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句話出自《滕王閣序》,原本是王勃在一千多年前對南昌的絕世讚美,如今卻可以用於形容任何地域。現在對此通常的理解是物產豐富,人才輩出,但詳讀一下《滕王閣序》原文,會發現作者當年的原意並不完全如此。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原句為「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龍光射牛斗之墟」以及「徐孺下陳蕃之榻」分別包含兩個典故,我們先來說說到底什麼是「龍光射牛斗之墟」。

「斗」和「牛」是天上的兩星宿,對應人間的吳越之地,大致為今日浙江、蘇南、皖南、贛北地區。公元三世紀後期,司馬家滅蜀篡魏,與東吳孫家政權對峙於長江兩岸。是時,天上斗、牛兩星宿之間常有紫光,當時的天象師一致解讀為吳國將重新昌盛。司馬炎和他的重臣張華對此則不以為然,力排眾議堅持伐吳。公元二八零年,吳國滅亡。但是,天上斗、牛間的紫氣不僅沒有消亡,反而愈加明亮,張華對此深感不解。他聽說豫章人雷煥通達天象,便向其求教。雷煥告訴張華,這是吳越之地有絕世珍寶氣沖斗牛所致,位置在豫章郡豐城縣。於是,張華便命雷煥為豐城令,托其尋找寶物。雷煥到豐城後,在一座古牢獄內掘地數丈深,發現一個石匣,裡面有寶劍兩把,光芒四射。兩劍均有刻題,一為龍泉,一為太阿,寶劍出匣後,斗、牛間的紫光從此消失。

這個故事在兩晉南北朝時期頗為流傳,在許多古書中都有記載。到了唐朝初年,官方編纂《晉書》,更是將這個充滿了志怪色彩的故事不加分辨,全盤寫進了《張華傳》中,自此流傳更廣,多為後世文人所引用。比如,唐楊炯《杜袁卅墓志銘》:「寶劍之沉,夜氣沖於牛斗。」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明朝徐即《登四賢祠》:「夜深坐看寒潭月,劍氣依然貫鬥牛」等等,說的都是這個故事。

王勃作「龍光射牛斗之墟」是讀自正史《晉書》還是其他的古書,如今已不得而知,但故事卻直接告訴了我們,他筆下「物華天寶」中的「物」並非俗世的物產,而是吸天地日月精華之精靈寶物,讚美的也並非現在的南昌城,而是整個洪州地區(南昌當時為洪州都督府所在,豐城、高安等地也歸洪州都督府管轄)。史載有關龍泉、太阿的故事均頗多怪力亂神之語,讓人不足為信,但是另一句「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卻是歷史上公認的真人真事。

徐稚(稺),字孺子,東漢後期出生於南昌。他飽讀經書,聲名遠揚。清朝鄒樹榮《重修徐孺子祠碑記》中評價他是江西「獨為第一」的名人。當時,中央和地方多次邀請他出來做官,他都予以拒絕,堅持只做一名隱士,被當時的人稱為「南州高士」。而陳蕃就不一樣了,他從小就有一副「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雄心壯志。他先從地方小官做起,後一路升至太尉、太傅,名列三公,位極人臣,是當時所有渴望經世的讀書人的偶像。

據《世說新語﹒德行第一》記載,陳蕃當年對徐孺子極其敬仰,他調至豫章做太守時,剛到南昌,連府衙都沒落,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見徐孺子。《後漢書﹒徐稺傳》中說,陳蕃在家中不接賓客,大門僅對徐孺子開放。他喜歡與徐孺子交談,甚至在家中特意為徐孺子準備了一張坐榻,每當徐孺子離開,他便命家人將坐榻懸於空中,以免沾有他人氣息。這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故事。

在這裡我們有些好奇,生於江南「鄙薄之地」的徐孺子到底何德何能,竟能享受到陳蕃這一政治明星如此的禮待?

在儒家的價值體系里,評價一個讀書人的準則是孔門四科,分別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相傳徐孺子通儒經、星官、算曆、水文、地理,有著非凡的學識。另外,他品行端正,才智機敏,見利不爭,有過不諉,整個鄉里都服他的德行。用現在的話來說,徐孺子就是德才兼備,是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不願做官的理由,是他認為當時的東漢王朝「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與其進入官場與宦官奸臣們同流合污,不如守住名節,只安心做個平頭百姓。用孔子的話來說這就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也」,符合君子的作風,他的名聲也因此更為遠揚。

從某種角度來看,徐孺子這種消極避世的態度,用時下的流行語來說,就是佛系意味濃重,不如陳蕃那種懷揣掃除天下奸佞的經世抱負更值得推崇。或許,徐孺子在歷史上的地位遠不如陳蕃那般卓著,但他卻懂得可進可止,不追名利,終成一代高士,是踐行讀書人另一類價值觀的體現。

以上兩個典故便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原意。說到這裡,再提一個題外話,那就是王勃為何選用了這樣兩個典故來讚美南昌?

王勃自幼便被認為是天才神童,但他的仕途卻充滿了坎坷,一路不順。二十七八歲時前往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創作出了《滕王閣序》及《滕王閣詩》。這篇文章辭藻華美,對仗工整,除了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讚美南昌景色外,也有「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語,含蓄地表露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悲愴情緒。

古人多有借寶劍氣沖斗牛的典故來抒發自己有才幹卻尚未被人發掘的不遇之感。唐朝詩人郭震有詩云:龍泉寶劍「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衝天」即是一例。陳蕃和徐孺子的關係則有些像劉備和諸葛亮,多藉此來表達自己渴望遇明主,遇知音的期許。這或多或少都透露出王勃托物言志的潛在心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