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邁入智能時代,企業智能化正在加速驅動產業變革和行業數字化轉型,ICT基礎設施已經成爲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然而,關鍵ICT基礎設施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面臨常態化攻擊,政府和企業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顯著加強,投資亦不斷加大,希望能通過體系化的網絡安全建設降低安全風險。

安全是非常碎片化的產業,產品和服務紛繁複雜,技術門檻高,效果評估難,大量的廠商在此尋求機會,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 亂象一:在總量大、機會多的市場中(如防火牆市場),廠商依靠營銷和價格獲得份額,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弱、功效差,甚至缺乏升級服務。這,是做“合規”的生意,不對防護效果負責,只管“有無”,不問“好壞”。客戶爲看似已做好的網絡防護買單,而實際上網絡依然漏洞百出,真正威脅一旦來臨,不堪一擊。
  • 亂象二:臨時招兵買馬,做一錘子買賣。最典型的是在一些安全服務市場,如風險評估、滲透測試、等保測評、安全合規體系建設等,兩三個月風風火火寫一套文檔,不顧結果是否完備可靠、計劃是否可實施、可閉環,結題以後拿錢走人。客戶也不是特別滿意,但客客氣氣買了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亂象三:不顧安全產業的規律,一味提供端到端方案,一條魚從頭喫到尾,喫相難看。實際上,不同的安全廠商在各個細分領域有不同的優勢,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對客戶需求認知層面,都各有獨到之處。由一家廠商獨立提供端到端安全方案,雖然表面上滿足了客戶降低運維管理難度的需求,實際卻在安全效果上打了折扣,不僅不利於控制風險,也不利於客戶後續的產品選擇。
  • 亂象四:打着安全的旗號,用新的商業模式擴大規模,把網絡流量中的數據資源、個人隱私進行轉化,攫取高額利潤;或者不顧基本的合規與商業道德,私自收集客戶的數據。

而要避開以上幾點也不是難事,擇良方,需注意:

  • 第一:針對防火牆、UTM、IPS等,選擇在國內、國際市場獲得專業認可的產品,如可參考Gartner魔力象限報告、NSS Labs的測評結果等。
  • 第二:將安全諮詢服務和安全體系建設有機結合,既要看病,也要配藥並觀察療效。
  • 第三:在整個安全體系的建設中,堅持選擇開放性好、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或者選擇由一家開放性較強的廠商主導、集成業界成熟產品的方案,既能實現多產品的順利對接和管理運維,也能保證良好的風險控制效果。
  • 第四:選擇安全合規和可信體系建設成熟的廠商,避免數據泄露和安全風險。

賺快錢和缺乏自律的廠商雖然一直存在,不過隨着安全防禦意識不斷深入人心、整個產業的安全水準不斷上升,我們堅信,安全產業的亂象終將消融,真正長期聚焦客戶價值、長期進行技術投入、長期堅持合規和可信的廠商會存活下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