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疆域究竟有多大,史書上記載很少,加之古今地名變動很大,所以一直是個謎。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吳起對魏文侯說了一段話,就提及了商朝紂王時期的疆域。

吳起主要是說商紂佔據了險要之地,卻因不修德政,最終被周朝滅亡,所以國家安全是“在德不在險”。吳起對商紂疆域的描述,專家考證之後認爲,大約是北到蒙古,東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陝西,東到海濱。

然而,現代考古發現,如果“把勢力範圍看成疆域”的話,商朝疆域可能要遠超於此。當時沒有疆域概念,是以城市爲中心,四周散佈着一些諸侯“據點”,但對據點之間往往無法管理。總得來說,商朝的國土是疏而有漏,這就是早期國家的常態,其實還不如說是勢力範圍。

近代社會以來,考古專家挖出了多座商代風格的墓葬,每一座商朝墓葬的出土,說明瞭商朝已經拓展或影響到了這一區域。

1947年,專家先後在吉林和赤峯發現了商朝青銅文化。史書記載,周武王說過“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肅慎就在吉林長白山一帶,考慮到武王伐紂,或就此繼承了商朝的疆域。

1956~1966年,在山東山東青州蘇埠屯村,發掘出了殷商墓葬遺址,出土了大量殷商風格的文物。考古專家研究發現,這是商朝晚期的墓葬。因此,商朝已經擴張到了東部沿海。

1989年,在江西新幹縣,考古專家挖出一座商朝中後期的大墓,命名爲“新幹大墓”。通過這一墓葬,專家無法證明商朝擴張到了江西,但卻明顯可以看到商朝對江西的影響。

21世紀初,專家先後在廣東博羅、梅縣、揭東、佛山等地,發現了殷商墓葬羣。由於發現的是墓葬羣,所以專家推測殷商人已經居住於此,或者說在此設立了“據點”。

總之,通過如今一系列的考古,或許已經揭開了商朝疆域之謎,尤其是紂王時期的疆域之謎,即:東至大海、西至陝西、北至蒙古、東北至吉林、南至廣東,雖說和如今差距還比較大,但卻也極爲驚人了。

那麼,商朝如此龐大的疆域,是誰開拓的呢?從殷墟甲骨文中得知,在商朝歷代君王中,紂王最爲好戰,商朝滅亡之前的幾十年間,紂王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而且可謂屢戰屢勝。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百戰克勝,諸侯懾服”,也佐證了這一點。因此,殷商的擴張,固然是多年累積的結果,但紂王的作用顯然不可忽視。

從世界範圍來看,瑪雅人的一個神祕記載,或許也能佐證紂王的開疆拓土。瑪雅人對自己的來歷這麼描述:“三千年前由天國乘涕竹舟經天之浮橋諸島而來”。這裏所謂的“涕竹舟”,專家考證就是福建的特產,瑪雅人的描述和福建的幾乎一致。

所以,可以做這麼一個假設。紂王開疆拓土的大軍,不僅僅去征服徐州一帶的“東夷”,更通過江西或其他路徑來到了福建廣東等地。由於殷商內部空虛,周武王趁機發動叛亂,於是散落各地的軍隊就此逃亡或定居當地。福建的這一支,最終乘坐涕竹舟去了美洲。

從考古證據來看,殷商文化和據點已經存在於福建廣東一帶,雖然很難說是紂王所爲,但從紂王“好戰”舉動來看,最可能是他在大力開拓疆域。顯然,考古發現的這一商朝疆域,也顛覆了歷史,原因很簡單,一直認爲秦始皇南征百越時,古中國才擴張到達此地。正因如此,有學者感慨的認爲,紂王堪稱千古一帝,開疆拓土的功績不下於秦始皇。

作爲歷史上的暴君,紂王一直遭到文人墨客的口誅筆伐,但從開疆拓土這一點來看,紂王顯然有大功於中國。郭沫若認爲,“偶來洹水憶帝辛,統一神州肇此人......殷辛(帝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須”,統一神州開始於他,這一評價雖令人驚訝,但也符合歷史。所以,有學者稱他是千古一帝,並不是什麼譁衆取寵。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