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講述日本青年平野勇氣高考失敗,命運般地接觸到了另類培訓班,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吸收天地精華,順便拐走村中大齡女神的溫馨故事。

當你心情很好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這部影片,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更要看看這部影片。

本片在香港上映的譯名為《戀上春樹》,並配有海報宣傳語:「大學唔收,女友唔受,典型90後,高不成低不就,跟人上山,發現另類訓練班?毒男...從此翻身?!9月11日——半途植樹!」輕鬆搞笑地概括出本片故事的輪廓,而「戀上春樹」這個譯名將本片的內涵很好地藝術再現。

一、敬畏自然、返璞歸真的入世情懷。

影片對山林田園的畫面呈現不遺餘力,最大程度地渲染了位於三重縣深山中的「神去村」的美麗風景。綿延的山路、峯迴路轉時出現的屋舍、整齊的農田、還有廊後翠綠的山巒,還有伐木工人站在樹梢遠眺處的羣山,每一個場景都帶有大自然與生俱來的靈氣,通透心靈。

另外,一碗帶樹葉的山泉,被撞死的野鹿,進山時的祈禱,伐完木一杯醇香的黑咖啡,盛大莊重的祭祀慶典都毫不吝嗇地展示山裡人對大山的喜愛、伐木生活的豁達和大山饋贈的感激。就像伐木工人唱的那樣,「伐完樹一升飯,喫得飽飽的,像牛睡著一樣,打著鼾」,這樣平淡閑適的生活真是令人神往。

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交響樂章。

影片一開始是矛盾的。有男主與大山、林業的矛盾,也有山裡人與男主的矛盾。兩個矛盾自男主實習那刻開始就同時展開,同時發展直至交錯。影片通過這兩個矛盾透視了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矛盾、抗爭到共存的經歷。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男主從「林業是什麼鬼」到趕走他的輕視林業工作的同學到實習結束後又回到大山,成為真正的大山的一員。山裡人從開始對他排斥到接受到允許他參加祭祀慶典到對他離開的不捨,真正地把他看成大山的一員。慢下來,靜靜地,平平淡淡地展現生活的妙處,怕是日本電影不可阻擋的魅力。

三、人與自然永續相存的哲學理念。

影片中一個片段:平野在親眼看到他們砍的樹木價值80萬日元時,給前輩和村長說如果全部砍了,不是成富翁了嗎,可以換賓士開開了。

前輩飯田與喜敲了下他腦門,不能只考慮活著時候的事,把祖上的樹全部賣了的話,我們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怎麼辦,100年就到頭了。

村長接著說,所以要繼續種樹木,再好好養大它們,不覺得是份很有情趣的工作嗎?種的好不好人死了才知道,從事農業的話,費時費力種出來的蔬菜有多好喫啊,喫了的人喜悅啊,都能體會出來。林業可不是那樣,做得好不好,到我們死後才能看出來。嘛,哪啊哪啊!

然後,影片給了平野一個鏡頭,透過車窗看向高聳的樹梢,樹梢伸向高空就像伸向未來。這種理念體現著山裡人對自然、對後代強烈的責任感。我們要在這片大山、這片樹林一輩一輩的生存下去,只顧眼前行樂是無比愚蠢的。一邊伐木一邊植樹,給子孫留下取之不盡的寶藏,也給自然留下用之不竭的生機。

《哪啊哪啊神去村》是一部清新、勵志、治癒系的電影,它不刻意去告訴你它想要表達什麼,只是一幕幕展示給你看,讓你代入其中。前幾天,新聞報道36條尾珍貴的中華鱘死亡一事,令人惋惜不已。人與自然如何天人共生,值得我們不斷思考並一代代傳承下去。小編有感而發寫下這篇影評,只取其中一點評述。本片有各種各樣地魅力,大家趕緊去發現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日劇雜貨鋪」落榜青年上山下鄉,大齡女神以身相許——《哪啊哪啊神去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