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尿液中隱含着哪些健康“情報”嗎?

什麼顏色的尿液纔是健康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謎底。

通俗來講,尿液是血液經過腎臟處理後所產生的。當液體經過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後,通過血液循環,再經腎臟處理後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爲何尿液的顏色會發生變化?

其實,尿液是腎臟過濾血液產生的多餘水分和廢物。正常人的尿液呈淡黃色,是清晰、透明、無菌的液體。其中的黃色源自尿色素,當它在尿液中的濃度增加,尿液的顏色就會加深,使尿液呈現從淡黃色到深琥珀色的變化。

飲水量多,排尿的次數和量便會相應增加,此時尿液會呈淺黃色;若飲水量少或出汗很多時,尿液會呈深黃色。

食物、維生素、某些藥物等因素也會影響尿液的顏色和氣味,但這些因素大多無害,所造成的尿液變化也是暫時的。以食物爲例,喫甜菜、黑莓等食物會暫時使尿液顏色變成粉紅色或紅色,這是因其中的深紅色素所造成的,這種現象叫“甜菜尿”。

此外,胡蘿蔔和維生素C能將尿液顏色變爲橙色,維生素B則能將尿液顏色變成黃綠色。

另外,許多處方和非處方藥會改變尿液顏色。

若尿色一直很黃,並伴有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了。

尿液顏色的“情報”

一般的尿常規檢測中包含“尿的顏色”。由於尿液顏色受飲水量、飲食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因而不能根據1次或1天尿液的顏色改變而判定是否患病, 應通過連續數次觀察來確認。

1

深黃色或濃茶色,且輕度渾濁

將尿液吸入乾淨的試管中,用力搖一下,可見輕微混濁或有持久不退的黃色泡沫,這種情況可考慮肝臟或膽囊疾病。

2

淡紅色或濃茶色,且呈微細顆粒混濁

若尿常規檢查提示紅細胞超標,該情況稱爲血尿。血尿根據尿液中紅細胞的含量多少而不同,含紅細胞量多,顏色就深;含紅細胞量少,顏色則淺。臨牀應考慮腎臟疾病、過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熱,以及子宮、卵巢等病變,偶爾也見於正常人劇烈運動等造成的運動性血尿。

3

乳白色且混濁,稱爲乳糜尿,多見於絲蟲病等。

4

灰白色且混濁,外觀爲毛玻璃狀,臨牀通稱爲膿性尿。

鏡下觀察可見大量的上皮細胞、白細胞和尿酸鹽。臨牀多見於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腎盂腎炎、腎膿腫等。

溫馨提醒

●儘量避免在睡前喝水、茶、咖啡等液體,否則會增加夜間尿量。一般來說,睡前半小時左右喝200ml水,並在睡前上1次廁所最佳。這樣既可以補充身體所需水分,又能避免夜尿頻繁。

●膀胱的儲尿量有限。因此,一旦有尿意,就應及時排尿,經常性憋尿容易導致尿路感染。若膀胱積尿太多,會使膀胱過度膨脹而影響其功能。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徐菁 董莉薇

科普來源:

上海大衆衛生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