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

教具分為幾大教學區域,分別是日常生活區域、感官區域、語言區域、數學區域和科學文化區域。日常生活區域我們說它是蒙特梭利有準備的環境的基礎,那麼日常生活教具是如何幫助幼兒學習的呢?今天魚魚帶大家看一看幾項日常生活教具及其背後包含的蒙氏理念。

初步內容(the preliminary activity)的工作幫助孩子獲得基本技能

The preliminary activity的教學是為了讓幼兒獲得以後進行更加複雜的工作所需的技能。大家都知道蒙氏教室中的教具都是由簡單到容易,由淺入深,日常生活區域中,幼兒最先習得的就是這些初步內容工作,包括:卷蒙氏工作毯、端工作託盤、倒的工作、擠海綿和擰等等。這些都是基本的肌肉動作練習,只有學會這些初步內容,以後才能自主學習其他更複雜的工作。

圖中就是蒙氏教具倒的工作,幼兒只有學會倒的工作,以後才能去學習插花工作、照顧植物工作等,因為那些工作其中一步就是倒水。

蒙氏工作很多都是在工作毯上進行的,要進行以後的工作,就要先學會卷工作毯,幼兒先要雙手環抱工作毯將其運送到適合擺放的區域,再將工作毯緩緩展開,確保毯子位置沒有妨礙到其他人,完成工作後再將工作毯慢慢捲起送回原處。可不要小瞧這一系列肌肉動作,很多年幼的孩子練習很多次才能把工作毯卷得整齊。

日常生活教具幫助提高邏輯能力和秩序感

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不就是簡單家務勞動嗎,怎麼幫助提高邏輯能力呢?蒙氏日常生活工作都是有目的的工作,讓幼兒練習日常生活基本動作,有的是照顧環境,有的是照顧自己。在進行這些工作時,要想成功完成,幼兒需要知道先做哪一步,後做哪一步。教師每次向幼兒展示教具時用品擺放的順序都是固定的,教具擺放順序也就是用品使用先後順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訓練兒童邏輯條理能力,同時也建立秩序感。幼兒對小的細節有敏銳的洞察力,如果物品擺放順序改變了可能會被幼兒指正出來哦,因此就要求教師要嚴格遵照教案去擺放。用完的教具要放回固定的位置,幼兒的秩序感就是通過這些微小的細節建立起來的。比如洗桌子的工作,教具是類似下圖中的物品,洗桌子之前幼兒需要知道要先潤濕桌子,用海綿蘸水,然後需要打肥皂,將肥皂打到刷子上用刷子去刷,最後要衝洗掉肥皂再擦乾桌子,用布擦乾,所以我們的教具海綿,刷子,肥皂和布是如圖的擺放順序。

日常生活工作訓練專註力

專註力對於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日後複雜的學習無論是數學還是語言工作都對專註度有更高的要求。日常生活工作的優勢就在於,當幼兒沒有集中注意力去工作時,工作無法順利完成,所產生的結果是幼兒可以立刻看到的反饋。看到不成功的結果,幼兒就知道需要做些調整來讓工作順利完成,這樣也是在培養自我更正能力。如果在倒水的工作時稍不注意水就會灑出來弄濕地面或桌子;使用剪刀的工作如果不專註就會偏離所剪的直線或波浪線。

日常生活工作培養責任感

蒙氏教室裏,幼兒們知道照顧教室環境是他們的責任,他們會主動給植物澆水,當看到地面需要打掃就會去拿掃帚,或者看到桌子髒了就會去洗桌子。當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幼兒內心會為此感到自豪。其實地面有沒有打掃乾淨或者桌子有沒有洗乾淨並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我們希望的是在此過程中建立起幼兒的責任感、內心的自我肯定。

本人原先在國內為銀行從業者,移民加拿大後從Ryerson大學研究生畢業並取得國際經濟與金融碩士學位,之後由於家庭和自身規劃的原因轉行幼兒教育,受訓於加拿大多倫多的AMI蒙特梭利教師培訓中心,取得3-6歲階段蒙氏教師證書,現在加拿大的蒙氏幼兒園工作。願意和大家一起探討蒙氏幼兒教育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