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我眼中它是一個口號似的辭彙。在失望時,我們會喊「希望就在前方」;在絕望的時候,我們會喊「希望在轉角」;在崩 潰時,我們會喊「希望萬歲」……更多時候,我更認同「希望是窮人啃不盡的麵包」;「希望至少是窮人易於得到的快樂」;「希望和恐懼 不可分離,沒有希望就沒有恐懼,沒有恐懼亦沒有希望。」……這些對沉醉在「希望的自我麻痹」的諷刺更讓我覺得是真理。希望,是 一種虛無的溫存和快感,這種安慰是無力的。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讓我對「希望」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伴隨絕望而產生的恐 懼是那樣的恐怖。的確,希望是窮人的糧食,但希望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希望,我們走不出奴隸制,走不出暴力,走不出強權, 走不出恐懼,最後,只能自我毀滅。希望是件好東西,至少在希望中我們知道未來還有選擇,還有未來;至少在希望中我們還知道「未 知」,還知道「自己沒完」。未知就是力量,誰都可以選擇,萬一希望成真了呢?

Red narrating: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在高度強調紀律和服從的肖恩克監獄中,失去自由也許不是最恐怖的,最可怕的是適應了被約束,最後走不出禁錮的怪圈。對自 由不抱希望,最後成了依賴。就像獄中圖書館的管理員的布魯克斯·海特倫對突如其來的假釋感到無比恐慌,經歷體制化的改造而失 去了社會化能力,最後因為在現代外界世界的各種不適,在絕望中最終選擇自殺實現自我解脫。主角安迪曾說過一句話「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也許就是不願在絕望中沉淪,不願「泯然眾囚犯」,這位偉大的人通過自己的所 有聰明才智打破監獄的死寂,打破「憎恨—適應—依賴」這種希望到絕望到不抱希望的模式,沒有恐慌就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不會 有反抗,沒有反抗就沒有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思想,沒有了思想就會一無所有。所以,為兄弟贏取了一瓶啤酒,為自己贏取了一個 仰望落日的午後,為獄友增建了一個小圖書室,一首不知名的音樂廣播……贏取了最終假釋的希望。又是誰能否認安迪就是那個「救贖 了自己的堅強的人」,那個「拯救了他人的偉大的人」。

希望,不是憑空想像的,我認為它是曙光和現實交替出現的產物。完全絕望的現實只會讓人越來越獃滯和麻木。所以,不應該怪 罪個人思想消極,因為消極往往與他所處的環境和境遇密切相關。如果沒有瑞德這樣的強大的交易商出現,安迪怎麼會有逃脫的希望; 如果沒有各種運用理財特長的機遇,安迪怎麼逃脫變態囚犯的騷擾和得到各種便捷;同樣的,沒有安迪帶來的希望,也就不會有瑞德 被假釋的希望,不會有肖恩克監獄被救贖的希望。所以,修房頂的鏡頭真的讓我很觸動,一瓶啤酒帶來的自由,一瓶啤酒帶來的希望 是那麼美好,儘管這種自由,這種希望渺小得可憐,卻是那麼盡興和放鬆。反過來,回到現實,發現自己其實不太會享受自由,不懂 得珍惜自由,習以為常的東西真的是隻有失去了才會顯得彌足珍貴嗎?希望在絕望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希望」,不會忘記曾經隨時隨 地抱有希望的快感和能力。

Red narrating: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men. We could have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 As for Andy—-he spent that break hunkered in the shade, a strange little smile on his face. Watching us drink his beer.

瑞德讀安迪留下的條子:「記住,瑞德,希望是件好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美好的東西永遠不會死,這不是真理,但這值得相信,值得被寄予希望。因為希望不止於當下,所以,有希望就等於有未來這種可能,這種不至於讓 人立即毀滅的東西,往往就會帶來契機和奇蹟。所以,當我別無他選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希望是件好東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