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在減負增效活動中的引領作用探索
來源:常州市電教館、教育信息中心 編輯日期:2010-3-2 9:32:37 點擊數: 79

  減負必須增效,增效的核心是增加教學的科學成份。從教的層面就是要增加教師的創新勞動。減負後,課時減少了,教師如果還是沿用原來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進行簡單、重複的勞動,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減負的同時老師必須做加法,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增加自己的創新勞動和高效勞動。從學的層面就是要增加學生的科學學習。以往的學生往往都是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考什麼就練什麼。現在減負後,星期六、星期日不上課,晚上也不上課,把時間還給了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會不會學,學生想不想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想不想學是動力,會不會學是能力,想學就有動力,會學就能科學學習,就能提高學習效益。為了讓學生學會科學學習,還得教師做加法,加學生學習方法的科學指導。  落實減負增效,要求我們的教學,變高投入到科學投入,變低產出到高產出,變片面發展到全面發展,變關注學生的當前發展到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變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到關注教師的品質發展。對教師來說,從專業發展到品質發展,這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做教書匠,還要做教育家;不僅是主演還要做導演。教師實現了品質發展,教育就能從一般水平發展到高水平,在規定時間內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說,減負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培訓質量的高低是減負成敗的關鍵,只有把教師培訓好了,才能實施好減負。在這樣的背景下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的發揮就顯得十分重要。  筆者作為教研組組長和市第一屆、第二屆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將物理教研組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實現「減負增效」的重要舉措。指導年輕教師參與各級各類培訓,參與各種教學競賽,練好基本功的同時更要提升認識水平,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教研組以「名師工作室」為抓手,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名師工作室活動」,積極實踐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研組先後有李燈貴、吳天峰、虞俊、胡甜、周莉英、冀林等6人成為工作室的正式成員,其他中青年教師作為工作室的外圍成員(參加工作室組織的全部活動)。  重建教研組織。發揮名師工作室對學科教研、引領學科減負增效的功能。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完善教師之間教學協作機制,增強教師減負增效的合力。以專題組形式開展重點項目研究,如課堂教學評價、學習手冊的開發和編製、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學生自主實驗研究與指導等。結合實際展開教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指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教研水平。將教研走向日常,讓教學研究與教師日常實踐融為一體,使之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和工作方式。  轉變教研方式。從個人研修走向合作教研,積極開展區域教研、校際教研和校內互助式教研,形成教研合力。工作室採取走出去、多交流、互學習的模式。在各個學校上課、交流、研討。擴大成員的視野、了解兄弟學校的教學和學生情況。幫助青年教師正確認識和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分層教學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吸取兄弟學校的「減負增效」好的做法和經驗。  1.加強學習轉變觀點,減負增效思想先行  當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與減負增效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部分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以講為主、以教為主、以教材為中心的觀念和方式根深蒂固,仍習慣於全面控制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沒有張揚和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沒有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學生的學上來,不能把學法指導放在應有地位,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的能力素質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力與減負增效的要求不相適應。很多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研究和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以及把握知識結構、處理教材的能力還亟待提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亟待提高。因此,工作室把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點,作為減負增效的必修課。  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地位。讓教師從「主演」變為「導演」,從「教學生」轉向「教學生學」,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從「教書匠」向「研究者」轉變,提高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能力。  其次,轉變教師教學方式。一是以學為主,教學的出發點是教會學生學,為此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研究學法,指導學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先學後教,強化課前預習、課中自學和學後反思環節,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教學過程,實施啟發式教學。三是以學論教。基於學生實際開展教學工作,強化學習方法指導,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增強課堂中的互動性,在互動中捕捉各種有效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要注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再次,優化教學設計。加強課前研究和對學生的研究,準確定位教學起點和目標。加強教材知識體系研究,強化單元意識和知識類結構意識,根據知識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學生實際加工處理教材。加強彈性化教學方案研究,妥善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為師生互動留有空間。教學設計結構要緊緊圍繞如何提高教學效益,不僅要包括基本的教學流程,還要包括檢查、指導學生預習、布置和批改作業、個別輔導及教學反思等內容。  認真研讀《江蘇省物理課程標準教學建議》,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重新審視、修訂學科教學建議,切實增強學科教學建議對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效性。  進一步優化隊伍素質。以敬業愛生奉獻為精神倡導,以抵制有償家教為重點,大力加強師德教風建設。積極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舉措,舉辦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練兵、教師基本功大獎賽、學科評優課、以校為基礎的教學設計競賽等活動,切實增強教師減負增效的素質和能力。  2.聚焦課堂教學研究,重視評課互動效益放大  把教師的目光引向課堂,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了解課堂教學實情,幫助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育人質效。開展高效課堂研討會、沙龍等活動。  提高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努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功夫,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法,精講多練,講課突出重點難點,注重及時複習鞏固,加強課堂檢測和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講練結合,注重實效。  積極推進課堂教學轉型。在傳承學校多年優秀的教學品質的基礎上,形成以學論教、少教多學的良好的教學氛圍,並逐漸積累了以研究性學習、實驗等為重點的多元化的教與學的方式。我們重點研究了在預習基礎上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加強預習指導,努力使學生的預習、課堂學習、課後鞏固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工作室成員冀林老師作出這樣的總結,參加名師工作室以來,每次活動開課是保留的項目,因為所有成員一致認為關注課堂的改革,是教師立足之本,成長的基石。通過成員之間的開課、評課,我收穫了很多,既有對教材的理解,又有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還有對教學內容的處理等等,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確實可以通過不斷地實踐、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追求卓越是永恆的主題。  由於對「教育生活」的全新認識,必然會對教學過程發生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講」為主的,教師喜歡講,學生也變得喜歡聽,於是我們把「講」理解成了教學的全部。現在的講是作為自主學習基礎上的知識、能力之網路的編織,達到畫龍點睛之效果。相應地訓練從原來老師考學生(課堂測驗)變為課後學生的自我檢測和練習。從以練代講,講練結合、精講精練,加強批改,布置練也經歷「悟」的過程,最關鍵的是「悟」的主體在轉變,從原來的教師「講」「布置練」,現在變成了學生的「悟」,學生自我檢測、自我反饋、自我反思、自我改正。   3.以《物理學習手冊》編寫為載體,提升教師課程統整能力,優化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工作室以課程統整為主線,不斷建設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學校課程。通過組織編寫省常中《物理學習手冊》,提高青年教師開發和統整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青年教師的創新和實踐的能力,我們的《物理學習手冊》通過常州教育網發布為市內外提供教學資源,很好的發揮了省常中的示範輻射作用。  《物理學習手冊》,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對學科倡導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進行價值引領。《物理學習手冊》的編製和使用真正凸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是指導學生了解本模塊的知識框架、學科方法和思想,二是明確本模塊的學習要求和評價細則,三是對學生自主預習的內容、效果提供指導和檢測,四是對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選擇性鞏固訓練,五是提供以學科為背景的閱讀素材,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  《物理學習手冊》促使教師通過轉變教學組織方式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一個導學的作用。《物理學習手冊》導學是從學生的角度著眼,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幫助並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解決的是「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法轉變到研究學法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編導、引導、指導上。編製《物理學習手冊》的過程就是一個綜合的探究性活動過程。而是教師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有目的、有層次安排學習活動,教師從主演變為導演,走下講台,深入到學生中,指導學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貫穿整個課堂。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由過去依靠教師灌輸、消極等待的學習習慣,轉變為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极參与。優化知識和能力結構,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實效,增強學習能力,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  4.在公開課的磨練中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  上一堂公開課(當然是精心準備的公開課),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使人「涅磐」了一次,思想上完全越上一個新的台階,教學技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公開課是一個教師成長的一劑良藥,尤其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助力器,工作室成員胡甜老師做了這樣的總結。  主動爭取公開課的機會,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或許有些老師認為公開課是苦差事,不願意開,究其原因,是「功利」思想在作怪,認為公開課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其實,「公開」二字本身就是一個中性詞,它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  在公開課 「感測器的應用實驗」 中,突出的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領者的課堂模式是我校的教學最終目標,工作室給予一個展示的平台,在06年年底時開過一次,當時準備了很多有趣的實驗,課堂很活躍。但在評課時,工作室的老師提出教師的主導性太過明顯,沒有真正從根本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08年初學校專門組織了一次探究課,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進一步深入鑽研教材,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準備過程中,自覺地從網路上、參考書中去查閱相關輔助資料,也得到了工作室中來自各個兄弟學校的資深名師的幫助。同時,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可否認的,高中物理選修3-2中的《感測器》這一章頗具探究性,比較適合高二學生的學情,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對感測器知識和電子元器件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和自主設計的可行性比較大,容易出成果,也就容易使學生對合作學習和方案探究感興趣,進而對物理學習感興趣,願意花一些時間來探索物理問題——這樣就達到了這堂課的效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確定課題開始,我一直在思考怎麼通過課堂來體現這種新穎、高效的學習方式,要實現這種方式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做他們願意做的事,也就是怎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個環節比我想像的要輕鬆得多了,自從我把探究的要求公布出來後,學生就冒出了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想法,水位自動控制、光控自動控制、燒水防打翻自動報警、防盜報警等等,接下來就是學生廢寢忘食的畫圖、設計、計算以及實物連線。有些小組比較順利,一氣呵成,也有的小組也是挫折重重,至今都有技術問題沒得到解決的……但是,無論是成功展示的,還是懸而未決的,只要是合作了、探究了,所有的探究成果都是喜人的,令人稱讚的。當然,這些成果不僅僅是可見的實驗電路和展示成績,還有也是最重要的,是同學得到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和純真的友誼。整個課堂的語言和流程,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從一開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的視頻剪輯和文字解說,到各個部分之間的銜接過渡,無不傾注了所有幫助過我的物理同仁們的心血。任何教學資料的展示,都不是現成的網路資料可以給予的,而是要根據我的教學目的來不斷整合的。因此,在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上,我很注重課堂展現與學校課程的整合,關注資優生,關注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給學生物理的學習方法。  公開課讓我們在自我加壓中學習到以前不曾學習到的知識。為了上了一堂公開課,會想方設法來提高課堂的效果,會從輔助教學方面入手,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果不懂製作多媒體課件,在壓力面前主動學習。公開課也為教師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平等交流的空間,通過聽課、評課,教師提高了歸納總結能力,也提高了反思自我的能力。因此公開課是一個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平台,每個學校都不會忽視公開課的作用,而是充分重視和發揮公開課的功能,讓教師通過公開課真正起到「自加壓力,苦練內功,超越自我」的作用。  5.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究性學習的主體  2009年12月4日,學校校慶暨四校交流活動,工作室成員周莉英老師開設了以《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為題的探究課。本次探究活動,不僅僅是一堂課的內容,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從布置課題到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的完成,再到實驗小組方案交流,以及最後製作成一份實驗小報,整個過程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而課堂呈現的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的完成都是在平時的自主實驗時間內完成的。說實話,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在完成以後,仔細回味中間的各種收穫,一個字:值!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讓學生在問題中主動學習。本次探究活動,從一開始的實驗方案設計,學生就始終帶著問題在學習,在設計方案中遇到的困難需要解決,實驗的誤差需要考慮,得到的數據需要分析等等。這種基於問題的學習方式將有助於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圍繞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來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並在這樣的活動中逐步形成一種強烈而又穩定的問題意識。第二,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參與,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本次探究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每個小組成員都盡情發揮了各自的特長,在參與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有的學生,思維能力較強,負責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在實驗操作中忙前忙後,有的學生,文字功底深厚,負責實驗報告的完成,有的學生,口齒比較伶俐,能在小組交流的時候發揮作用等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改善了學生的學習和思維品質。第三,改變了學習活動組織方式,有效地開展合作與交流。因為本次探究活動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組織的,所以在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對話和交流,能更好的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養成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質,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更好地實現互幫互助和資源共享。教師此時的角色,就像是個場外觀察員,對小組活動適時地評估並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教師從一位「傳道」者,真正向「解惑」者轉變,是在當前的「減負增效」背景下,教學方式的必要轉變,這樣的轉變背後,更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6.把減出的時空還給物理本質的學習—自主實驗  在「減負」的背景下,物理教學如何能切實做到「增效」呢?如何幫助學生安排減負釋放出的學習潛力?工作室成員吳天峰帶領高二備課組在自主實驗教學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不畏艱難、探索創新、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要點為指導思想,以增設切實可行的「學生自主實驗」為具體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物理教學中的「減負增效」落在實處。  自主實驗是要求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既讀書又做實驗、既做實驗又寫實驗報告、手腦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我們對學生自主實驗的具體要求是:(1)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了解儀器性能,掌握實驗步驟;(2)遵守操作規程,懂得觀察實驗現象和設計表格,認真記錄數據;(3)能對實驗結果進行計算和分析,並得出結論;(4)寫好實驗報告。在上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們具體的做法如下:  6.1放手讓學生做好課內實驗,培養他們自主實驗的能力。   6.1.1做好實驗安排,放手讓學生自主實驗。   做好實驗安排,既考慮實驗時間,也考慮實驗內容,時間的安排與理論課配合,根據學生掌握知識和具備能力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預習及實驗。課前預習是實施「自主實驗」的根本保證,為此,我們讓學生能有充分的時間來預習實驗操作,特別是熟悉基本儀器的使用,一方面通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認識儀器,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多次使用練習,如:天平、螺旋測微器、電錶等的使用。經過多次實驗的重複出現,學生就能逐步熟悉,懂得其奧妙,達到應用自如的目的。  在實驗中,老師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例如:老師讓學生提出改進實驗或設計新的實驗,以探索新的問題;老師針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情況及提出的問題,提出補充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或者再做某些補充實驗操作,當面對每個學生進行實驗講評以及成績評定,指出學生掌握知識和實驗操作、實驗修養等方面的優缺點等,並提出今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測重力加速度g」的實驗,當一些學生測出本地重力加速度偏大時,他們對誤差產生的原因的分析,只提出是擺角大於10°的原因或是從單擺周期公式出發,認為T測得不準造成的,其實原因不僅這些,老師若讓學生重做實驗,繼續尋找測不準的原因,通過摸索就會發現g偏大的原因是釋放擺球的位置不對,致使擺球不是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擺動,而是做類似圓錐擺運動。學生能這樣提出問題、自己探索和發現問題,對實驗的印象自然就深刻得多,從而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主實驗中提倡討論問題的風氣,實驗討論不僅在師生之間進行,而且應當在學生之間更廣泛更熱烈的展開。學生是實驗的主體,遇到問題要讓學生自導,促進自主實驗的進行,即要讓學習好的、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當「輔導員」,為那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導學,調動其積極性,讓其會做實驗。若有錯誤則讓他們自我改正,這樣他們可以從失敗的教訓中悟出道理,有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印象特別深刻,還能使他們從能夠動手到獨立操作,親身品嘗到實驗勞動的樂趣,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懶惰和依賴思想。這種自主實驗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實驗的全過程,從制定實驗方案到自己歸納,找出主要矛盾,都是學生自主進行的。表面上看課堂面貌是「亂」些,但「亂」在議論。研究、歸納物理知識上,「亂」中求「知」,這個「亂」是值得的。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細緻嚴謹的學風,學會規範的實驗操作方法。  6.1.2重視利用說明書,讓學生自主實驗。  說明書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現代家庭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或越來越現代化,家用電器都附有使用說明書,新電器第一次使用前總要先看一下說明書,若能按說明書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就能正確地使用電器,就能給生活帶來方便。相反,若使用不當,就會出故障,甚至損壞家用家器。然而使用說明書除了需要一些專業知識外,還需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們老師重視培養學生使用說明書的能力,讓學生利用儀器說明書來做實驗。   教學儀器都配有使用說明書,一般的說明書包括介紹儀器的用途、結構、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幾個部分。閱讀說明書能幫助使用者熟悉具體儀器的型號。原理和結構,加深對主要部件的認識,進而掌握儀器的精度、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能知道檢查儀器的零部件是否完整,基本功能是否正常,也能幫助人們分析排除簡單的儀器故障。因此,做實驗時,說明書不單老師要看,而且學生也要看。在平時,學生確實看得少,主要是聽老師介紹。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技能,一般要教學生先看說明書,自學討論先認識儀器,後動用儀器,先看課本後做實驗,這樣可以減少儀器被損壞,幫助排除實驗中出現的簡單的儀器故障,有助於學生獨立自主實驗的能力的增強。如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分組實驗,我們都把每套實驗儀器附上說明書,讓學生在實驗前先閱讀。閱讀要針對附圖來讀,領會其內容,對於內容比較複雜的,可以應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先逐字逐句的閱讀,結合附圖領會幾個簡單問題,然後再把各部分內容綜合起來,以理解說明書的整體內容。誠然,「利用說明書讓學生自主實驗」的方法不是所有實驗課題都適合,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6.2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做課外實驗的習慣  課外實驗是對課內實驗的延伸和補充,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能培養學生探索物理奧妙思維能力和創造精神,對激發學生自主實驗的興趣,使他們養成愛觀察愛實驗的習慣有很大作用。   6.2.1自做小實驗,搞小製作  小實驗所表現的物理知識是最直觀,最「原汁原味」的。學生做小實驗、搞小製作又可彌補課內實驗的不足,如:使用的器材不受限制,他如何回家後自找材料,就地取材,利用廢品,人人能做到,而且對這些材料感到分外親切;從儀器的設計和製造、實驗步驟和方法的確定,實驗結果的處理等全等程,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這都有利於他們探索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高中教材有大量的小實驗,對難度不是特別大的小實驗,我們老師不但有布置,而且有督促、檢查,鼓勵學生創新。儀器創作要求簡單、容易、美觀大方,能說明問題。對那些富有創造精神的作品,及時向學生推薦,讓作者為老師、同學表演,並將實驗情況寫出報告,組織評比,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引導他們不斷推陳出新,向創造型方向發展。例如教師在講「液體的表面張力」後,引導學生課外動手做一個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水面上,硬幣被水的表面層薄膜托住,用手指一按硬幣,即下沉,你能說明硬幣是被水的表面托住,而不是浮力作用的原因嗎?」此實驗雖然取材方便,簡單易做,但不管怎麼說學生動手做了實驗,總能或多或少促進他們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律。這是自主實驗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也是教學的一種改革。  6.2.2理論聯繫實際,注意觀察周圍的物理現象  學生課外觀察是一種相對獨立進行的活動,也是自主實驗的內容之一。每個物理知識都來源於實際,又抽象於實際,這就需要人們把要學習的這些知識自覺地聯繫於實際,提高感性認識,促進自主實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到周圍的物理世界去觀察、去實驗。如對「慣性」這一概念的理解,可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坐公共汽車時當車開動,又突然剎車時的感受。經常布置一些預習性的課前觀察和實驗以及複習性的課後觀察和實驗,並且做得恰到好處,學生的觀察與實驗的習慣也就逐步養成了。他們會覺得觀察、實驗輕鬆愉快,好似在玩的時候進行。這種效果不一定比配備儀器的實驗差,配備的儀器演示的現象一閃而過,又不可能人人都做。學生置身於物理現象之中,見到現象就分析,如:家庭照明用電,可以把晚上電燈較暗的時間與各家各戶用電的高峰期聯繫起來對比,分析它的本質,原因是電路的總電阻的變化,引起電路總電流的變化,使電路中的各部分的電壓重新分配,從而使加在每一盞燈的電壓發生變化,通過觀察現象的對比,分析幾個量之間的關係。這種方法使學生觀察及實驗體會的物理環境變大了,便於理論聯繫實際,這樣掌握的知識才能深刻、牢固,應用知識才能靈活、準確,自主實驗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綜上所述,學生具有了自主實驗的能力和習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許多問題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自學和實驗得到解決,老師則把精力放在重點、難點問題上,引導學生去攻堅。  7.基於中學物理教學的綜合拓展—科技創新活動  我們面對的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的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國之間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各個領域的各種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迎接這種挑戰,使我們的國家在這輪競爭中處於領先,不至落後,我們需要大量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創造性人才。有人曾預言「二十一世紀經濟競爭的背後是創造力的競爭」這不是聳人聽聞的空話,是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培養關鍵是中學階段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而科技活動是培養創造性人才最好的方式,有利於中學生通過活動學習科技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培養科學精神,從而形成終身創新的習慣,為今後的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由物理組青年教師錢明忠領銜的省常中「科創部」,基於中學物理教學的拓展,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科創部」活動的基本流程:(1)科創部成立儀式,會議內容包括(意義、價值、使命等);(2)每周六上午或下午為正式活動時間,地點:物理實驗室(3)每月舉行科創部中期沙龍交流心得和體會;(4)對表現出眾的學生或老師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和鼓勵;(5)對於優秀作品,全校展覽,如果時機成熟,通過廣播媒體引領全市;(6)金點子信箱,每位同學都可以把自己的問題和想法或者設計理念投入其中,對其中有價值的「點子」或問題我們給予肯定並表揚; (7)對於一些確實有價值的設計通過申請專利,提高省中「科創部」的知名度和學生創新積極性!並且把「發現生活中問題」、「基於問題的創意設計或創作發明」和「參加市、省乃至全國創新大賽並努力爭取獲獎」作為今後三年的奮鬥目標。  自「科創部」組建以來,形成了不少有價值的創意和使用性、創新性很強的創作:學生設計的公交車把手,解決了公交車人群擁擠時把手不夠的問題,同時還保證有些矮的人群能夠到把手,保證了人們的人身安全;學生還設計了一款粉擦,在擦粉筆灰的過程中可以把粉塵直接吸入某裝置,避免了粉塵亂飛影響師生健康,同時吸塵裝置完全手動,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鍛煉了身體;學生還設計了一款多功能雨衣、雨帽,解決了下雨天因看不清前、後方情況而造成的人身安全,同時還能保證人和電動車少淋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省常中的學生已經具備較紮實的理論功底,他們只是缺乏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通過「科創部」的科技創新活動,學生把中學物理理論知識聯繫生活實際,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創意設計和創意作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中學物理的最大魅力,不僅在於她在解釋物理現象的同時,還可以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丁岳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