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過蒙特梭利教室的人都對其中嚴謹的秩序感到驚奇,沒有喧囂吵鬧,幼兒忙碌卻有序地做著各自的工作。蒙氏幼兒園的家長們也都有類似的經歷:幼兒告訴家長在學校他們自己倒牛奶和切香蕉,孩子回到家自覺地將脫下來的外套掛到衣架上而不需要提醒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

提倡秩序感,獨立性和內在驅動力(self-motivation)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基礎。精心準備和設計的教室環境讓幼兒學習各階段所需的不同技能,其中包括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通過完成這些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的活動,幼兒的內心有了獨立完成工作的成就感,進而增強了自信心,這是以後學習更複雜的知識技能所必需的。

把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引入家庭生活,讓家庭教育與孩子在學校中所學聯繫起來,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

創建有秩序的環境

在家裡,將幼兒的用品放在一個集中的房間或位置,傢具要適合幼兒的高度和大小,幫助幼兒發展獨立性和自律性。這樣一來幼兒知道當他們需要某一樣物品的時候可以到哪裡找到,當用完的時候還要放回原處。一個有序的環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減少紛雜的幹擾因素,讓孩子更加專註於手上的工作。

那麼如何設置一個方便幼兒使用的環境呢?

- 用適合兒童高度的衣櫃和抽屜櫃收納衣物,衣櫃中要有適合兒童高度的掛衣桿,方便兒童自行挑選和拿取今天穿戴的衣物。

- 衛生間和廚房中,水池和檯面往往較高,因此可準備一個墊腳凳,供兒童自行洗手、如廁或拿取物品。

- 兒童的玩具用品要放置在適合兒童高度的開放式收納櫃,無遮擋的櫃可以讓兒童清楚地看到並選擇想要拿取的玩具,並且所有玩具應該有固定的放置位置,類似拼圖、積木等含有多個小部件的套裝玩具應分類放置在不同籃子或託盤中。

- 零食小喫等食品也應有低矮的收納架,方便兒童根據自己意願和需求自行取用。

- 水、牛奶或果汁等飲品應倒入小的壺或罐中並儲存在冰箱的下層,同時杯子也要陳列在兒童拿的到的地方,放置水杯處還應準備一塊海綿,這樣當孩子不慎弄灑了飲品時可以用海綿進行清理。

日常生活的技能

在蒙氏幼兒園裡,我們教幼兒照顧他們自己,也教他們照顧環境以方便他人。他們為植物澆水,擦洗門窗或桌椅,整理打掃教具陳列櫃,準備食物並向年齡小的幼兒提供幫助,通過這些活動,除了達到學習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目的之外,更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是集體中有用的一員,他們可以完成很多工作,其他人因為他們的勞動而受益。

同理,讓幼兒參與家務也會達到一樣的效果,將每一項工作分別教與孩子並且在需要的時候重複練習這些技能。孩子每多掌握一種技能,都會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孩子在家可以參與的工作包括:水果蔬菜去皮(剝香蕉、剝桔子、削黃瓜皮等),疊衣服和襪子,給寵物餵食、倒垃圾或拿取信件等。大一些的青少年可以承擔更多的家務比如準備簡單的餐食,給弟弟妹妹讀書講故事、參與修理家用電器傢具,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賬戶管理零用錢。因此,當孩子不慎打翻飯碗或水杯時,不要再趕走他們了,而要利用機會教他們清掃擦洗的工作。

提升專註力

專註集中注意力是未來學習更複雜知識的很重要的一項能力,關於專註力以後會單獨開一篇文章。為了幫助幼兒發展提升專註力,我們要觀察幼兒的興趣所在,設置有意義的活動和用具讓幼兒去探索,保護幼兒不被打擾地工作。

幼兒所處的環境應該是沒有幹擾的,但並不意味著要把幼兒和家庭活動分離,有些幼兒喜歡在廚房餐桌上做事,有的喜歡在客廳一個舒適安靜的角落裡閱讀,有的則願意躲在臥室裏閱讀學習。作為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在不同場景中的表現,也可以詢問孩子,根據他的需要去調整。

培育內在驅動力(inner motivation)

如果孩子覺得某一項工作非常有價值有意義,他們此時會更願意參與進去。有的家長會通過給與物質獎賞去激勵孩子,但唯有內在的自豪感和滿足感能產生長久的、意義深遠的影響。

在蒙氏幼兒園,我們避免使用傳統教育體系裏的獎懲機制(如獎勵五角星和其他物質獎勵手段),而是致力於提升幼兒個體的成就感,但是對於孩子的讚美也有一些講究---不要過多讚美幼兒的工作成果,而要強調他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的價值。

通過表達對其努力的鼓勵和讚賞,可以培育孩子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這將是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品質。

本人原先在國內為銀行從業者,移民加拿大後從Ryerson大學研究生畢業並取得國際經濟與金融碩士學位,之後由於家庭和自身規劃的原因轉行幼兒教育,受訓於加拿大多倫多的AMI蒙特梭利教師培訓中心,取得3-6歲階段蒙氏教師證書,現在加拿大的蒙氏幼兒園工作。願意和大家一起探討蒙氏幼兒教育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