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認清目前我國知青老齡化狀況

中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0243萬人,佔總人口的14.9%,65歲及以上人口13161 萬人,佔總人口的9.7%。數據顯示,目前年滿60歲的2億餘老年人中,知青佔4300萬。充分說明中國目前正在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知青也漸漸老去,獨生子女時代的知青養老也該進入話題。

其次看到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狀況

養老機構現在存在數量還比較少,設施比較差,相對服務不盡如人意,應對老齡化要求和老人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根據民政部規劃,2015年年末以前,每千人要達到30張床位的水平。但這仍然低於主要發達國家每千名老人擁有50到70張的水平,甚至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與老百姓的現實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要想養老難,進養老院更難。

最後看看目前我國知青養老人群經濟收入狀況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為了較為準確衡量養老人群的日常實際支出情況,光大銀行今年5月份藉助其36個分行、700餘家支行對全國3000餘名客戶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老人維持目前生活水平養老所需要的月度支出主要介於2000至4000元之間。光大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老年人的消費與國民平均消費的主要區別在於健康狀況變化引致的醫療保險支出。

上海養老人群的平均收入3000—3500元,北大荒知青馮某,為了子女結婚,由於住房擁擠,不想給子女添麻煩,近兩年她一直在尋找養老機構,但到現在她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她說,養老機構要不太貴,自己的退休金無法承擔,要不就是排隊的人太多,要等上好幾年。沒辦法,只好去了黑龍江農場養老院。

當前知青養老的主要方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廣大知青都是我國進行了三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後的實行者,眾多的獨生子女如今長大成人,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父母也隨之跨入老年的人生階段。如何平衡無法分身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尷尬局面,成為越來越多知青二代的心頭隱憂。在哪裡養老?如何養好?怎樣滿足老知青在生活與精神方面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我國社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已經表明,「按上海人退休後平均壽命20至22年劃分,老年公寓不應成為中國社會化解決養老方式的主要選擇。居家養老、異地養老、抱團養老的多種結合才是解決多數老知青養老的主要方式。

1居家養老

家庭養老仍是養老方式的首選 討論結果表明老知青更傾向於與子女同住,接受子女的照顧,尤其是生病和年老體弱的時候。雖然一定程度上老知青對晚年生活的場所有多種選擇,例如人住社會養老機構、老年公寓等,但是由於經濟狀況、家庭在提供情感交流和老年人本身心理需求上的特點,家庭養老仍然是老年人的首選養老方式。

2異地養老肯定受歡迎

眼下年齡對養老方式影響很大,當年老知青都處於60一70歲年齡組人群,在整體上被稱為「年輕老人」,雖然身體狀況開始衰退,但退休後沒有了工作壓力,可以很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身體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良好的狀態。因此,這一年齡組的大部分人具備自理能力。他們一部分人熱衷於享受生活,休閑養老,候鳥養老。他們追求後現代養老生活,如今在海南、北海、草原、大山腳下就有這麼一群上海老人,爬山、釣魚,在雞犬相聞的小山村過起了異地養老的幸福生活。異地養老只針對那些經濟實力、身體狀況都比較好的老人,提高養老質量,要代替傳統的養老模式是不可能的。

3抱團養老

經濟因素對養老方式的影響是很大的,對於上海有退休金的老知青,保證基本生活沒有問題。但如遇到大病或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長期僱人照顧時,則無力維持。抱團養老是一種適合有知青經歷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是指老知青在家中或異地選擇居住,是自助互幫的一種養老方式。據了解,這種方式已在原黑龍江、新疆、雲南兵團的知青小範圍內群體中脫穎而出。調查發現,70%的老知青願意抱團養老自我照料,因為他們或者眷戀知青歲月,在一起有共同語言和說不完的話題,不願意到機構去養老,擔心被議論子女不孝,老知青抱團養老方式可以給養老酒店,養老服務機構帶來無限商機。

總之,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居家養老,異地養老,抱團養老正成為無數知青的養老模式被各方關注,它是未來養老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已經被很多老知青所認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