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三年(1853年)起,曾國藩開始組建湘軍。當時,清朝以漢兵爲主的軍隊以營爲單位,以綠旗爲標誌,故稱綠營軍。在組織湘軍之前,曾國藩已對綠營軍的風氣有了極大的反感:綠營軍士氣低落、作風糜爛、軍備鬆弛,表面上他們是朝廷的軍隊,實質上就是一羣不入流的匪寇。

爲了建立一支優秀的軍隊,在一開始招兵買馬時,曾國藩就做了精心準備。他堅持要求將領要不怕死、不計名利、喫苦耐勞。在士兵管理方面,曾國藩堅持一支部隊不得在兩地招兵的原則,因爲來自同一地方的士兵更容易溝通,便於管理。同時,曾國藩要求招收山間農民,因爲農民都是做事實在的人,他們容易教化,上手更快。

無論怎樣組建軍隊,無論採取什麼措施,最終目標都是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爲了確保作戰勝利,曾國藩制定了三條嚴格的軍規。

第一條軍規,將清晨起牀時間與開飯時間提前。曾國藩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湘軍之所以會在早晨就戰敗,是因爲太平軍非常勤快。太平軍每天凌晨三四點鐘起牀,五點開飯,黎明時分發起攻擊。而湘軍起牀晚,所以會被對方打得措手不及。改革之後,湘軍全部黎明之前起牀,黎明時分操練。爲了給士兵們一個適應過程,曾國藩暫時不改開飯時間,操練之後再喫飯。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後,喫飯時間被調整到操練之前進行。這項改革成功之後,湘軍就再也沒有在黎明時分喫過對方的虧了。

第二條軍規,詳細制定紮營標準。經過與太平軍的數次戰鬥後,曾國藩發現了湘軍的另一個弱點——營盤扎得不牢實,甚至可以說非常不專業。因此,曾國藩和幕僚經過日夜商討,最終制定出營盤安扎標準。

曾國藩對每個將領嚴肅地申明,每到一地,必須要擇地勢高處紮營,而且要臨近水源,兩個要素缺一不可。他還要求,營壘建立之後,要在四周掘營壕,築石牆。這是曾國藩應對戰爭的重要舉措,因此他三令五申,要求將領和士兵嚴格執行,不能出半點兒差錯。

第三條軍規,實施“站牆子”制度,就是站在石牆上盯風放哨。湘軍最高管理層研討後規定:紮營完畢,在起牀之後和傍晚掌燈這兩個時段分兵三成站崗放哨;夜裏派一成人站牆子;如果在非常時期,夜裏“站牆子”的人就增加到兩成。這樣一來,敵軍來襲,總有一部分武裝在崗的士兵迎戰,再加上內外營壕的科學佈置,敵人就是有萬軍之師,也不能輕易攻破湘軍的營盤。

通過建立以上三條軍規,曾國藩爲湘軍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後他又制定了《營規二十二條》,這裏面無所不包,從紮營、開仗到軍械管理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爲確保各項軍規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曾國藩時時在軍中對將士們進行口頭教育。在注重教育的同時,曾國藩更強化執行,嚴明執法。他在第一次實施新軍規大會上就明確指出:“如果有敢不遵從法令者,格殺勿論。”隨後的一次戰役中,曾國藩麾下一位名叫金鬆玲的將領違反軍規致使戰敗。金鬆玲是曾國藩父母的救命恩人,曾國藩平日對他敬重有加。然而,面對衆位將領的苦苦求情,曾國藩動情地說:“儘管你有恩於我,但你現在違背了軍法,我實在難以留你。”隨後將他斬首於轅門之外。

從此,軍中紀律更加嚴明,士兵們幾乎做到了令行禁止。在以後的戰鬥中,曾國藩推行幾乎苛刻的執行手段,新軍規的實施讓湘軍一次次反敗爲勝。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