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贝克的小说写于八零年代,当时吸管和其他各种塑胶产品正快速在生活周遭蔓生。在此同时,美国的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一次「金融化」的重整过程。

这个新兴起的模式是所谓「杠杆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rivate equity)靠著大量举债(美名之为「杠杆」)收购传统老公司,再把它们分拆支解,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变卖获利,接著对公司进行「重整」,大幅解雇员工、缩减支出,以应付他们杠杆收购公司时的债务。

在八零年代初,家族经营的马里兰制杯公司大股东们和管理阶层已经都到了届退的年龄。80个家族成员持有公司约半数的股权。在1983年,公司的年营收为6.56亿美元,年获利3200万,员工人数一万人。它是全美国最大的可抛弃式餐具制造商。家族已准备找寻买家获利了结。

同业的许多大公司都纷纷表现兴趣,不过最后是由一家上市的纸公司霍华德堡(Fort Howard)以5.34亿美元买下。

股东们当然是大赚了一笔,不过公司在新管理的营运下并不顺利。根据当时《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报导,霍华德堡的新主管曾在一场晚餐里,对著一批马里兰制杯的高阶主管拿出了一个挂图,上面一页写著:公司的「旧」价值观是服务、品质、回应客户需求。接著他翻到下一页,写的是公司的「新」价值观:获利、获利、获利。

霍华德堡开始对大砍预算、逼退老臣、裁减人事,同时间继续扩张工厂厂房。毕竟一切都是生意,在商言商。

维持新厂房的运作要维持,就需要更多的客户订单。霍华德堡于是在1986年再用3.32亿美元买下了另一家餐具公司莉莉图利普(Lily Tulip)。自然,又是另一番的人事大整并。

两年后,股权公司出击了。当初曾协助霍华德堡并购的摩根史坦利用39亿美元买下了霍华德堡,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它成立了「甜心控股公司」(Sweetheart Holdings)顺带把债务留给了霍华德堡。

短短八年之间,霍华德堡从一家获利良好的公司变成负债累累,赤字9500万美元的赔钱货。讽刺的是,公司的产品仍可获利,它的负债原因与公司营运的完全无关!

1993年,甜心控股把公司卖给了另一个投资集团「美国工业合伙公司」(American Industrial Partners),接著又再转卖给了Solo Cup餐具公司,最后,Solo Cup本身被原本专卖Solo Cup品牌各式吸管的家族企业Dart Container给买下。生产制造这些免洗餐具的工人,与经营控制公司的经营者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检视相片
纽约街头的冷饮摊位。如今许多城市纷纷立法限限制吸管的使用。(东方IC)

大量的资金在市场操作的同时,各式的可抛弃式吸管被制造、贩售、丢弃、不知所终。美国在此同时,大量的制造业人口不断被整并、精简、外移,财富则不断被累积、复制、聚集在极少数最有钱的人手中。

而可抛弃式吸管当初制造发明时的「非预期后果」正逐渐显现。吸管如今被当成危害地球生态的祸首,经过吸管摄取进入人体的各种合成糖水,则继续带来肥胖症的威胁,抵销了一百年前吸管在公共卫生所曾做的贡献。

如今,国家或是城市的地方政府或许可以透过立法,限制塑胶吸管的使用,不过他们对资本主义以及它所带动的消费文化恐怕无能为力。这个消费文化不只创造出了可随用随丢的吸管,甚至创造了可随用随丢的公司,和可随用随丢的人们。

参考资料:The Atlantic, Vox

吸管统治世界(上):随城市兴起的吸管发明史

吸管统治世界(中):速食店带来的好生意


更多镜周刊报导
【绿色和平「彩虹勇士号」来台(下)】 「零塑胶台湾!」 绿色和平相信我们可达标
5千年前加州原住民慢性中毒 原因是「塑胶瓶」?
寄居蟹以瓶盖为家 全球塑胶垃圾密度最高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