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来,我总在各种场合中被询问,如何有效的沟通?如何向上管理?如何说服合作部门?如何跟部属好好谈?而在案子里,又有人说「专案管理的90%都在做沟通」、「案子失败,有九成跟沟通有关系」…


由此可见,沟通这件事,确实让大家伤透脑筋了,但身为一个喜欢解决问题的人,对于如何高效沟通这件事,我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与方法,我想借由这篇文章来跟大家交流。


沟通本身就是一门专业


今天我到一个产品经理的研讨会分享沟通的议题,我开头问大家:


「如果今天你没有掌握客户需求时,你会怎么做?」


我得到的答案会是用户调研、在产品埋tracking code、市场调查…


「你是产品经理,如果RD说他没听懂你的需求时,你又会怎么做?」


我得到的答案会是把文件写清楚、做wireframe或mock-ups、找雷同的案例给他参考…


是的,我们在遭遇这些专业性的沟通问题时,我们总会努力的去找寻可能的沟通方法,因为这是一种专业。


但如果我问:「如果你的提案被老板否决,还被痛骂了一顿,你会怎么做?」


我只是把对象换了,但本质上他还是一种专业上的沟通,差别在于,你跟你老板沟通的方法是什么?他想要看些什么?


我认为与不同人沟通,本身都存在一条最佳路径,只是这条路径在一开始非常模糊,而我们必须投石问路,一步一步的将这团迷雾解开,以下我将一一跟大家解说高效沟通的五大法则,这五大法则本身是具有顺序性的,请大家耐心阅读与反思。


法则一:建立信任感


其实多数的沟通问题,大多源自于缺乏信任感。如果今天老板要你去做一份报告,给你一个礼拜的时间做出来,下周四对上层主管报告,然后他提出了以下要求:


明天先给我看一下大纲
三天后给我看一下细部内容
下周二跟我对一下调整后的内容
下周三跟我rehearsal
下周四正式报告


听完他交代的任务后,当下或许你会觉得这个老板真的很严谨,只是一个报告,前后却要汇报五次。


另一个案例,我曾不只一次听过,有老板要RD上班报工时。我每次听到这件是,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老板真的会看这些工时资料吗?」,我相信不会的。


既然不会,那为什么还要大家报工时呢?答案很简单,他肯定觉得RD团队的产值不如他预期,讲白一点,他觉得你们生产力太低,甚至怀疑你们会偷懒。


第一个案例,老板要求非常细,第二个案例,老板想要掌握工作的投入状况,而这两个案例,反应的其实是同一件事,老板对你缺乏信任感,他不觉得把事情交给你是妥妥当当的。


信任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东西。


但是,如何建立或提高信任感呢?有三个步骤:参与、承诺、说到做到。


✔参与,指的是你必须要能投入到对方正在烦恼的事,如果是老板,就是公司生存的事,例如销售额、成本控制、利润率、竞争等等;如果是业务总经理,那最主要就是销售额;如果是功能部门的主管,除了各自的KPI外,最关键的就是专案的进展,对上与对外的关系维系….


然而参与,指的不仅仅是你了解他的状况,而是要进一步的让自己置身其中,这是一个微小的动作,但会让对方觉得你是真的想了解,想帮忙。


过去我总会要求团队的leader去参加各业务部门的会议,目的就是让他们真的「参与」。这样做的优点有三:第一,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与抱怨有了直接的出口,可以减少他在主管会议上放砲的机会;第二,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在他们的会议上,对方会觉得我们有诚意想一块解决问题,信任感会提升;第三,可以接收到第一手资讯,远胜于事后的转达。


参与对方的讨论、会议、邮件loop等,其实都是很棒的参与方式,你愈不说话,参与感愈低,彼此的信任感就很难建立起来。


然而,光是参与还不够,接著要承诺能帮上对方,这个需求可大可小,关键点是你不只愿意参与,而且还愿意帮对方解决问题,这会让对方对你的好感度再次往上提升。


✔承诺,这是参与后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如果有件事悬缺在那很久,但一直没有人愿意接手处理,或者没有人知道怎么搞定它,你评估过后觉得自己应该能搞定,那我建议你就承接下来,并承诺对方你会搞定这问题。


参与,承诺,经过这两个步骤,对方对你的期待基本上已经成形,但仍不足以形成强韧的信任感,唯有当你兑现了所说的话,彼此的信任感才会足够强。说到做到,这是强化信任感的关键环节,你对于你承诺的是一定要放在心上,而且要确保不跳票。


在建立信任感的初期,即便只是很小的事情都不能跳票,你承诺4/8日要交付,差半天或差一天都意味著说到没做到,下次对方对你的承诺就会打折扣,别轻忽了这点小细节。


法则二:学会借势


接著要跟大家聊一个比较少谈,但我认为在大型组织内很关键的沟通观念,就是「借势」。


谈到「势」,大家很容易联想的就是「权势」,所谓的权势,除了因为title、位阶等因素而赋与外,其实还有很多种来源


⭕垂直权力,这是组织中最典型的权力,因为身分、地位不同而拥有的权力,副总拥有比经理更高的权力,CEO拥有比副总更高的权力。权力的取得,基本上就仰赖拥有更高的位阶与title。


⭕水平权力,拥有水平权力者,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调度人力的兵权或决策权,但因为靠近拥有垂直权力者,能透过各种方式来影响决策,因此而拥有了见接的权力。举凡老臣、亲戚、老板的秘书、熟识的同事等,这些人不会在组织架构中出现,但却时时影响著公司的决策。


很多人瞧不起拥有水平权力者,认为他们就是老板身边的小李子,但我建议大家先把这个偏见拿开。


一来,并非所有水平权力拥有者都是靠关系而拥有,很多人是因为他们的专业受到老板的信任,老板在做决策时多少都会征询他们的意见;


二来,不论你喜欢与否,这些人无时无刻都会影响你的工作与专案推进,都是利害关系人,你愈不跟他们打交道,你就会做得愈辛苦。


看懂权势的结构,接著我们如何借势呢?


关键点还是回到权力的结构,垂直权力的取得一般不会那么容易,我们先将重点放到水平权力的取得或借用。


取得,直接获取垂直权力拥有者,如总经理的信任感,而做法在信任感的篇幅我已经提过,更多的参与,承诺并且说到做到。若你今天位阶距离太遥远,那你手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你上级主管的信任感。


借用,今天有个重大提案最终要获得总经理的同意才能往下进行,而你清楚总经理在决策时往往会征询幕僚A跟老臣B的意见。这意味著在这件事情上,A与B是具有水平权力的人,若要提高提案的成功率,首先得让这两人支持你,因此先说服这两人就成了关键。当这两人都买单了你的提案,基本上案子通过的机率就提高很多了。


然而,大型组织内的水平权力者大多也很清楚自己对垂直权力者的影响力,并是那么轻易就会为你所用,他们也是老江湖了。


但不要忘记,这群人拥有影响决策的权力,但自己本身其实不具备直接调动人力的兵权与决策权,因此他们肯定也会有需要你的地方。若你愿意帮他们解决问题,信任感很快就会提升,有了充足的信任感,你还担心对方不挺你吗?


原文出处:https://medium.com/how-gipi-learn/five-principles-in-communication-2a70bc8b987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