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鄉村生活的寫照,越過千年,這依然是現代人對鄉村生活的美好嚮往。近些年來,隨著家庭游、自駕游的興起,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從城市到鄉村,人們想念的正是鄉村特有的氣質與味道。

但並不是每一個做旅遊的鄉村都能捧起聚寶盆,要想打造出令人魂牽夢繞的鄉村旅遊勝地,就要留住鄉村的鄉土味,人情味...留住鄉村的自然與古樸,呈現鄉村本來的樣子。

01、鄉村旅遊應是鄉村味而不是城市味

發展鄉村旅遊,要儘可能保留村落的原始狀態,古老民居、原生生態、田地形態、村莊布局...要區別於城市的廣場樓房、草坪花園的建設思維,避免將鄉村變成城市,因為人們從城市去往農村,不是為了觀看「類城市」景觀,最真實的鄉土風貌才是人們心中嚮往。

正是那些城市沒有而鄉村獨有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東西,所以,要大力凸顯鄉村味。它們或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鄉村風景;或許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鄉村生活;或許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鄉土人情。

02、鄉村旅遊應是本土味而不是異域味

愛丁堡莊園、瑞士小鎮、加州部落……這是一些村鎮的名字,但它們不在國外,而在國內。發展鄉村旅遊,相比較一味追求異域味,更應該著力挖掘本土味,凸顯「原生」的美麗。

東北村落的林中木屋、陝北村落的窯洞土炕、徽州村落的青磚黛瓦等,這些都是當地才有的獨特民居形態;五常大米、信陽毛尖、贛南臍橙等,這些都是當地才有的特色農產品。應當結合當地特有的衣食住行要素,打好「當地牌」,調出「本土味」。

03、鄉村旅遊應是自然味而不是人工味

彎彎曲曲、時寬時窄的溪流,改造成寬窄統一的人工河;層層疊疊、有大有小的梯田,修建成橫平豎直的人造地;自然生長、形態各異的樹林修剪成整齊劃一的景觀園……鄉村景觀,應該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而不是把一派自然風光給整成了人造景觀。

少一些人工味,多一點自然味。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水景觀美就美在形態各異;正所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花草樹木美就美在自然多姿;正所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鄉村生活美就美在親近自然。一村一幅山水畫,一戶一處田園景,鄉村旅遊,要的就是一份「自然味」、一種「鄉野趣」。

04、鄉村旅遊應是人文味而不是建築味

山坡綠化了,水體整治了,道路修通了,網線入戶了,民居改造了,農家樂也開張了……整個村莊全新建設一番,然而就是沒人來。實際上,一切建設不過是鄉村的「形」,人文才是鄉村的「神」。

發展鄉村旅遊,除了要「塑形」,更要「找神」。「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以農耕技藝、農耕用具、農耕節氣、農產品加工活動等為主體的農耕文化是「神」。「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以居住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禮儀民俗、遊藝民俗等為主體的民俗文化也是「神」。有了這些「神」,鄉村旅遊就不會「六神無主」,就能做到「形神兼備」。

05、鄉村旅遊應是創新味而不是守舊味

鄉村旅遊的發展也應該與時俱進,保留「原生態」的鄉土味,也要具有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意識,這將是助力鄉村發展的「動力火車」。

銳意創新,面向未來。水、電、網、氣等都可以入村,商店、郵局、醫療、消防等都可以配套,博物館、圖書館、文化站、休閑驛站等都可以擁有,農事體驗、農業觀光、農家休閑等多種形式都可以發展……鄉村的地理環境可能相對「封閉」,但思想意識不能「落後」。

鄉村味、本土味、自然味、人文味、創新味,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正宗味道,只有保證這份味道的純正,才能讓人回味無窮,才能保證鄉村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END -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本文來源於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小蝸


weixin.qq.com/r/5kykvO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