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特派員藍孝威╱北京報導】

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創造流量以換取高額收益,部分大陸自媒體善於撰發民族主義高漲的文章,大陸學者李振廣表示,這些文字危言聳聽,導致人心浮躁,大陸高層已注意到相關危機。他提醒,不能忘記老祖宗「韜光養晦」的智慧,這樣才能靜下心情理性思考,對外在挑戰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自媒體發布的文章內容和標題往往過於危言聳聽,心態過度膨脹,一副暴發戶心態,對大陸輿論的引導造成非常不健康的效果。誤導民眾偏離理性冷靜的思考,走向狂熱急躁的路線。這樣的心態,對於思考大陸和周邊國家,或是大陸和世界的關係非常不利。

不僅在國際問題上如此,大陸許多自媒體在處理臺灣問題時亦然。李振廣認為,為了文章的點擊率,不少自媒體鼓吹極端言論例如武統,使大陸民眾的心態十分浮躁,這對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形成源自大陸內部的威脅。

中共黨媒人民網昨日把話挑明,痛斥自媒體浮誇自大的文風挑起民眾的極端情緒,李振廣表示,這顯示大陸高層看到了相關問題,並且經過反思,認為主流媒體應保持理性嚴謹的態度和語言,來分析描述大陸在世界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如何應對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和矛盾,纔是媒體應該堅持的立場。

外界好奇,中共黨媒批判自媒體的言論過於自大,是否意味大陸將重回「韜光養晦」政策,低調的悶聲做大事,避免成為被西方國家棒打的出頭鳥?

李振廣表示,「韜光養晦」是鄧小平那一代人對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留下來最寶貴的資產。當時大陸領導人看到了改革開放之後,大量出現暴發戶、土包子的心態,不僅國際社會看不慣,其實大陸民眾自己也無法接受。

李振廣表示,後人應牢牢記住「韜光養晦」,不僅是鄧小平的智慧,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智慧,更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的智慧,永遠不能丟棄。雖然自媒體不受管控,但主流媒體應發揮引領作用,才能促進大陸媒體環境和輿論的健康發展,這樣在面對外界的挑戰時,才能冷靜思考、理性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