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糖尿病(ADM)是一類需要特別關注的糖尿病:進展快、併發症重、預後差,診斷難。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院長周智廣教授對ADM有超過20年的研究功力,團隊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他分享的乾貨,你怎可錯過?

/ 精準診斷,不僅僅是抗體/

1974年,意大利學者Bottazo最早發現某些1型糖尿病人血清中有胰島自身抗體(Islet-cell antibodies),揭示了某些糖尿病與免疫有關。此後幾十年,近10種新自身抗體不斷爆出:胰島細胞抗體、胰島素自身抗體、穀氨酸脫羧酶抗體、鋅轉運體8抗體、跨膜蛋白7自身抗體……

ADM診斷,抗體檢測是關鍵。無論是看似1型或2型糖尿病人,體內都可能存在抗體,而多種抗體聯合檢測,可以提高檢出率。

抗體檢測有很高的技術門檻,這也是周智廣引以爲豪的地方。他和團隊自90年代起在國內率先開始摸索胰島自身抗體,尤其是穀氨酸脫羧酶(GAD)抗體的檢測。

克服重重困難的歷程猶如升級打怪,他們嘗試了從一開始買來豬腦提取抗原的酶活性法,到使用液體閃爍計數儀進行放射配體檢測,直到最新的熒光酶素沉澱技術的演化。現在,他們能夠利用昆蟲細胞高效地表達和製備GAD抗原蛋白,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正因爲技術門檻之高,檢測的標準化尤爲重要,否則準確度何從談起?硬核的技術讓周智廣有底氣在胰島自身抗體標準化檢測中衝擊世界水準,並引領了國內開展標準化工作。

2012年胰島自身抗體國際標準化檢測評估(IASP)中,周智廣實驗室多個單項檢測評分在全球35個權威實驗室中排名第一

ADM診斷,也不僅是抗體檢測,居然還有T細胞另闢蹊徑。他們在國內最早的建立了胰島自身抗原反應性特異性T細胞的ELISPO檢測方法,在許多抗體檢測爲陰性的病人中進一步找到T細胞的檢測陽性的病人(T-LADA)。抗體和T細胞兩者結合又進一步提高對ADM診斷率。

反應性CD8+T細胞標準化ELISPOT檢測

/ 精準治療,新希望不斷/

對於ADM,國際上曾採用口服胰島素、免疫抗原幹預、免疫的調節劑等都效果不佳。周智廣團隊的探索卓有成效:

對抗體陽性的1型糖尿病,臍帶血幹細胞的“免疫的調節教育”法:分離出臍帶血幹細胞,與病人的免疫細胞共同孵化,再將免疫細胞回輸給病人,就能減輕胰島免疫的反應。他們對全球3到18歲的抗體陽性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研究已開展40多例,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的患者紛紛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進行治療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西班牙小患者在武漢接受治療

針對狀似2型糖尿病的LADA病人,簡單應用磺脲類的藥物如優降糖反而會加速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他們應該得到及時的診斷並使用胰島素。

此外,周智廣團隊還發現四種口服藥物——雷公藤甙、維生素D3、羅格列酮、西格列汀能夠保護LADA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這些發現同樣走在世界前列,幾年後也紛紛得到國際權威同行的證實和認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