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發展至今日,無論是設計,還是性能,基本都進入了一個相對瓶頸的時期。如何突破,成爲手機廠商們與消費者共同的問題。這時的突破就如同百米衝刺,每一毫秒提速的背後,都會耗費成千上萬倍的努力。

4月10日,OPPO在上海梅賽德斯文化中心發佈了全新的Reno系列產品。這也是年輕的OPPO副總裁沈義人主持的第一場大型手機發佈會。一開場,他就將Reno定義爲OPPO創造力的代表作,並宣佈OPPO以全新的品牌形象、攜全新的產品系列Reno邁入第二個十年。的確,一體無暇的機身設計、10倍混合光學變焦拍攝、靜謐優雅的升降結構,全新的系統以及強悍的硬件配置,無不體現了Reno的創造力和突破。

Reno體現了OPPO的三大創造力

如何讓手機的設計更美?如何讓照片拍的更好?如何讓全面屏完美無缺?每一項都是手機用戶的痛點,也是手機品牌努力的方向。這場發佈會,讓我看到了OPPO在這三方面上的創造力。

其一,設計的創造力,有秩序的美感。沈義人在演講中說,OPPO一直在打造科技至美、讓用戶砰然心動的產品。比如,2017年OPPO在行業裏推出全球首款紅藍漸變色的R11,接着又推出星雲漸變色的R15,霧光漸變色的R17。OPPO通過至美的設計創造力,推動漸變色設計在手機上的普及,OPPO通過至美的設計創造力,是引領手機上“秀出彩”的大玩家。

同樣,在Reno上,從自然色彩中汲取創意,推出了薄霧粉、星光紫、霧海綠、極夜黑四種更加內斂、美輪美奐的顏色。

沈義人稱Reno“設計的創造力,在於有秩序的美感”。在正面,相比同行的開孔屏、劉海屏,Reno正面是一整塊沒有任何缺口的屏幕,上邊1.8mm,左右邊1.6mm,以及僅有3.5mm的超窄下巴,,實現了93.1%的超高屏佔比。

在背面,沒有突起的攝像頭,一整塊3D玻璃讓手機有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同時,Reno的攝像頭也被放在背面正中的位置,包括“OPPO”LOGO以及“DESIGNED BY OPPO”這一行字、閃光燈等都被有的秩序放在軸線上,實現對稱和平衡的美感。

同時,爲了不讓設計顯得呆板,利用寶石鑲嵌工藝在Reno 機身上點綴了一個O-Dot陶瓷點。除了美觀,還能在手機平放在桌面上時,微微的托起手機,讓攝像頭遠離桌面,防止攝像頭被劃傷。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覺得有種強迫症被治癒的快感。沈義人也是同感,他說:“Reno幾乎治癒了我的強迫症”。

其二,對拍出好照片的孜孜不倦。從2014年6月,OPPO舉辦4G產品發佈會,正式對外喊出“至美一拍”產品戰略以來,OPPO一直致力於打造更好地拍照手機。隨後,推出了電動旋轉攝像頭N3、前置1600萬像素R9、超清夜景R17等一系列引領行業的拍照精品。2017年的MWC上,OPPO發佈了5倍無損光學變焦技術;2019年MWC上則展示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

在Reno上,OPPO提出了“真實的清晰”拍照理念。意味着,在拍清晰的基礎上,更真實的去紀錄和創作。

而被用戶們廣泛期待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也正式被應用在Reno上,通過獨特的潛望結構在機身中實現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並且針對倍數過大而導致手抖的難題,加入“滾珠式+棱鏡旋轉”雙重OIS光學防抖技術,實現0.001445°的防抖精度,即使是極爲輕微的抖動也可以被自動調節。

在夜景拍攝上,Reno也表現極爲出衆。採用索尼IMX586,4800萬超清像素攝像頭,暗光下四合一大像素,1/2英寸大尺寸sensor,還有F1.7 大光圈,然後利用全新AI算法,使用複合多幀降噪和多幀HDR技術,實現夜景拍照中該亮的部分亮,該暗的部分暗。

其三,追求機械之美。瞭解OPPO的讀者,都會對OPPO旋轉攝像頭N1、電動旋轉攝像頭N3、潛望式升降結構Find X記憶猶新。這些具有機械結構的手機,就如同瑞士機械手錶一樣,給人一種科技與古典結合的獨特美感。

同樣,在Reno上,OPPO爲了保證正面屏幕渾然一體,又可以方便的使用前置自拍,再次將單邊側旋升降結構應用到前置攝像頭中。

在這塊小小的側旋升降結構中包含了前置攝像頭、柔光燈、後置閃光燈、聽筒,並可以承受20萬次以上的升降,保證5年內使用無憂以及防跌落保護。

在現場的體驗中,我們發現這個類似海豚鰭的結構,只需要0.8秒即可優雅的升起。這種單邊側旋升降的方式相比友商們的“直升直降”“下滑蓋”等方式都要更靜謐和優雅。

從設計、拍照到機械結構,Reno讓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看到了不一樣,突破了創新瓶頸,也是OPPO創造力的最佳典範。

突破的背後是數倍於從前的辛勤努力

在智能手機近乎瓶頸的時代,想要再創造出不一樣的產品,必須付出比此前更多倍的努力,需要更強大的技術研發與供應鏈整合能力。

以Reno最直觀的全面屏和側旋升級結構爲例,很多消費者都認爲劉海屏、挖空屏會破壞手機正面的整體感,而且那個缺口總是會影響到視覺效果與操作體驗,還會增加手機APP的適配成本。

單邊側旋升降結構是Reno解決全面屏與前置攝像頭矛盾的辦法,而在這個獨具匠心的機械結構背後有着不爲人知研發故事。

爲了保證結構升起時更加優雅,在升起到位前,有一個減速階段,實現緩緩到位的感覺 。如何控制馬達的速度?這需要無數次的實驗。最終,Reno機械結構工程師將馬達的速度定格在從每秒100轉減速到10轉,讓它快到達定點的位置時,突然慢放變得輕柔。

再比如,如何確保側旋升降結構在手機內能精準入位,是另一個難題。涉及到攝像頭位置的切割、保護油墨、遮光保護圈、以及磨片與玻璃的貼合等多個零部件,四重公差的累積就有可能導致外觀上無法接受的數字。OPPO工程師們不斷鑽研求索,打磨方案、革新工藝,最終將電池蓋高度差控制在不到人類髮絲直徑十分之一的程度。

除了側旋升降結構外,Reno的10倍混合光學變焦背後同樣有着不爲人知的艱難研發經歷。對於相機來說,10倍光學變焦並不是難事,只需要三組鏡片疊加即可。但是在手機這個超薄的空間裏堆砌三顆鏡頭,傳統的堆疊方式完全不可行。

爲了解決這一難題,OPPO聯合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組成了200人左右的攻堅團隊,涉及馬達、棱鏡、模組、算法、設計等多個領域,羣策羣力,最終研發出“微型化 10 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

這個技術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2年多的接力研發。早在MWC2017上OPPO就發佈了5倍光學變焦,直到MWC2019上才正式發佈10倍混合光學變焦,可見研發工作之艱鉅。

OPPO在5倍光學變焦基礎上,爲橫向排列的長焦鏡頭增加一顆橫向排列的廣角鏡頭,通過在機身內部排列的方式將三組鏡頭的厚度控制在了6.76mm,讓10倍三攝模組塞入輕薄手機。

光線折射的核心即是棱鏡,特殊的堆疊結構需要特殊設計的棱鏡。OPPO團隊爲此嘗試過數十種方案並耗費三四個月的時間去驗證,最終設計製作出既擁有出色光線折射率,同時又輕薄易推動的棱鏡。

OPPO還通過共享馬達設計,將4800w和800w鏡頭中原本獨立的兩個對焦馬達合二爲一,做進同一個組件裏面,保證對焦工作互不幹擾。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顯然,每一項技術創新的背後都有工程師夜以繼日的辛勤研發。

投入100億佈局5G和未來

十年間,OPPO手機從一家小廠,發展爲今日位居全球第四的知名手機品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淘汰賽。正如文章開頭所言,在智能手機瓶頸化的時代,創新變得越來越難。同時,5G時代來臨,萬物互聯甚至是萬物互融即將開啓,更復雜的技術研究需要的是百倍於此前的努力。

在Reno發佈會的開始,沈義人談到:“在新的十年,爲了保證OPPO能爲用戶提供更好的軟件、硬件和服務體驗,我們將會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還記得去年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我們的研發投入可能超過40億,結果老闆立馬轉手打臉。

今年的投入超過100億人民幣,這100億將主要投入5G、AI、影像、雲計算、新材料和新形態,我們會在這5大主航道中,不斷的加大投入,並以此作爲驅動,嘗試給用戶帶來更加讓人怦然心動的產品。”

純智能終端業務,100億!這個數字在所有手機品牌的研發投入中也可以排在前幾名。當然,OPPO在研發上的佈局早已有之並且已經獲得不俗的成績。

以最能體現研發實力的專利數據爲例,截至2019年3月OPPO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超過35,000件,其中能體現專利質量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30000件佔比超86%。發明專利授權數量超過9,000件,並仍在持續增長。

去年,OPPO研發體系更進一步,於深圳成立研究院,並下設全球六大研究所,在軟件、硬件及標準三大領域展開前沿技術探索,引領5G、AI、影像、新材料新工藝、雲等技術在智能終端上的發展應用。 OPPO還於深圳、東莞、成都與印度海得拉巴設立四大研發中心,以人工智能、雲服務、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驅動富有競爭力的智能終端產品、軟件產品和互聯網服務的開發。

在5G時代,OPPO已經不再把自己侷限於手機領域,而是放眼到更廣闊的IoT世界。在2019年的新年致辭中,CEO陳明永號召全體員工,“敢於突破,敢於創新”,將科技與藝術充分結合,爲用戶打造萬物互融時代的多智能終端與服務,成爲未來時代的探索者和引領者。

Reno讓我們感受到了OPPO的創造力,也爲下一個十年OPPO在IoT時代繼續領先開了一好頭。

PS:我體驗了Reno的真機,可以負責任的講,這款手機非常美、手感極爲出色、屏幕色彩純正、細節工藝精湛,強烈推薦2999元的Reno,如果你還想要更長焦距的拍照,可以選3999元的10倍光學Reno!(OPPO以舊換新活動更是划算)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