有的,不過是用於家庭影院的連接,音頻視頻一起來。家庭影院這種東西,畢竟有專門的運放,音質肯定不差的,但應該不在這個問題的討論範圍內。

結論

一句話,摸清Type-C轉3.5mm的實現方式才能摸清這個轉換器音質好壞。寫了內置DAC的比沒寫的很可能會好。說自己是DAC比說自己是3.5mm轉換器的更可能引致好。實在搞不清楚,買最貴的,大概率音質好。


1.歷史原因,一些發燒友(把很多改為一些,免得引起某些所謂發燒友的無端人生攻擊)或者半燒有一些高價值的3.5口耳機,而hifi廠商目前很少出品高品質type c耳機。這裡的品質單純就是耳機,不涉及dac之類。我的經驗是,只要500左右這個檔次,一般人就能聽的出type c和3.5音質的差別。

2.邊聽歌邊充電的需求

3. type c介面耳機目前兼容性差,只有同品牌手機廠商出品才能保證兼容性,甚至小米自己的耳機都不能手機全系列兼容,部分app不能工作。

4.高品質藍牙耳機相對還比較貴。比如,你玩遊戲希望低延時,那就必須選擇藍牙5.0和aptx協議的,然後價格就很容易上千了。

應邀列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只代表一部分可能的看法而已,不喜勿噴,大可笑而走之。

我一直以為發燒友是指對音樂細節有追求的一羣有品味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進化成比誰的耳機更值錢這種行為了。我小時候,隔壁大叔是個窮工人,自己用淘來的電子管和零件弄音箱,玩的很high,10多年前,一個同事,可以隨便把幾千塊的耳塞借給我聽,就是為了給我分享某段弦樂的細節,一直以為這纔是音樂發燒友。發燒的是你對音樂的享受和人生的品味,而不是到處罵人和顯擺你的耳機多值錢。一條耳機不管是3萬還是3千都不會提升一個人真正的品味。去掉美團秀秀,該醜還是一樣醜。


不僅僅是TYPE C介面的耳機沒流行開來,Lightning介面的耳機也沒流行開來。我個人總結的原因有:

1,TYPE C耳機/Lighnting介面的耳機成本高,這裡特指自帶DAC和耳放的TYPE C/Lightning介面耳機。所以在同樣的音質/設計/功能情況下,耳機的售價要增加,但是消費者應該不會願意為此額外付出成本。

2,TYPE C耳機有很多兼容性問題,一般手機品牌配自己品牌的TYPE C耳機才穩妥,這樣就限制了耳機廠家推出TYPE C耳機的積極性,事實上,幾乎沒有HiFi耳機推出TYPE C介面的耳機。

3,3.5mm介面的耳機市場上有太多存量,包括消費者和商家,廠家。特別是發燒友,有幾條好耳機還是很正常的,如果他原來是用手機聽歌的,那麼他自然也會特別在意3.5mm的耳機介面。

4,手機取消3.5mm是蘋果帶的頭,蘋果從iPhone7開始取消3.5mm之後,還是有一些廠家(包括飛傲)看好這個市場的,也推出了一些Lightning介面的耳機,但是沒有一家的產品受到市場的歡迎,除了蘋果自己手機裏標配的Lightning介面耳機。因此,取消3.5mm的安卓手機開始流行後,就更沒有耳機廠敢冒險去做TYPE C耳機了。

至於充電/聽歌衝突的問題,我個人倒覺得問題不大,因為基本上取消3.5的安卓手機都是中高檔的,都支持快充。我倒覺得消費者不至於一整天都非要邊聽歌邊充電吧。

而方便問題,TYPE C耳機也方便啊,和3.5mm耳機沒有區別。


關於電子設備上耳機介面採用什麼規格,真的不是由那些自認為能夠掌控世界的手機廠商來決定的,他們也就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自娛自樂一下。介面規格形制的改變,技術規格標準由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SO(國際標準認證委員會)來決定,介面元件形制的選擇則是由採購量最大的廠家來決定。很遺憾的是手機廠商在這裡排不上號,決定權在眾多電子及電器設備生產廠商,各大耳機生產廠商的話語權是手機廠商不可企望的。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人狠話不多的軍方。軍規設備上,比如軍用電臺,你裝個Type-C介面試試,軍事法庭的C位為你而留。手機廠商想玩另類還得求助耳機廠商,人家心情好就抽空捎帶腳,如果覺得手機廠商在市場上不夠分量,則根本不帶你玩,免得壞了自家名聲。大名鼎鼎的蘋果不是一樣沒轍,只好自己領養了個二貨去折騰。


我的3.5mm耳機還需要一個轉接頭才能用,你說煩不煩?

type c耳機只能用在手機上,你說煩不煩?

充電、聽歌不能兼顧,你說煩不煩?

要充電聽歌兼顧,還要添一個轉接頭,你說煩不煩?

轉接頭不但貴,還有兼容性問題,你說煩不煩?


你知道我有多少設備是3.5mm插口的嗎?我要是隻有c口的,那我去辦公室臨時聽一下音頻怎麼辦?開外音讓全辦公室都知道我中午黃燜雞米飯?

3.5mm的應用面很廣,請記住,這個世界不只是手機。

就像那什麼神奇的筆記本,居然沒有USB-A

真是腦殘做法!


因為我3.5mm的耳機都是好幾千塊錢的。


因為只有手機是Type-C 介面。如果你有其他設備,必須帶兩條耳機。在家還沒事兒,常出門就是悲劇了。

想想你出門的時候帶著ipad、switch、3ds、psv、筆記本電腦。但是隻有一個typec耳機,其他東西等於是白帶了。

而如果帶兩副耳機,又太麻煩了。

最搞笑的有一次我只帶switch,我心想這玩意是有typec介面的,所以我只帶一個typec的耳機就可以了。

結果上了火車我才反應過來,switch的typec介面只能充電,不能插耳機。

麻痹白帶了。


最高端的typeC耳機跟中檔3.5mm耳機比只能算是根導線


因為人家的3.5mm耳機比手機還貴,秉承勤儉節約的原則,只能拒絕沒有耳機孔的手機了


最簡單的原因

3.5保證了統一性,也就是說使用3.5保證了我最大通用性,而無論c口 lightning都不統一

換句話說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數字信號比模擬信號好多少,而是介面通用性好不好,換句話說雖然手機廠家強力推進c口,但是電腦上、常規耳機等等並沒有用c口,而是隻有3.5口,而且很多廠家並不送耳機而是送換介面,換句話說只是換了口卻沒給相應設備,而主流的依舊是3.5

手機廠家大部分只是在跟風罷了,畢竟apple提供了一套很可靠的解決方案包括附贈耳機轉接線無線耳機等等,雖說無線耳機可以解決手機間介面問題比如iPhone和安卓一個c口一個lightning,但是更多地設備甚至專業設備依舊用著3.5,而且也不是所有設備都支持藍牙耳機

至於音質來說c口,或者說數字信號是要比模擬信號好的,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不出什麼區別,你用一個200塊的耳機還想聽出大奧的音質不成

對於最廣大的消費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最大化的通用性


先不提同時充電聽音樂的問題。

我的筆記本,臺式機,解碼耳放全是3.5mm耳機孔輸出的,然後到了手機要專門配耳機,莫非是美其名曰手機定製版嗎,這是通用性

我的好耳機,都是3.5mm的,現在似乎要拋棄一切重啟嗎,資本家掏我們錢真是花樣多

我只是希望手機能有一個功能叫3.5mm輸出模擬信號,不過分吧。(話說以前那個年代買手機大家上來問的是都有啥功能)現在一個受眾挺廣的需求都被商家強行引導砍掉了,手機功能就是少了,也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功能,那麼你們能降個價給我買高級轉接頭的錢嗎

當然我相信未來會更好,更科幻,更炫酷,體驗更好,但是現在明顯還早,不論藍牙的延遲和音質,還是轉接的音質價格以及又多了一個要操心記得帶的小東西,都顯示出不成熟,我不想為目前不上不下的解決方案買單

不過目前看來比較有前景的是無線充電和未來高級的typec耳機(肯定很貴)

話說回來,蘋果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取消typec介面了,畢竟可以無線充電,無線傳數據,坐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