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原来想说找来多一些人,会有不同的意见,让意见多元化才是好事情,会让事情变得顺畅,可是到中间却开始发现,意见没有更好之外,还开始有了纷争与对立面,于是又回归原先的提案。乌合之众这本书藉便是述说关于人群的学问,为什么有一个人的行动比起一堆人来得有效率,当人们成为群体总是会在意别人的意见,又或是牵制彼此的意见。
 
 
 
 
这并不是大家意见不相同,又或是哪些人特别难搞,而是人在群体之中,便会失去自己原先的性格,你会发现有些意见说出却没有人理会,最后进行的方向,其实跟一开始所想的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绕了一圈。所以那为什么要共同讨论,或是寻求不同的意见呢,原因就在于不想要释出独行独断的形象,想要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很开明自由的,但事实上一开始的方向早有定见,只是强化决心而已。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于一八九五年所出版的大众心理学书藉,勒庞在书中所讲述的如人在群体之中,独立个体的性格便会消失,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被啃噬殆尽,群体的思考与精神便会取代个人。
 
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原本自觉的个性便逐渐消失,群体的思想将会取得主导地位。当古老的社会之柱一根根倾倒时,群众力量是唯一一股势不可挡的能量,事实上,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群氓时代。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立场看待:
 
 
 
 
 
 
 
 
 
 
 
 
 
无论提供给群体何种观念,只有当这些观念十分绝对,坚定而且简单时、才能产生效力,因为只有将这些观念披上具象化的外衣,才能被群体接受,在这些具象化的观念之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与连续性,它们可以相互取代,就像放映者从幻灯机中取出一张张叠在一起的幻灯片。随时时机的变化,群体可以在其理解范围内的不同观念作用下,做出大相迳庭的事情,由于群体缺乏批判力,故无法察觉其中的矛盾。
 
以上是乌合之众中的内容。
 
 
 
 
如同某位神叫人要爱世人,却一边把不符合的人他观念打入地狱。
 
推翻一个政权便是群体力量的展现,但矛盾的是你可以见到前阵子才拥护当权者的群众,在当权者明显失势时,这些群体对于过去的当权者的摧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这就证实了一点,所谓的改朝换代,只是思想信仰上的老旧而腐朽。明明统治者前刻人人称赞他是国家的救星,可是在他失去权力之后,就变成一个人人唾弃的独裁者,原因在于他失去了广大的心理暗示,无法维持既有的体系。
 
作者也用法国大革命的例子来说,那些手沾血腥的暴民,都是一些平凡不过的老百姓,有些是厨师,有些是卖杂货的商人,跟所谓的邪恶根本扯不上边,可是他们在动乱发生时,开始处刑他们认为是邪恶的一方,甚至还当场斩首。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执行了正义,成为了正义的一方,可以做这些事情为国家付出,他们感到非常的骄傲自豪,但同时他们也不知道处死的这些人是否有罪。
 
这就是群体的力量,单独一个人时,他们普通毫不起眼,可是当聚集成一个群体时,他们的个体性就被群体消除了,被赋予了群体的力量,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平常做不到的事情,这让身为群体的人无所不能。他们可能变得残暴不仁,就连任何一个人也不放过,也可能变成一个只求付出的圣人,就算看到有余下的财物也不捡拾,人们之间的差异性,有可能变得极端且无法预测。
 
以政治来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参选的政治人物,喊一些第三者看来愚蠢的口号,可是最后发现那些政见扎实的侯选人有一半以上都会落选,而那些口号喊的漂亮的人,尽量他们说的都是空气语话,什么货进来发大财,可是大家却接受了。开空头支票,例如什么都免费,可是大家都知道免费的后盾是来自税金,税金要更多就要加税,于是这些税金都是我们没察觉的地方增加。
 
民众总是喜欢说政治人物很糟糕,可是这些糟糕的政治人物总会当选,所以痛骂他们讨厌的政治人物,称赞他们喜欢的政治人物,然后大骂一声谈政治没有用啦,而政治人员如国会议员,或许他们在当选前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可是当他们属于政党时,就会开始被群体化,他们必须做出党员同志们喜欢的决定,要是特立独行就会被围剿,甚至有可能被赶出政党,最后导致落选。
 
比起长篇大论的实用理论,人们更会喜欢空泛的口号,这点不只在政治上,连宗教信仰也是相同的,会去追寻宗教的人多半都是天生的需求,没有什么空虚或是人生迷惘,而是他们天生就会做这些事情。说到底人类只是追随本能,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也没有想要深入的意思,所以能够给予这些刺激的人,不管是政治人物或是宗教人士,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而在书中也提到人们对于独裁专制的领袖会感到心悦诚服,对于仁慈友爱的领袖则会感到无趣厌倦,越压迫限制他们的自由,他们反而会越加追求崇拜,连这些独裁者离去了,他们也会怀念过去被统治的时候。对于那些讲求公平自由的领袖,他们总感到相当不屑,甚至是嗤之以鼻,大喊他们所供给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的,还不如那些独裁者来得有效率,希望回到过去的时代。
 
 
 
以简单的例子来比喻的话,你就会发现人类其实一点也不理性,讲难听点大脑是根据本能行动的,一张白纸纯洁无暇,上面没有任何其他颜色及污点,可是上面滴了一滴水或颜料。跟一张上面被涂满五颜六色颜料的白纸,然后往上面倒几滴颜料及水,哪一个会被认为是不适合且不符合原本的形态,就跟道德是相同的原理,答案绝对是前者,就算只是脏乱的程度不同,也会被认为是不同纸。
 
讲到现代教育体制最糟糕的地方在于暗示,利用专一的制度让每个人接受相同的教育,让每个人感觉到表面上的公平,但实际上这跟智力的运用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没兴趣读书跟读不好书的人,于是制造了一堆对于任何方面不满的年轻人。教育程度越普及,犯罪率也变得越高,原因在于学校没有让人社会化,反而让孩子的思想窄化,所以他们产生了迷惑,不知道自己能做啥。
 
以暗示来说发展到现在的媒体来说,可以说是最佳的暗示群体,勒庞当时的年代媒体业正在兴起,它们当时的影响力就非常惊人,何况是今时今日的媒体,人们的意向几乎被媒体所左右,只要掌握媒体论调的人,就能掌握大部份的民意。而大部份看新闻的群体,只有少数人会看了新闻之后,才去回想刚刚所播出的新闻,到底有几成是真实的,又或是几成是媒体所添加的部份。
 
乌合之众强调一点,人类自始自终都用本能来行动,而不是用理性来判断好坏,本能就是感情与感性交织的产物,也就是原本想要做什么,它们就会做些什么,跟动物的兽性基本没有太多差别,唯一差别的就是人类善于表达。能够将思想包装成一连串的逻辑,人要经过相当长的训练,又或是背叛自己原先的想法,才不会被本能拉著走,因为本能是人类自演化以来一直没有丢掉的东西。
 
传统的观念与制度其实一直没有消失,它们只是被摧毁后成为新的主体,然后重生于世人的面前,世人就会认为旧有的已消失,但传统只会很慢的被改变,事实上只是变换成另外一个模样,一代传承一代,中间有可能断掉,也有可能继续。就像是对族群的歧视,对职业的歧视,对人们的重重限制,对宗教的信仰,政治的理念,这些深入群体的价值观,早已经成为人们的核心。
 
勒庞以陪审团制度来说明,陪审员们不论社会经济文化高下,所做出的判决竟然都是相同的,对于漂亮的女性跟有孩子的母亲,他们很少做出判决出重大的刑责,人们自己认为很理性但其不然。一个人的外表或声望所累积的观感,足以影响别人的看法,这点在生活中时常见到,可是依照这些观点所做出的判断,多半都没有任何根据,可是人们却如此深信,这中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连系。
 
群体的水准如何提高,作者强调有许多现在运作的先进观念,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好几个世代的演化,让群体慢慢的演化,但这当中有可能发生观念往后退的情况,群体的观念并不是前进后退如此简单。只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又或是惊人的发现,才会让观念往前进,就算个人再聪明也是无用,如同猎巫时代的欧洲,你可以用逻缉说服即将要把你处刑烧死的审讯官吗。
 
勒庞一再强调无论个人多有逻辑,具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进入群体之中就会变得平淡无奇,这点在任何的群体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如果一个人要保持他的逻辑,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群体,可是现代的社会几乎不可能办到。而且独群索居的人通常会被视为「有问题」,然后被群体孤立跟攻击,能够保持不加入任何群体的人,多半都会感受到压力而选择他们认为好的群体。
 
 
总结:强调不理性似乎就是乌合之众的醍醐味,作者也没有说明要如何让人们更有逻辑的作法,可是不同的说法与例子,让我们更加的深信群体可以消灭一个人的自主性,人的确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可分辨,可是群体的压力会让人失去自主。到结束前我们更加理解一点,那些无法用理论或是逻辑说服的事情,确实有它的根据可循,很多时候情感会控制住人的理性,尤其是在群体中。
 
 
感想:这本乌合之众的年代已经有一百年了,可是它的精准度却依然没有减少,但也没有用高处不胜寒的态度去批评说,人们就是不理性不聪明之类的话语,则是提出了关于人们容易被情感左右的佐证,冷静且锐利。
 
书中有许多部份都没有很详细的讲出来,就只是单纯的以自己的观点看看勒庞所说的群体,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翻,这边只是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当然、没有一本书是绝对正确的、如乌合之众,但它确实切中要点的提出群众的问题。
 
 
 
 
 
如果喜欢孤的文章,不妨订阅,就是最好的鼓励。
以上图片及影片并无商业用途,
纯属介绍引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