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真是很牛,他沒有《一代宗師》的文藝,也沒有《葉問》的誇張,感覺裡面的打鬥都很真實,尤其最後巷戰,各種兵器的展示,格鬥的時候好不花俏,令人耳目一新。

音樂有意思了 ,不落俗套 ,和整片氣質很符合。

無可挑剔的老派動作戲

正是這種老天津式的武打設計,讓《師父》的武鬥場景有著特別不一樣的質感。和現在武俠片裡面典型大開大合、故作瀟灑的武術,或好萊塢那種實用主義至上、拳拳到肉的蠻打都不一樣,《師父》的武打戲點到即止,而且透著一股暗勁。

這股暗勁尤其體現在高手過招之間,兩人往往距離極短,動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幾手之間就見勝負,不拖沓,不纏鬥,是武打戲中難得的乾淨利落和爽快。

除了動作的利落和悅目,更重要的是一種「武道」的重現。一方雖人多勢眾,但也是輪番挑戰,沒有羣湧而上;一方雖技藝高超,但也是點到即止,沒有傷人性命。於是廖凡每打敗一人,攔路的對手就退後一步,直至被全部撂倒,廖凡揚長而去。彷彿一場武道的試煉,充滿了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實際上在這部電影裏隨處可見,營造出一種曾經「武道至上」的尊崇感,這和《一代宗師》倒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節奏感凌亂失控


姚宇:關於這部電影我在很多場合談到過作為一部電影它失敗的原因!作為一個導演並自詡為武術文化研究者徐皓峯的缺陷!作為一個娛樂產物生產者的能力不足!作為一個對投資人極其不負責任的人徐皓峯導演的人格缺陷!

第一個問題失敗的原因:所有電影中無一例外,從第一場戲的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在建立的是整個故事的發展動機,直至結束。簡單講就是故事驅動力。手段很多方法各異,不同導演有自己的絕活,不贅述了。那麼即是所有導演追求的東西,由於素養的高低等原因並不是每部電影都能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也是事實。但最怕的還不是這原因,最可怕的是離題萬裏或立意根本倒置,如範這個錯誤則是毀滅性的。比如「師父」就在此例,其故事基礎搭建在一個基礎立意或叫做邏輯之上,「南拳北傳」所謂南拳北傳就是徐皓峯設想故事裡廖凡代表的詠春拳派高手想到北方宣傳推廣南派拳法。但在天津遇到了一系列事件打斷了這個理想,最後演變成與整個天津武術界的鬥爭。或者隱含著南派和北派的競爭主題。不談故事是否精彩,武戲處理的技巧。談談歷史問題,有史以來,中國武術的發源地始終集中在中原之地,無論是吳越越女劍法,還是戚繼光俞大猷的劍經陣法,直至民國1929年五虎下江南,都一再證明一個事實。中原歷來是個大熔爐包括武術技法的各種發展演變都依附於上,而南方生存空間所限及海洋文化的影響,積累不足沒有文化積澱的土壤,因此拿來主義更多過創造。(可以證明:南拳、詠春皆傳自北方)那麼南拳北傳就是個違背歷史的臆想了。當然有人說故事當然可以編輯了,沒錯,你可以隨便編,但懂史的人不能隨便。這是個責任問題,文化的謬誤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變質的。徐皓峯因參與「一代宗師」成名後,可能以為詠春是一大賣點,於是不顧事實以此道具開新故事。

第二一個導演的缺陷、徐皓峯的缺陷不是他個人的原因,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個社會性問題,今天的文化已經不是文化了,它叫「文化市場」這個詞的定語是市場,市場就是交易。基於這個原則,為追逐利益徐導套了個自以為能夠標新立異的點子,開始打造他的故事。難怪故事講的磕磕絆絆。試問一個武術技術技巧如林立的北方重鎮天津,居然閑的找個南方拳手來撐場面,如果我真的站在民國那個時代看見這事簡直笑談了。選錯了道具,動力再強方向也錯了,別彆扭扭是這個故事整體給人的感受,源自於此!(忠告:自詡為文化學者或研究者務必別把觀眾當傻子,自說自話前過過腦子是上策)

第三能力不足、據說徐皓峯在學校期間就是個異類,所言所想與眾不同。說是怪。後來出了本逝去的武林,才覺得他用力的方向不同而已。但總而言之他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那類人,成名後一口氣拍了幾部武術類電影,結果市場平平,所謂平平是說的客氣,幾乎部部賠錢,好奇怪!按說武術類電影一般是賣座保證的,再不濟也賺個吆喝。但徐導一如既往的異類,賠!連續的賠!樂此不疲!歸根結底說了一個規律,電影真的是市場行為,真的!只顧自我的小情懷,是有後果的。我很奇怪為什麼徐導還有戲拍,估計投資人裏也有不要命的附庸之士吧。簡而言之,他不可能給投資人拍投資人想賺錢的東西,他混影視圈就一個目的,拍他自己想拍的而且必須用他的方法。賺不賺錢不是他考慮的事兒!

第四人格缺陷、本來人有缺陷裝作不知是中國人優秀品格之一,但面對損人利己而被損者不自覺時,倒想說兩句了。徐導為自己而拍片由來已久,可怕的是明明賠錢沒市場居然這麼多人甘願陪著自殺,究其原因,外行幹內行的事兒還自以為內行,是多數不敢承認也不願承認的事實。徐導帶頭幹武術研究這行本就是努著幹了不屬於他該乾的事兒,不是寫本口述史就是專家了,技術是核心,背口訣可不是什麼技術活兒,三歲的孩子你只要教他也會背!剩下一眾投資人等更不用說了,迷信是一切賠錢的罪魁禍首,自以為找到對了的人的這種盲目自信,是賠錢的萬惡之源!不過這事兒跟徐皓峯無關,賠了錢的投資人們得自己負責自己,誰讓你眼睛擦的不亮,沒有認清文化市場的本質,讓這樣的半吊子混進了純潔的商業隊伍中的!

投資有風險!認清這類導演的本質是關鍵!

以上觀點來自「太極道」姚宇


香港武俠電影在後期更傾向於商業片,通過華麗的動作和場景給人視覺衝擊,至於動作背後的社會換成古代、現代都不會影響最後的感觀。人物臉譜化,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無需觀眾思考背後的種種。徐浩峯的武俠片更像文藝片,用凌厲乾脆的武術作為整個江湖聯繫在一起的基礎,有武藝高低,也有武德約束或者說支撐。人物形象很豐滿,沒有所謂的壞人,都只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個人。真實的動作,真實的人,觀後你不禁會去回想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