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文化》多民族服裝服飾台秀劇有多少民族

2018年6月13日,在北京798藝術區上演了一場有關多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的公益台秀劇《穿在身上的文化》。傣族舞蹈家刀美蘭、白族舞蹈家董麗馨、哈尼族歌唱家楊倩琳、普米族歌唱家茸芭莘那、苗族歌唱家阿幼朵、景頗族歌唱家岳木果、滿族音樂傳承人八音赫赫等為代表的20多種少數民族藝術家齊聚,共同為一場台秀劇打call。

1.主秀:普洱地區哈尼族(愛尼支系 阿卡人)

?居住地:西雙版納、孟連縣等。

?服飾特點:頭飾:紅色,大銀泡、彩色鳥毛、雞毛、貝殼、獸牙、獸骨等。銀飾運用,比尖頭愛尼、平頭愛尼都多。

?服裝底色:以藏藍、黑色為主。

?服裝款式:短裙(百褶裙)、抹胸、外披(窄袖口),繡花以十字綉為主。

2.普洱地區哈尼族(卡多支系)

?居住地:普洱市墨江縣等。

?服飾特點:頭飾:藏藍色、黑色包頭,扁平巨大,有彩色花邊交叉纏繞,芝麻鈴等做裝飾。

?服裝底色:以藏藍、黑色、皇家藍為主。

?服裝款式:長裙或褲裝、斜大襟為主,掛銀項圈,三絲針筒、銀鈴等裝飾。

3.楚雄地區彝族

?居住地:楚雄

?服裝特點:頭飾:老布纏頭,極大,纏頭上以彩色大小毛線球裝飾,毛線球用彈簧支撐,走路跳舞時晃動,稱為龍鬚。纏頭外側以繡花、銀穗、毛線裝飾,極其華麗。

?服裝底色:玫紅色,大紅色,皇家藍為主。

?服裝款式:上為窄口長袖大襟,前中系圍腰,用銀制鏈子掛於脖上,圍腰極為華麗,後披蓑衣或羊皮褂子。下著黑色長褲,褲口有三寸至四寸花邊,以馬纓花,火蓮花為主。圍腰身後有飄帶,飄帶寬而長,跳舞時,飄帶晃動,極為搖曳,飄帶為彝族的典型特徵。毛邊千層底布鞋。

4.傣族,漢傣

?居住地:景谷縣,普洱市,思茅龍塘等

?服飾特點:頭飾:白色包頭,黑色包頭為主,景谷縣漢傣白色包頭後區會帶銀穗子做裝飾,髮髻簪銀色發簪,戴金色大耳環。普洱市,思茅龍塘等漢傣以黑色包頭,呈扇形,戴金色大耳環。

?服裝底色:上衣淺色,一般以粉藍、粉綠、粉紅、黃等色彩。下裙為黑色

?服裝款式:上衣開領交叉繫於腰間,腰部側縫左右起翹。下以黑色筒裙為主。景谷地區漢傣上衣腰間系金色/銀色腰帶,胯部系銀色帶穗子胯鏈,筒裙長至腳面,前系黑色細長圍腰。普洱,及思茅龍塘地區漢傣上衣腰間系金色/銀色腰帶,下身深色筒裙至膝蓋,前系黑色細長圍腰至腳面,圍腰前中有彩色飄帶。

5.普洱地區哈尼族(愛尼支系尖頭愛尼人)

?居住地:普洱市瀾滄縣、孟連縣等

?服飾特點:包頭較高,前尖,後短。崇尚彩色鳥毛、雞毛、貝殼、獸牙、獸骨等。

?服裝底色:以藏藍、黑色為主

?服裝款式:短裙(百褶裙)、抹胸、外披(窄袖口),繡花以十字綉為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