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名作賞析中,紙條君帶大家賞讀了林清玄先生的《清歡》,體味了他那「人間至味是清歡」的閑情雅緻。

作文紙條:作文紙條_名作賞析(三) | 林清玄《清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今天我們將在著名散文家張抗抗的筆下,探尋牡丹花拒絕的祕密~

邵雍在《洛陽春吟》有言:「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意思是,待到牡丹花開之時,便是滿城狂歡之際。牡丹花素有「國色天香」之稱,又被擁戴為「花中之王」,然而世人皆知牡丹之美,又是否知曉牡丹之骨?四月花開香滿城,富麗堂皇,瀟灑萬千。當代作家張抗抗卻對牡丹花有獨特的見解,今天就讓紙條君帶小紙條們一起領略牡丹花之美,窺探在其美麗之下的點點風骨……


牡丹花的拒絕

文/張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讚譽,是由於它的美。

#紙條君的悄悄話

文章的標題為《牡丹花的拒絕》,將牡丹花擬人化,揭示文章的寫作對象,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疑問:牡丹花拒絕了什麼?牡丹花為何拒絕?這個標題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產生了繼續閱讀的慾望。標題即文眼,「牡丹花的拒絕」作為全文的線索,貫穿全文,引出了下文對牡丹的描寫,我們通過閱讀標題,可以從中感受到牡丹高貴聖潔的形象。

由此看來,一個好的標題,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開始。各位小紙條們也可以多學習此技法,將之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上,必然會增色不少。開頭寥寥一句,交代出牡丹花受世人讚賞的原因,隨後引出下文世人匆匆前往洛陽觀賞牡丹花的情景。

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 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裏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湧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於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於唐,極盛於宋。每年陽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麼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紙條君的悄悄話

文章使用優美的辭彙,極力渲染牡丹之美: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隨後敘述世人為了一窺牡丹芳容,不惜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趕來洛陽。最後再引用傳說,增加了牡丹的傳奇色彩。隨著作者的層層深入,讀者更加想要知道,牡丹究竟是拒絕什麼?為何拒絕?只有往後閱讀,才會知曉。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 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奼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紛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後的僥倖,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願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脣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

#紙條君的悄悄話

作者敘述了洛陽的天氣狀況:「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這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是暗示了前來觀看洛陽第九屆牡丹花會的人們會是無功而返。寥寥幾句,卻暗藏玄機。有經驗的人必然會知道,牡丹花開與溫度的關係緊密。千里迢迢趕來看花的人,這回怕是會失望。此處交代了牡丹花不為「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而失去本心,此時說明牡丹花因天氣陰冷而拒絕開花。最後作者以比喻手法描寫牡丹的外形:「個個形同仙桃」,以天上王母娘娘的仙桃作為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牡丹花的碩大飽滿。又用擬人手法傳神地寫出牡丹花的拒絕:「朱脣緊閉」「皓齒輕咬」是擬人化的動作,「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是擬人化的神態。以擬人化的動作和神態來表現牡丹花,極為傳神地點出了牡丹花的「拒絕」之態。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麼要拒絕,拒絕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讚頌? 於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於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麼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遊玩上苑,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麼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紙條君的悄悄話

作者使用擬人手法:「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將牡丹花不妥協、不媚俗的形象生動呈現出來,牡丹花拒絕本來屬於它的榮譽和讚頌,這又何嘗不是極高的風骨呢?作者再次提及牡丹花拒絕開放被貶洛陽的傳說,使讀者對牡丹花強烈的個性產生共鳴,感受到牡丹花不慕虛華、不求名利的形象特徵,表現出作者對牡丹花的喜愛與讚賞之情。

於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裏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蕩。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几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祕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裡,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紙條君的悄悄話

接下來的幾段,作者將其心中強烈的感情噴薄而出,運用大量的排比擬人手法,使牡丹花盛開時的燦爛與輝煌呈現在讀者面前。「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蕩」,牡丹花不開則已,開則一傾所有,不愧是花中之王,國色天香。

其次轉換視角,以第二人稱「你」行文,能夠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小紙條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將寫作對象全方面地展現出來,將自己的情感傾瀉而出,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與形象。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裏,奇蹟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羣之姿,方知「品位」是多麼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

#紙條君的悄悄話

最後作者再敘述牡丹花落的情景:「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即使牡丹花敗,她依然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這是一個多麼震撼的場面啊!牡丹開時震撼人心,落時仍驚心動魄。所以牡丹花拒絕的是什麼?她拒絕的是陰冷,拒絕的是媚俗,拒絕的是委頓。作者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極力讚美牡丹不媚俗、對生命的執著追求。牡丹藐視皇權,寧遭詛咒,也不願放棄自己心中的追求!作者在最後轉入現實,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表面是寫牡丹的風骨,牡丹的拒絕,但實際上是寫人的風骨,人的高貴。這就是借花喻人,託物言志。借牡丹花的拒絕,呼喚人應該有尊嚴、有個性。

中國文學傳統裏,從來就沒有單純地寫物的,所寫的物都寄寓著一定的象徵意義。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周敦頤的《愛蓮說》,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等等,都是有寄託和象徵的。外國文學也一樣,俄國作家高爾基的《海燕》也是在海燕身上寄託著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形象。

那麼這篇散文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首先,標題別出新意。《牡丹花的拒絕》該標題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讀者產生疑問,從而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小紙條們要注意擬好標題哦,一定要記住,標題即文眼。其次,文章使用多種手法。譬如這篇《牡丹花的拒絕》,使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將牡丹花開花落的情景展現出來,表現出牡丹花開時的輝煌與燦爛,花落時的絢麗與壯美,不開時的安然與沉著。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能夠為文章增色,為中心鋪路。最後,文章採用「起、承、轉、合」的結構,形成一個圓合的整體。文章總寫牡丹美,此為「起」;接著敘述遊人千里迢迢趕來洛陽賞花,但牡丹不開,設置懸念,此為「承」;作者又接著描寫自己想像中牡丹花開花落的情景,此為「轉」;最後寫牡丹花的拒絕,切入主題,揭示中心思想: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此為「合」。這樣分析,小紙條們是否覺得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思路明確呢?紙條君認為,小紙條們在寫作時應該要注意安排文章的結構,千萬不要雜而亂哦!讀完此文,小紙條們心中又是有何收穫與感想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與紙條君一起交流探討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版權屬於作文紙條所有,轉載請聯繫紙條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