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實施勢在必行,甚至是迫在眉睫(2年後上路)

當然這項政策從大方向來看,是符合現代教育潮流的

只是,我們的政府、家長、學生、老師們怎麼看12年國教所代表的意義

 

這次轉貼的文章是清大物理系王道維教授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的

從大學教育的觀點回頭看12年國教

我覺得大學教授如此關心中學教育並且願意say somethung do something

真令我感動~~~

(在畢業之前,真應該去聽聽他的課,或是跟他聊一聊天)

以下是轉貼文章本文:

 

高中教育 回到學習本質

    2012-03-28 01:02  中國時報 【王道維】

     自從宣佈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以來,社會上爭議最多的是關於明星高中免試名額的問題,直接觸動到臺灣教育中最敏感的神經。而這些爭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對高中教育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應有的定位並未有共識。

     在大多數家長心中,所謂的「優質高中」是那些升學率極高的「明星高中」。原因不外乎是希望藉由同儕間的學習風氣或老師的嚴加管教來幫助學生進入熱門的大學科系。這也是許多明星高中校長反對增加免試名額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個理想單純的學習環境,但其實卻是獨尊考試下的偏狹選項,更別提其中許多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家境優渥從小被逼著補習才得以進入。所以這最後所牽涉到的是社會公義的問題,與教育本質所希望達到的「促進社會階級流動」背道而馳。

     此外,高中是脫離國中青春期的混亂而進入自我價值認同的時期。在同質性過高的高中受教比較容易以為自己就屬於某種階層,因而對社會上更多其他背景的人事物也失去同理能力,並且延伸到大學與畢業後的工作態度與待人接物。其實多數人的潛能才剛剛開始發揮,實在不宜過早就因為以前的學業表現而決定的未來走向。

     從大學教育角度看,目前高中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學生的程度,而是失去最基本的「學習的動機」!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在於學習主體性的轉移:從教師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式的「知識」轉變為需要學生主動追求的「學問」。學生的主動性越少,所得到的學問也越少。反之學生越主動積極的學習,在大學裡得到的就越多。

     目前的情形是,我們的學生從國中開始就把讀書作為進入高中與大學的「工具」(許多高三生在拼到理想的學測後就放任高三下的學習),使得主動學習的味口在青少年期間就被搞壞。這使得他們在進入大學選課時,主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知識,而是如何選到輕鬆有趣的科目;更別說遲到早退、作業抄襲與靠補習班來考研究所的奇怪現象。而這也是我們學生在高中以前的表現看似還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到了大學就落後許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個人雖贊成擴大明星高中的免試名額,但並非為了消滅明星高中或爭取假性的教育平等。而是希望藉此先釋放國中教育回歸正軌,並且藉由學生背景、才能與性向的多元化環境而讓學生體會到個人價值的獨特性,並開始負起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責任。這也是我個人認為高中教育應有的定位。

     當然,增加免試名額與學生背景的多元化的確可能使高中老師在授課時不容易拿捏,因此在學校內有某種層度的分班(特色班級)或因材施教的方式是無法避免的。所以需要加強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不同教育方式之間的流動性,並發展更合適的評量機制與小班化教學,才能讓多數學生感受到入學前與畢業後因為不同主動學習心態而有的不同影響。能夠作到這樣的學校,纔算是真正「培養」(而非單純接收)優秀學生的「優質高中」。也許這些學校後來的「考試成績」會比較不如目前背景單純的明星高中,但從大學教育與更長遠的社會人才培養來看,我們對前者還是會有更多的期待。



學習動機的偏差(或者說崩壞),與長久累積下來的教育制度與社會期待脫不了關係

一時之間要扭轉整體的價值觀念確實不容易

但是教育的本質就是如此啊

教育造就的影響深遠

也因為深遠而不容易立即見效

也因為深遠而無法論斤論兩的評斷


人生的藍圖沒有SOP,一種米養百種人,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成功方程式

成功是考上第一志願?成功是賺很多錢?成功是有權有勢?

也許是,但世界上還有更多成功的價值

說成功如果太沉重,其實那就是一份對自己生活認同的幸福感


記得前幾週上小孟老師的課,老師問大家:"你覺得怎樣的生活算幸福?"

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覺得喫頓好喫的然後在草坪上散步吹風就是幸福

有人覺得有工作可做、有飯可喫、有朋友可聊天就是幸福......


小孟老師最後說:"每個人的幸福定義都不相同,但是不出三個原則(步驟):

1. You can do something that you want to do 

2. Make the best decision

3. Responsibility


例如:

你想要喫壽司,你口袋裡有足夠的錢讓你買來喫。幸福吧!

你可以在眾多的壽司店中選擇你喜歡的。幸福吧!

喫完之後非常滿意今天做了這些美好的決定。幸福吧!

(哈哈哈,小孟老師用講的比較生動,我翻譯之後就好普通.....)


話說回來,學習的本質:"主動學習"

這是身為第一線教師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無論上頭有什麼政策變革,營造主動學習的情境與習慣養成是不會改變的


不得不說,現在有很多學生得心裡,分數、排名、上大學 是現在讀書的動力

(上次段考完,有同學就為了1分2分會影響排名而錙銖必較="=,還有同學表示可以多上一些學測有關的題目...)

但我覺得終究要學生明白,這些都是學習之後的附加價值

學習最有價值、最可貴、最好玩之處,其實就是學習本身

營造主動學習情境、協助發展學習動機,老師們,加油!


延伸閱讀:

王道維老師的部落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