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淫之為病,命門真火熄滅。真氣傾竭,體質逆變陰寒,出現齒痕舌印。脈沉遲而微,或欲絕不至。面赤身熱,汗出不止。亡陽也。

臍腹動築,怵惕驚駭。筋惕肉瞤,腎冷如冰。性慾浮妄遺精夢泄。畏寒憎熱,手足冰冷。頭眩耳鳴,目昧不明骨蒸勞熱,煩悗躁擾。泛唾清涎,痝然浮腫。淋濁澀痛,白帶白淫。自汗盜汗,經痛欲死。陽痿早洩,宮寒不孕。髮落頭禿,癥瘕積聚。口舌糜爛黑眼圈憂鬱症,恐慌症,乾燥症胃食道逆流社交退縮異性恐懼症鼻塞,夜尿頻仍,腸風下血,情慾淡泊,前列腺炎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虛亢失眠甲狀腺炎…手淫亡陽症候羣也。

中醫之治病,辨證不辨病。此一症候羣在特定意義下臨牀上皆具共同之證─亡陽證。齒痕舌印。單用附子即為隨證之出入變化而用。

陽假火。龍雷之火。引火歸元

命門真火者,先天太極之真陽也。真火熄滅,殘焰脫離火宅浮游而出,猶如主帥陣亡,敗兵殘將脫營紛逃四散。這就是所謂的龍雷之火。此一龍火雷火,是虛陽殘火,發於元氣渙散之命門。是遊於外不歸返之浮陽。是火衰陰盛於下,內真寒,逼陽於上之假火假熱也。
非“真陰失守,孤陽飛越”。非“陰虛則陽無所附”,“熱邪耗傷血中津液,陽氣無所依附而浮動”,“真陰虧損,陰不斂陽”,“陽亢不入於陰,陰虛不受陽納…陰陽各自為道,不相交互…。”《溫病條辨》之陰火。非陰虛火旺之肝火腎火。

“假陽者,不足而示之有餘也。皆因真氣之不固,故假者得以亂其真。”《醫貫》假火乃是相對於真火而言。真火可以水折,假火不能水滅。假熱乃相對於真寒而言,假熱必須從其類,同氣相求以召之,不在折與滅,乃在引之歸於原位。

陰寒而發熱,熱是假象,寒是本質。這就是庸醫所謂陰陽俱虛之真相。

手淫後之眼眶凹陷,目陷睛迷,呃逆聲微,兩顴紅赤,四肢厥逆,神昏嗜睡,手指瘈瘲,咽乾口躁,脣裂齒黑,神倦欲眠,耳鳴眩暈,心中憺憺大動,喘汗息微,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五心煩熱,骨蒸潮熱…..之低熱稽留不退。皆是此一假熱假火。非腎精肝血陰虧之陰火。所謂的“陰火”全是亡陽假火,真寒假熱之誤診誤判!
當命門腎間動氣再度強大氣旺火盛,登高振臂一呼,磁吸作用之下,奔相出逃之兵將自將回返歸營。有如“飛騎突入重圍,搴旗樹幟,使既散之陽,望幟爭趨,頃之複合”。之妙喻《醫門法律》陽回熱退,心神鎮靜,虛亢之性慾瞬間冷卻。龍蟄雷伏。無須唸佛自我閹割,心自寧靜。陽回氣固則密。
趙獻可於王冰(710-804)《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篇“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所注“夫病之微小者,猶人火也,遇草而芮,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故逆其性氣,以折之攻之。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得濕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濕折之,適足以光焰詣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則燔灼自消,焰光撲滅。”之比象妙論得到啟示,悟得龍雷假火,盡得引火歸元之真諦。
王冰(啟玄子)

王冰(啟玄子)

夫病之微小者猶人火也

“火,有人火,有相火。人火者,所謂燎原之火也。遇草而爇,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雷火也。得濕則焫,遇水則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濕攻之,適足以光焰燭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以火逐之,則焰灼自消,炎光撲滅。古書瀉火之法,意蓋如此。今人率以黃柏治相火,殊不知此相火者,寄於肝腎之間,此乃水中之火,龍雷之火也。若用黃柏苦寒之藥,又是水滅濕伏,龍雷之火愈發矣。龍雷之火,每當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或燒毀房屋,或擊碎木石,其勢誠不可抗。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相火龍雷論》
命門學說大家趙獻可

趙獻可(約1560-1640)
“如人大熱發燥,口渴舌燥,非陽證乎?餘視其面色赤,此戴陽也。切其脈,尺弱而無力,寸、關豁大而無倫,此係陰盛於下,逼陽於上,假陽之證。餘以假寒之藥,從其性而折之,頃刻平矣。”,“平日不能節欲,以致命門火衰,腎中陰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証。善治者,以溫腎之藥,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奈何今之治陽虛火衰者,以黃柏、知母為君,而愈寒其腎,益速其斃。”。“今人病面紅、口渴、煩躁、喘咳者,誰不曰火盛之極,抑孰知其為腎中陰寒所逼乎?以寒涼之藥進而斃者,吾不知其幾矣。”《醫貫》
先天真火只會隨著年紀愈長而愈趨於衰微,“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扁鵲心書》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氣自半”,“內耗,故陰減。”是錯誤的。
年四十陰氣自半

據《靈樞‧天年》“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疎,榮華頹落,髮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也。”。腠理疎,乃陽衰之象。陰靜陽動,年四十陽氣衰也明矣。
“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六十陽氣大衰,陰痿,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扁鵲心書》
“陽氣衰乏者,陰必湊之,令人五指至膝上皆寒,…陰退則陽進,故陰氣衰於下,則陽往湊之,固令人足下熱也。”《醫貫》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素問•評熱病論》
少氣汗出,正氣虛指的是陽虛,豈有陰虛之理。
“進退消長者,陰陽之理也,故陽氣衰乏者,陰必湊之,令人五趾至膝上皆寒。” 《醫方考》
愈是年長,則陰愈盛。人豈會愈活陰氣愈耗傷?
“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陽痿早洩豈可能出於陰虛?
真火只能慮其不足,不能慮其有餘,只該慮其虛。猶如黃金財富,只應慮其不足,豈會慮其有餘。
“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手淫之為病,見之龍火,見之假火,見之反常假象,豈能不危重乎?

“寒熱真假是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疾病發展到深重階段時,所表現出來的複雜病証。其變化錯綜複雜,寒熱互見,真假疑似,最難辨認,往往容易惑人,造成誤診、誤治,甚至危及生命。”《寒熱真假辯証》
形氣榮衛不形於外而能知之於冥冥,判斷寒熱真假,制敵機先,方能於亡陽證,元氣傾竭,形氣大敗瀕死之前,遏阻其變生惡症壞症,挽回尊嚴與生機。

體質逆變陰寒。齒痕舌印

命門火衰,體質由太陽逆變為太陰。“太陽之人(陽充氣盛,陰平陽密,隆冬不寒,盛夏不熱。陰陽平衡之人也。),雖冬月身不須綿,口常飲水,色慾無度,大便數日一行,芩(黃芩)、連(黃連)、梔(梔子)、柏(黃柏),大黃、芒硝,恬不知怪;太陰之人,雖暑月不離復衣,食飲稍涼便覺腹痛,泄瀉,參(人參)、朮(白朮)、薑(乾薑或生薑)、桂(肉桂或桂枝),時不絕口,一有慾事,呻吟不已。”《醫貫》。

“大凡察病患之舌,沿邊缺陷如鋸齒口者,此不治之証也。”清‧秦之楨《傷寒大白》西元1714年

齒痕舌齒痕舌1

“舌有形容,可分臟腑,色有深淺,可辨虛實”,“舌缺陷者,病在臟”,“舌形沿邊缺陷如鋸齒者,臟氣虛憊,不治之症也。”清‧汪宏《望診遵經》西元1875年

臟氣者,臟之元氣,臟之陽氣也。

命門為生氣之原,五臟六腑之本。命門火衰,五臟六腑皆出現器質性的變化,功能轉趨低微,運化失常。功能者,賴之於元氣火氣之推動。三焦為元氣之別使,氣化範圍通行上中下三氣,經歷五臟六腑,主持周身臟腑經絡所有氣化活動。
亡陽氣脫,三焦氣化隨之不利。腐熟水谷,蒸津液,化精微。分清別濁,泌糟粕傳導代謝廢棄物及過飽和之水分而出的運化等等功能盡皆不行。火衰無以蒸散寒濕水氣,火不制水,則陰霾濕聚,寒飲內停。水濕飲邪瀦留於機體組織間不得蒸煦氣化,下注膀胱代謝而出,以致細胞浸漬腫脹,臟器全為水困,虛寒衰敗。臟腑通過經絡經筋的循行,直接或間接系於舌本,腫脹虛憊不堪的臟器直接反映於失去彈性的舌體,外擴擠壓齒緣發為齒痕舌。
手淫者,無論男女,一見齒痕舌印,即已真陽重創。亡陽。終身拖著疲憊沉重身軀,避重就輕渡一生。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2

正常舌象。“舌赤者,心之正色也。”“夫舌者心之官,色者心之華,心生血而屬火,色赤而主舌,是赤者,舌之正色也”《望診遵經》“舌乃心之苗,心屬南方火,當赤色“清‧張登《傷寒舌鑑》西元1667年
133926axz6awl7gcft722x[1]

小妹妹圓潤飽滿的舌頭

“火之不足,因見水之有餘也,亦不必瀉水,就於水中補火,益火之原,以消陰翳。”《醫貫》

火衰直接補火,火升水自去,陽光普照,寒濕蒸散。蒸騰氣化,水自代謝而出矣。因此無須伏苓、白朮等物賁事,無須淡滲利水燥濕之物畫蛇添足。寒濕非濕,乃是寒。明辨標本,真乃高明也。
王冰曰:“取心者不必齊以熱,取腎者不必齊以寒。但益心之陽,寒亦通行,強腎之陰,熱之猶可。” 直接益火之原,無不就是“強腎之陰,熱之猶可”的運用。
“水有餘之病不知是何形象,若是虛寒等證,不得謂水之有餘,若是水腫等證,亦不得專於補火,總是欺人之大言。”《醫貫砭》徐靈胎實在可悲!

面赤身熱。汗出不止。亡陽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傷寒論》
有陰無陽,陽氣竭絕,亡陽也。汗出不止是手淫亡陽者之主要典型見証。勞苦負重則爆發,喫香喝辣狂汗暴瀉如注。
汗出不止為先天真陽滅絕,元氣暴脫。裡寒盛極,格陽於外,無根之虛陽外越飛馳而去。任何疾病,無論傷寒或溫病發展到汗出不止即有多重器官衰竭於頃刻的立即性生命危險。面赤身熱,兩顴浮紅如妝,發熱,為陰寒盛於下,格陽於上。戴陽也。“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所以然者,面戴陽,下虛故也。”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傷寒論》
大汗出未至汗出不止,只是陰寒陽虛表不固,雖厥逆惡寒,不是死證,用四逆湯或仍有救治之機會。四逆湯只能扶陽,不足以破陰。
若汗出不止,則為死証。張仲景亦無轍。惟有急灸關元、氣海、太沖及大敦,或單用附子方能挽氣脫於陰陽離決,頃刻回陽生脈追復原氣於無何有之鄉。“黑附子回陽,霸功赫奕。”《醫旨緒餘》

亡陽若出現厥而無汗,燈枯之殘焰亦汩沒於羣陰中熄滅,無力蒸騰飛越。天寒地凍陰寒至極,須防暈厥與血脈寒凝,血流離經叛道,內閉外脫中風。即張仲景所謂的“下厥上竭”。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何以見於厥陰病?“兩陰交盡,名曰厥陰“,厥者,盡也,陰氣造極也。也就是說,疾病傳變的終點站,九死一生。

亡陰亡陽論

“經雲,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血屬陰,是汗多乃亡陰也。故止汗之法,必用涼心斂肺之藥。何也?

心主血,汗為心之液,故當清心火。汗必從皮毛出,肺主皮毛,故又當斂肺氣。此正治也。

惟汗出太甚,則陰氣上竭,而腎中龍雷之火,隨水而上。若以寒涼折之,其火愈熾。惟用大劑參附,佐以鹹降之品。如童便、牡蠣之類,冷飲一碗,直達下焦,引其真陽下降,則龍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隨止。此與亡陰之汗,真大相懸絕。

故亡陰亡陽,其治法截然。而轉機在頃刻。當陽氣之未動也,以陰藥止汗。及陽氣之既動也,以陽藥止汗。而龍骨、牡蠣、黃芪、五味收澀之藥,則兩方皆可隨宜用之。醫者能於亡陰亡陽之交,分其界限,則用藥無誤矣。

其亡陰亡陽之辨法何如?亡陰之汗,身畏熱,手足溫,肌熱,汗亦熱,而味鹹。口渴喜涼飲,氣粗,脈洪實。此其驗也。

亡陽之汗,身反惡寒,手足冷,肌涼汗冷,而味淡微黏,口不渴,而喜熱飲。氣微脈浮數而空。此其驗也。

至於尋常之正汗熱汗邪汗自汗。又不在二者之列。此理知者絕少,即此汗之一端,而聚訟紛紛,毫無定見,誤治甚多也。“《醫學源流論》

熱汗若能亡陰,而亡陰還能轉化為亡陽,則跑在撒哈拉沙漠與絲路的林義傑等超馬英雄早已肉體五臟焦枯焚毀,亡陽氣脫魂歸離恨!

荒謬而令人哭笑不得的亡陰亡陽論,亡陽之絕汗竟是由亡陰脫液,氣陰虛脫發展而來。先亡陰後亡陽。

這種陰虛造極而能一變轉歸為陽虛至極的謬論,可說是醫學癰疽毒瘤。侮辱中醫。

亡陽

亡陽是對於寒溫適應失去調適能力,無論對暑熱與寒流皆失去抗衡。調節個體體溫機制發生紊亂並衍生病變。夏天低熱焚燒;冬天惡寒厥冷。這也是為何盛夏三伏日這段時期,以及嚴冬酷寒寒流來襲時,中暑熱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暴斃的多屬老人。多屬亡陽嚴重之人。

Hot And Tired

事實上,「熱衰竭」罹患者體內並無過度熱積蓄的現象,甚至皮膚發冷,冷汗狂瀉。也就是說,亡陽中暑事實上並非中暑中熱,而是中寒!陽光越大越有利強心,陽光烈日,溫度越高,越有利附子破陰而強心回陽。這也是為何三伏貼要選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貼的原因,對過敏性疾病才會效果明顯。而單用附子遠勝過三伏貼千萬倍。

過敏性疾病患者皆是手淫亡陽者,會中熱中暑的皆是這般人。中暑之人貼三伏貼都嫌不足豈能多喝水致令陽氣更衰敗。但是,若無附子,若不能回陽,火毒豔陽仍是心肺衰竭的殺手!

正常人絕不會中暑

正常人絕不會中暑,會中暑之人皆是陽氣極為衰弱之人。這也是何以盛夏豔陽下每每中熱中暑,汗瀉不止,熱衰竭暴斃的皆是老人。他們需要的是極為火熱的三伏貼、焚燒灸艾或單用附子補火回陽,而非多喝水。除了老人之外,會中暑的就是為數非常眾多,比例驚人,手腳冰冷寒氣逼人的手淫亡陽妹,所以才會有冷氣房中暑之可悲謬論。

正常人,冬暖夏涼,無須「多喝水」或「重裘厚被裹身」亦能耐「寒暑」。內經所謂的“眩冒目暗身熱,腰痛胻酸,苦渴數飲,熱爭喘咳氣逆,面赤大汗…….”皆非真熱。“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爲病溫,後夏至日者爲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素問‧熱論》全是胡說八道。

病溫、病暑皆非冬日傷於寒,或傷寒遺熱,餘邪未盡。而是陽氣虛極亡陽。“與汗皆出,勿止。”,發汗使熱邪從出汗排出,立將汗瀉氣脫,熱衰竭而亡!

正常人雖脣裂枯焦,極其脫水,亦不會汗出大瀉,中暑。觀察一些在盛暑烈日陽光下勞作或慢跑之人即可明瞭。年輕力壯氣盛,陽熱更盛,熱氣更怫鬱不宣,何以他們不中暑?

暑溫高熱1

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五臟分屬五行。木、火、土、金、水,肝氣、心氣、脾氣、肺氣、腎氣五行之氣即是五行之活動之氣,也就是其活力與功能。換言之,所謂肝氣就是肝陽;肝功能。心氣即是心陽;心功能。脾氣即是脾陽與胃氣;脾胃功能。肺氣即是肺陽;肺功能。腎氣即是腎陽;腎功能。

氣,即為火。肝、心、脾、肺、腎,皆須養火以運行其功能。活動運動,打拳習武皆在促進五行之陽氣陽熱以增進五臟功能,強化肝氣、心氣、脾氣、肺氣、腎氣等陽氣以祛病強身健體。

腎氣、肝氣、心氣是人身正氣,只有偏衰難以抵擋疫癘、疫氣時氣,豈有偏盛有餘致病之理?

肝腎功能,心陽心氣如何可能過度亢盛化火?肢體筋骨活動生熱只會有利疾病復原,豈可能化火反致病?

陽光照射曝曬只會短暫乾涸脫水,不會機體組織發炎病變。勞動中多重器官衰竭暴斃或暑天中暑中熱皆是心肺肝腎火氣不足而氣脫所致。非心、肺、肝、腎過熱致死。也就是器官只會因無陽無火而耗竭,不會因陽熱中暑暴斃。

老人之陽火陽氣只會比年少者低弱衰微,豈有更為強盛太過偏勝之理。這也是何以老人容易在夏季盛暑中暑中熱的真正原因。不是陰虛熱衰竭;而是腎水氾濫中寒氣脫!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爲筋痿。脾氣熱,則胃乾而渇,肌肉不仁,發爲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擧,骨枯而髓減,發爲骨痿。”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渇,渇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爲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素問‧痿論》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絶,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素問‧生氣通天論》黃帝內經之論全是錯誤謬論。

若是對的,則這些極地超馬運動家,如林義傑、陳彥博、Charlie Engle、Ray Zahab早死於肺熱(肺火)、心熱(心火)、肝熱(肝火)、脾熱(脾火)、腎熱(陰虛腎火)!

林義傑陳彥博Charlie Engle、Ray Zahab及林義傑

所謂之肺熱、心熱、肝熱、脾熱、腎熱,全是肺寒、心寒、肝寒、脾寒、腎寒,五臟陰寒虛冷之「虛火假熱」之嚴重誤診誤判!

“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可說是中醫糟粕,完全胡說八道!「內傷真陰,內熱化火」之論讓中醫兩千年來原地踏步不曾有所進展。

世上只有「內傷元氣,真陽下陷,內生虛熱。」之假火假熱。從無肝腎陰血枯涸化火化熱之陰虛陰火存在過。也就是說,從不曾有肝火、心火,腎水虧乏存在過。

中暑若誤服劉完素的益元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將死得更快。素問玄機病原式的劉完素與今人火神弟子劉力紅只會捧著黃帝內經盲目解讀。

中醫兩千年來,始自黃帝內經以來口口聲聲所謂的,腎水不足,腎陰虧乏枯涸,腎氣焦,也就是「腎陰虛」曾經存在過嗎?

答案在此!24小時的機體機件活動製造出來的熱,「陽熱」,亦無可能令人陰虛!!“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靈樞‧天年》。「中醫已死」,中醫之悲哀始於黃帝內經錯誤的陰虛論!你如果會陰虛,則這些超馬英雄早該肉體五臟焦枯焚毀!

決戰撒哈拉

單用附子不成“方”的迷思。

“藥有陰陽配合……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神農本草經》

所謂單行就是隻使用單味一種藥,無需其他藥物輔佐,單用一味。

“…..能知以物制氣,一病只須一物之到,而病自已,不煩右臣佐使之煩勞矣。…”明末‧ 吳又可。

“….奇方之說有二,有古之單方之奇方,獨用一物是也…。”金‧張子和。

“….奇方之說有二,有古之單行之奇方者,為獨一物是也;有病近而宜用奇方者…。”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附子飲子、霹靂散、獨參湯、金液丹、文蛤散、一物瓜蒂湯、甘草散(湯)《 傷寒論》、一甲煎《溫病條辨》、雪梨漿《溫病條辨》、獨勝散《溫病條辨》、獨聖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牛乳飲《溫病條辨》、鐵腳丸《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潤肺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大烏頭煎《金匱要略》、獺肝丸《肘後方》、澀精金鎖丹《中藏經》、甘草湯《中藏經》、提盆散(單用生草烏)、玉女散(單用川烏)、運陽散(單用硫磺)《陰證略例》…皆是單方。

〝陰毒證:陰毒,脈沉微欲絕,四肢逆冷,大躁而渴不止(消渴),附子飲子。(附子飲方)

附子一枚,半兩以上者,炮,去皮尖,四破。以水九升,煎至三升(久煎水解毒性),去附子,入瓶,油單緊封沉井底,候極冷,取飲之。仍下硫黃丸甚妙。

陰毒之為病,因汗下藥性冷所變,多在四五日也;或素來陽氣虛冷,始得病便成陰毒;或始因傷風傷冷物,便成陰毒。其病六日內可治,過六日不可治。〞宋.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明末清初.程林《金匱要略直解》亦援引述及。龐安時附子飲方金匱要略直解

古人對於陽氣素來虛冷歸之於誤汗誤下誤藥,傷於苦寒冷物之咎,殊不知陰毒之為病乃是手淫重創命門,真陽虛空破滅。注:大躁而渴不止是為消渴,消渴者,水入即消,飲水多而渴不為水止也;以水滅火而火不消煙熄焰也,越喝越渴也。

徐靈胎論單方: “單方者,藥不過一二味,治不過一二症。而其效則甚捷。用而不中,亦能害人。即是所謂海上方者,是也。其原起於本草,蓋古之聖人辨藥物之性,則必著其功用。如逐風逐寒,解毒定痛之類。凡人所患之症,止一二端,則以一藥治之。藥專則力厚,自有其效。若病兼數症,則必合數藥而成方。至後世藥品日增,單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若夫外內之感,其中自有傳變之道,虛實之殊,久暫之別,深淺之分,及夫人性各殊,天時各異,此非守經達權者不能治。若皆以單方治之,則藥性專而無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醫者不可以此嘗試,此經方之所以為貴也。…”《醫學源流論》

人身立命之門真陽火衰,一身盡寒,波及的病位遍及全身。遍及表、裡、半表半裡。遍及皮膚、肌肉、五臟六腑。陽統乎陰,血隨乎氣。陽虛陰必走,血亦為之錯行不歸經。命門為生氣之原,真氣既脫,氣血皆病,惡症蜂起,何止大汗不止。又豈止陽萎早洩,宮寒不孕一二端。治疾貴在審其原求其本,“病兼數症,必合數藥而成方”,見標不見本,處處以經方為貴,迷失於方証對應中,而經方絕無單用附子之方,殺人能不多歟?

 

 

注:披著崇古經方外皮的徐靈胎(徐大樁),骨子裡實為溫病。

“能年長者,必有獨盛之處。陽獨盛者,當補其陰;陰獨盛者,當益其陽。然陰盛者十之一二,陽盛者十之八九。而陽之太盛者,不獨當補陰,並宜清火以保其陰。故老人無不頭熱、耳聾、面赤、便燥,現種種陽症。…蓋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陰盡火炎,萬物盡燃也,故治老人者,斷勿用辛熱之藥,竭其陰氣,助其亢陽,使之面紅、目赤、氣塞、痰壅、脈洪、膚燥,當耆艾之年,而加以焚如之慘也。”《慎疾當言》

老人頭熱、耳聾、面赤(戴陽)、便燥(陰結)皆是陰氣獨盛之亡陽證。豈堪無情清火!亡陽即是老化,陰症也。無論十幾二十歲,無論男女。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檢視相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