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買。

南亞最繁華的海港城市,印度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寶萊塢誕生地。

2008年11月26日,太陽照舊從海平線升起。

陽光照過火車站,貧民窟,街道,警察局…

最終輕輕灑在城中最奢靡的泰姬陵酒店,那宛若宮殿的屋頂…

巨大的城市,從昏暗中蘇醒,開始新一輪的熱鬧悲歡。

富麗堂皇的泰姬陵酒店,也開始了一如往日的忙碌:

有一位俄羅斯暴發戶,正在為晚上的性愛派對,物色合適的美女;

有一個富家千金,正在為了孩子的滿月典禮,與她的美國丈夫來酒店度假;

有一個窮困潦倒的印度人,正在為了即將臨盆的老婆,辛苦工作;

有一個頂級主廚,正在為了新一天的菜式,訓斥下屬;

有一對徒步旅遊的情侶,正在咬著耳朵,期待著當天的豪華酒店之旅…

突然,幾聲密集的槍聲在酒店響起,火舌過處,儘是睜大了眼的人,捂著碗大的傷口倒下。

槍聲,手榴彈聲…

尖叫聲,乞求聲,哀嚎聲…

此起彼伏…

恐怖分子突然殺進酒店,瘋狂掃射,天堂般的泰姬陵酒店,化身為血流成河的地獄...

逃命人潮中,暴發戶、社會名流和貧民窟小人物的命運,重疊在了一起...

人性的光芒與陰暗,若有若無的希望與如影隨形的死神,生命的堅強與怯懦…

都在傾瀉的子彈中,閃動著微光…

這部澳大利亞、美國、印度三國合拍的電影:《孟買酒店》

剛剛上映,就憑藉過硬的質量,吸粉無數,令人讚不絕口,有近3萬人在豆瓣打出8.4的分數。

有網友評論道:彷彿置身在那場恐襲之中,全程捂嘴發抖,緊張到手心出汗,充滿絕望卻又有人性的故事,同時很讓人心碎。

在這裡,我也用烏鴉嘴預測:如果它能引進中國內地院線,票房一定會大獲成功…

以下部分內容,信息來源於:觀察者網等媒體、北京衛視《檔案:印度孟買11·26恐怖襲擊大案》、國家地理紀錄片《重返危機現場——孟買大屠殺》

劇本內容,脫胎於11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慘案:孟買恐襲。

2008年11月26日深夜。

10名年輕人,從孟買某處漁港悄悄登陸,然後兵分幾路,潛入了孟買茫茫夜色中。

他們面容疲倦,衣裳樸素,卻無一例外都背著一個巨大的背包。

背包里,有著AK47,還有數量頗豐的手榴彈、子彈、毒品、乾糧…

隨即,他們用背包里的東西,在孟買最繁華的酒店、醫院、火車站裡發動了無差別襲擊。

26日至29日,長達60個小時的爆炸、火拚、殺戮…

大開殺戒的恐怖分子,最終造成至少195死亡,295人受傷。

由於損失慘重,也被稱為:印度911

孟買恐襲慘狀

肆虐的恐怖分子造成各處血腥的流血案件,令人髮指:

僅在一個酒店房間,就發現了30具屍體;

一名猶太拉比和其妻子被屠殺,妻子腹中的胎兒,被直接生剖,丟棄在一邊;

幕後黑手時刻通過衛星電話對恐怖分子進行洗腦:你們在這裡殺1個人,頂得上在別的地方殺50個人。

孟買恐襲慘狀

而泰姬陵酒店原型:泰姬瑪哈酒店,傷亡慘重。

其中,酒店的傷亡人員,一半以上是在危險發生之際,堅持疏導保護客人的酒店員工…

孟買恐襲慘狀

據說,早在流血事件發生前,印度和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已經探得襲擊前兆,卻因為麻痹大意,錯誤估計,最終釀成慘案…

監控拍下的恐怖分子

可當恐怖分子把孟買攪得天翻地覆時,孟買警察卻毫無還擊之力。

因為,當地警方裝備奇差無比,大部分警察,槍都沒摸過,唯一的武器是:警棍。

火車站的槍械庫里,只有一支手槍和五支步槍。

而且所謂步槍,還是那種一次只能射一發的「燒火棍」…

事實上,這是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裝備。

當反恐部隊抵達孟買時,距離屠殺開始,已經過去了10個小時。

因為,印度反恐精銳部隊,幾乎都在千里之外的首都新德里,用來保護政客和達官貴人...

直到孟買遇襲後的凌晨4點,部隊才弄到飛機…

也就是說,在警察執法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整個孟買市,相當於被恐怖分子佔領,任意肆掠了整整10個小時…

然而,唯一被捉了活口的恐怖分子,不過是個來自閉塞山區的小青年。

他加入恐怖組織的原因是:太窮了。

在警察盤問里,他說:先生,沒有什麼比貧窮更可怕,更折磨人的了,如果你吃不飽,你還有什麼選擇呢?

警方盤問視頻

說回這部電影,儘管演員表上排位第一的,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男主角:艾米·漢莫。

可戲份最多,表演最濃墨重彩的卻是:戴夫·帕特爾

11年前,戴夫·帕特爾憑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閃耀奧斯卡,引起全世界關注時,他還是個懵懂少年...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戴夫·帕特爾

《孟買酒店》中的戴夫·帕特爾

在《孟買酒店》里,他以更成熟老練的演技,完成了這個貫穿全片的服務員阿爾瓊一角。

無論是服務客人時候的謙遜禮貌;

還是面對屠殺時的震驚、恐懼、強裝鎮定;

抑或是突圍時的沉著果敢、一往無前,突圍後的茫然恍神…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細緻入微...

電影里有一個很容易被錯過的細節:

阿爾瓊穿上主廚提供的皮鞋,因為尺碼偏小,他走路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彆扭的狀態…

這種擰巴狀態,一直保持到全片結束,可以說是非常用心的設計...

但真正讓人驚駭的是,這部《孟買酒店》剔除了反恐電影常見的「神級救援」「場外助攻」 「神奇反轉」 等套路...

開片十幾分鐘後,影片就進入了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中,長達100分鐘不間斷的追捕逃亡戲碼,如實地反映了噩夢般的絕境:

一方面是殺人如麻的恐怖分子,在掃蕩屠殺;

一方面是無助的酒店客人只能東躲西藏,猶如待宰羔羊;

一方面是酒店員工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另一方是幕後黑手,密切監控、不斷洗腦指揮;

而警方救援動作遲緩、久久未到位…

幾條敘事線同步推進,通過緊湊的劇情、恰到好處的節奏把控,將這血淋淋的無差別屠戮,拍得驚心動魄,讓人身臨其境…

比如,保姆躲在衣櫃里,眼睜睜看著老太太被槍斃,而她只能死死捂住懷中嬰兒的嘴巴,防止他的啼哭聲,引來外面逗留的恐怖分子;

美國佬為了救兒子,選擇獨自潛伏回房間,卻不小心在狹窄的電梯里,遇到了恐怖分子;

一方面是恐怖分子查房掃蕩,四處縱火,另一面是阿爾瓊帶領著慌亂的客人,悄然經過煙霧殘骸;

客人的藏身地點,被無良媒體公布,引來了恐怖分子的圍追堵截;

幕後黑手的要求是:開著手機,我要親耳聽到他們的哭喊聲…

對於殺戮,影片沒有任何遮掩,直接呈現的血腥手法,呈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真實感...

也正是因為太過血腥,它被定位R級,不允許17歲以下青少年觀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友評論中,有不少打低分的原因,都在說:導演只還原了恐怖感,沒有去深究背後發生的根源。

可我卻覺得,《孟買酒店》這樣拍,也挺好。

它在告訴你:在真實恐怖襲擊面前,皇親國戚,一等公民,高官貴族,戰鬥民族,弱勢群體…

統統都是案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可能唯一值得改良的地方是,我覺得可以增加一條政府反應的故事線...

讓觀眾看看,當孟買平民在遭受屠殺的三天兩夜中,達官貴人們都在幹些什麼?是如何決策的?應對機制是什麼?為什麼反恐部隊用了10個小時才趕到孟買?

但是,真這麼拍,這部電影就變成了另一種類型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