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讓人敬重的大俠,比如王重陽、喬峯、郭靖等等,但要說真正爲國爲民的俠之大者,還要數《鹿鼎記》中的陳近南。

在《鹿鼎記》中,陳近南作爲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總舵主,一生奔波於反清大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句“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更把他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那麼,在現實中的陳近南是怎樣的呢?

陳近南原名陳永華,明崇禎七年(1634年)生於福建龍海。龍海陳家自唐朝時期就遷到此地,歷代名人輩出,陳近南的父親名叫陳鼎,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考中進士,但也就是在這一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陳鼎只好回到家鄉。

4年後,鄭成功路過陳鼎的家鄉,久聞他的大名,就請他出山。後來,清軍打敗鄭成功,陳鼎自殺殉國。

陳鼎的兒子陳永華當時只有15歲,跟鄭成功一席長談後,鄭成功大呼:“此乃當今臥龍也!”從此,陳永華就歸到了鄭成功的帳下,成爲軍師。

1662年,鄭成功去世前,將兒子鄭經託付給陳永華,讓鄭經以師傅之禮待之,很像當年的劉備託孤於諸葛亮。

當時的臺灣,還屬於邊陲之地,文化和經濟都非常落後,陳永華去了之後,開始施展治國安邦的大才,短短几年就將臺灣發展得井井有條,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廣設學堂,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爲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臺灣的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日本學者川崎繁樹曾評價說:“鄭經經營的臺灣政策,泰半出於陳永華的方寸之間。

(圖:陳永華塑像)

在正史中,陳永華最主要的功勞就是經略臺灣,但在民間,卻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最有影響力的,無疑就是創立天地會。

在傳說中,陳永華化名陳近南,祕密組織天地會,以天爲父,以地爲母,以“反清復明”爲口號,形成了一個幾十萬人的祕密組織,後來的紅花會、洪門、青幫都是從天地會衍生出來的。

當然,關於天地會的形成有很多種說法,歷史客棧之前也介紹過另一位天地會的創始人——方以智,同樣是一位經天緯地的頂級民族英雄。金庸老爺子以陳近南爲天地會總舵主,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還沒有定論。

在《鹿鼎記》中,陳近南的死對頭馮錫範,也是一位真實存在的人物,跟陳永華、劉國軒並稱臺灣三傑,爲臺灣的發展貢獻很大,但這個人跟小說中差不多,跟陳永華很不對付,後來陳永華的死,也跟他有很大的關係。

1680年,陳永華鬱鬱而終,年僅46歲。鄭經親自爲他主持了葬禮,諡號文正。要知道,在諡號中,“文正”是最頂級的榮譽,必須要道德功業皆極其出衆者才能獲得,司馬光曾說:“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比如在晚清,只有曾國藩得到過,連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頂級大人物都沒有。

所以,陳永華能被諡號“文正”,絕對是對他最高的褒獎。

(圖:位於臺南的陳永華衣冠冢)

陳永華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陳夢煒,陳永華去世3年後,清軍收復臺灣,康熙皇帝久慕陳永華的大名,就親自召見他的大兒子陳夢煒,任命他爲船廠副將,後來升任遼陽參將。

陳永華的二兒子名叫陳夢球,是臺灣第一位進士,深得康熙重用,曾代表康熙去高麗賑災。

陳永華的第三子名叫陳維衡,一直在老家耕讀。關於陳維衡有一件事很值得一說,他們家有一座老房子沒人住,村裏有個姓黃的人就想買下來,但陳維衡不想賣,姓黃的可能仗着在縣裏有人,就想強買強賣。

就在這時候,陳維衡的二哥陳夢球到當地巡查,親戚們一看,這下好了,陳夢球可是大官,連縣太爺都得鞍前馬後地伺候着,這下姓黃的可有苦頭喫了。

果然,還沒等陳夢球開口呢,當地的縣太爺就發話了,要治姓黃的罪。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陳維衡這個時候卻站了出來,說姓黃的沒有罪,不能抓他。

大家都傻了:怎麼回事啊?人家都欺負到你頭上了,現在你二哥來了,不好好治治他,怎麼還替他求情?

陳維衡解釋說:“盛衰有時,今日何難盡法,後日可長保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世上沒有誰能一輩子發達,也沒有誰能一輩子倒黴,如果因爲我二哥現在得勢,我就可以欺負別人,那以後等他失勢怎麼辦呢?是不是我也得受人欺負?所以,要想日後能長遠,就不能現在仗勢欺人。

這話一傳出去,姓黃的也感動得不得了,從此兩家成了通好,再也沒發生過爭執。

陳家有一條家訓,很值得現在的人學習——

創業快,守業難,好空不過三代人。

和爲貴,得饒人,好風不貪駛過帆。

歷史客棧十年精選集《歷史不是鏡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