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周立功,男,生於1964年,著作等身的嵌入式技術專家,廣州立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廣東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市半導體行業協會副會長,廣州市軟體行業協會副會長,曾撰寫60餘本技術專著。

ZLG立功科技創始人周立功

已經55歲的周立功,身邊的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周工,腰桿筆直健步如飛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經營企業所帶來的重負。他說話聲調高亢思路敏捷,帶著湖南人特有的機智和直爽。他稱現在的好狀態都是因為健身,因此把健身推廣到公司中。「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一定要打造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們有很好的體魄和精神狀態。」

以前的他可不是這個狀態,一邊管理企業,一邊熬夜寫文章,身體狀況一度很差。直到身邊有人離世,才促使他警醒做出改變。這一改變,不但讓他受益頗多,也讓整個公司重新煥發了青春。

志存高遠

周立功生在湖南農村,父母都在中學當老師,上學時正逢文革末期,整個社會流行讀書無用論,所以天天在山上奔跑嬉戲,在學校里打乒乓、打籃球、搞田徑,去各個村子裡表演節目。他戲稱,「真是在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只是書讀得很少。」

77年恢復高考,他對高考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大學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城裡是怎麼回事,就算恢復高考,自然對讀書沒有什麼渴望。」就這樣周立功在1981年高考落榜。

高考失利沒有選擇復讀,周立功進入了技校,入校後同學間的差異刺激了他。他的父母是老師,雖然生活條件不如別人好,但這也激發了他的鬥志,促使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

周立功當時非常喜歡看報紙和青年雜誌,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比爾蓋茨在微機牛郎星8800上開發了BASIC編輯器。周立功受到了啟發,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這裡就要說回當初,周立功的叔叔是電視台的台長,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叔叔擺弄無線電,什麼二極體、三極體、整流電路都不在話下。上技校的時候,他已經懂得數字電路和開關電路。1982年10月份,周立功自己終於做出了一台相當於牛郎星8800這樣的微型計算機,「這可能是當時中國在業餘條件下做出的第一台微型計算機。」

回想起這台計算機,他至今難忘,「當時是老師幫著做,但老師只懂原理,幫著找資料,我一本本看原理書,從鍵盤顯示器開始一點點做起來。」周立功的叔叔在電視台帶了些徒弟,在文革時候保送上了大學,通過他們周立功搞來了外國的資料和微處理器,比如,6502微處理器,一步步拼裝在一起。計算機做出了以後,周立功感覺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因為美國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這番成績使他立下了志向,「我多麼地渴望有一番令人驕傲的才幹,也希望能改變世界的某一個小部分。」周立功從此決定以技術為人生的追求,時至今日這個目標從未改變。

工廠生涯

技校畢業以後,周立功放棄了市裡的大單位,選擇了縣城的化肥廠。「大單位當然好,但是大學生、幹部子弟多,勢必機會很少,在小廠里就很受重視,所以這步我走對了。」

因為工作出色,周立功很快當了班長和團委書記。領導看到這個年輕人喜歡自學,非常支持他,經常給他報銷買書費用。他自己也喜歡鑽研,遇工作從不推脫,晚上設備壞了,一般人不願意去就找他,他從不拒絕,「找我解決問題,我就能學到技術,把學到的理論在實踐中去驗證,反過來再去解決問題。」

周立功的學習熱情被完全激發了,「我把每次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寫成一篇文章,從故障現象到具體解決方法,將共性的、差異化的東西都寫進文章里。」他將文章投到雜誌,沒想到居然發表了,還掙了二十塊錢的稿費,後來他每月掙的稿費比工資都高。

有樂趣又有收穫,這就是一個正向循環,周立功從此在工作上愈發出色。先是當選地區勞模,後來成為省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因為做五小發明,為工廠節約了能源,領導非常重視,周立功還得到了經費支持。他更加努力,經常主動加班,一年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工作。

那時的他,求知慾很強,到處尋找老師,縣城、市裡、省里都被他找個遍,最後發展到全國。終於,周立功遇上了一生的伯樂,北航的何立民教授。他給何老師寫信求教,何老師熱心回復,兩人就開始了書信往來。周立功那種真實的求知慾打動了何老師,「我寫信表達出的感情,讓他覺得是其他學生所沒有的。」何老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來指導周立功,兩人很快就成為了忘年交。而正是有了何老師的指導,周立功以後的人生也將開啟新篇章。

輟學創業

周立功一直渴望得到深造,就在1992年機會到來了。國家選拔各地省以上的先進工作者去中國紡織大學(現在的東華大學)學習,周立功很幸運地入選了。他在學校里學習自動化專業。就在此時,ATMEL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顆集成了Flash的單片機AT89C51。像一眼定終身一樣,在上海市福州路附近的商店看到這顆晶元的周立功,頓時熱血沸騰,「我覺得這顆晶元代表了未來單片機的方向,機會來了我要去創業。」

蓋茨、扎克伯格這些人都是輟學開始創業的,周立功也是如此。他二話不說就遞交了退學報告。機不可失,周立功感到這是未來智能化的起點。經過仔細調研,他發現賣單片機和模擬器的人都不懂技術,而懂技術的人又不願意下海,這就是屬於他的機會,於是周立功東拼西湊了2萬塊去廣州開始自己的事業。

何立民教授建議周立功通過技術帶動單片機的銷售,於是周立功就自己開發了多款基於單片機的產品。TCL、僑興等這些現在的巨頭,當時都成為他的客戶。他的第一個單子是為一個客戶做的電子秤提供技術支持,緊接著做了一個銀行監控產品的客戶,訂單數量是1萬片,一下就掙了50萬元。

第一桶金就這樣來了,讓周立功更堅定了用技術創造價值的理念。回看當時的創業經歷,他一個人站櫃檯,吃住都在店鋪里,因為買了個8000多元的電腦,錢都沒剩下多少了,但艱苦奮鬥也造就了日後的單片機大王。

順勢而為

一個人最後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個人能力,很大程度上在於能不能順勢而為。生意做得紅火,周立功自己並不如意,因為原廠的一些銷售策略,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支持。事業要更進一步,他需要一個真正的合作夥伴。

對市場上各種產品進行仔細對比後,他發現能把單片機做得最好的都是模擬電路技術很強的公司,當時就有ST和飛利浦(後來分離出NXP)公司。ST做的是自己的內核,飛利浦做的是8051內核,而中國的單片機教學也是以8051為基礎的,兩者非常契合。但是飛利浦當時對中國市場並不重視,產品定價高,沒有樣品,連交貨也難。

周立功就去找飛利浦商談,憑藉誠懇的態度和紮實的技術功底,終於敲開了合作的大門。這其中有個細節,1999 年5月,飛利浦半導體公司高層邀請周立功去上海洽談是否有意代理LPC700單片機。出發前5天,周立功才拿到用戶手冊。為搶時間,他一邊寫商業計劃書,一邊與大家翻譯用戶手冊,同時排版和貼圖,每天只休息3~5 個小時。第 5 天,當他趕到上海東亞富豪酒店,將整齊的材料放在來自飛利浦公司的2位高管面前時,周立功的激情和速度使大家產生了共鳴。包括吃飯的時間在內,僅僅只洽談了2 個小時,雙方就達成了合作關係。事後他們告訴周立功,就是因為他的專註和與眾不同的個性打動了他們。

回顧當年的決策時,周立功講了個故事:一個業務員去島上賣鞋,回來後寫了個報告,說島上沒人穿鞋,所以無生意可做。「飛利浦就是光腳的,我就是賣鞋的人,他不了解中國市場,我就給飛利浦信息,最後達到雙贏。」

與飛利浦建立合作關係後,周立功就開始大展拳腳,把飛利浦當自己的品牌來經營。他深入各行業調研,按行業特點設計解決方案。他抓住市場機會,採用打包銷售的模式,不僅提供便宜的專用編程器,還提供免費的中文資料和技術支持。他組織頂尖專家在全國10大城市進行巡講,吸引上萬人蔘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周立功通過堅持,加上模式創新,把飛利浦推上了中國單片機市場的頂峰,也讓自己的事業登上新高度。在市場從8位轉向32位,由51內核轉向ARM內核的大潮中,周立功也順利站上了潮頭。

一般人可能就此打住,但對技術的熱愛,促使周立功繼續對公司進行技術升級。他的公司從技術方案解決供應商,逐步轉型到能獨立自主開發軟硬體相結合的產品,相繼推出了模塊、板卡和測試儀器。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產品進行了增值,獲得了很好的利潤,同時技術積累的經驗也用來支持客戶。「我們很自然地脫掉了純產業分銷的帽子,變成了一個有技術背景的供應商。」

專業專註

「做企業就像磨豆腐,要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是周立功反覆打的一個比方,也是他自我反省後的總結。從2007年開始,公司發展非常迅速,「我們開始有點浮躁,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於是周立功決定全面出擊,代理的品牌大幅增加,單在嵌入式裡面,ARM也做、X86也做。「這就造成了資源的缺乏,人才不夠精力不夠資金也不夠。」很多方向都走不通,最後只能做減法。

這個教訓也讓周立功明白了作為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是會做取捨。「我們很多失敗的方向是被員工綁架出來的,有些優秀人才想干出成績來,我們愛惜他的才華,就給他單獨開闢一個方向,但最後往往失敗了。」周立功說,「現在我們就要求所有的人都圍繞公司的戰略來做,如果不執行就請離開。你再厲害,我們也覺得不合適。」

客觀地說,周立功的擴張一直都沒有背離自己的核心業務。以單片機為核心,向臨近的領域擴張是不變的戰略。客戶買了單片機,就需要開發工具,周立功就提供開發工具,需要模塊就提供模塊,需要板卡就提供板卡,做產品還需要測試就提供儀器。整個業務發展邏輯非常明晰,用周立功的話說,就是「圍繞核心,把圈圈畫大」。

值得一提的是研發測試儀器,特別是高端測試儀器,是周立功領導企業完成的又一次飛躍。他一直對中國在國際儀器領域的集體失語有切膚之痛,當時曾在美國發誓,如果不搞出能夠與跨國企業競爭的高端儀器,就絕不再踏入美國半步。但是從立項到儀器發布,10年中遇到的困難,則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如果不是周立功的執著和把控,項目可能早就夭折了。好在付出終有彙報,致遠電子的500M帶寬示波器和其他高端儀器已領先同行。

寬嚴相濟

周立功在很多單片機從業者心中就是一個偶像,他在全國高校舉行的巡迴演講,他撰寫的60餘本技術專著,都讓他擁有眾多粉絲。周立功公司的很多員工都是當年的「粉絲」,被他身上的技術光環和人格魅力吸引到公司。致遠電子研發副總經理劉英斌就是其中一位,當年他在佛山工作,去周立功網站查找資料,多次交流後被周立功邀入公司。致遠電子Z-Lab研究院工程技術總監張波,在西安郵電讀書的時候,因老師推薦去周立功網站查資料知道了周工,又因為聽了周立功在學校的演講,畢業後加入了公司。

周立功給予年輕人很多機會,即使犯了錯誤,他也不輕易去追究。張波講了一段當年的往事,「在公司的信息管理制度還不完善的時候,有人拿走了公司的研發成果,去外面和別人一起賺錢。因為證據確鑿,如果在法律上進行追究,那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周工沒有這樣做,他還是非常寬容的,沒有繼續追究。」但在工作細節上,他又非常嚴格。「周工是技術出身,根本沒法跟他打馬虎眼。」特別是在公司的技術文檔方面,周立功結合自身的經驗,定出了嚴格的規定。「新來的員工寫文檔,第一次出了問題,會給你指出,要是第二次還出了問題,周工就會認為這個人不行。」

周立功公司的技術文檔都有專業的規範,張波稱,「我們的文檔規範就是電子行業廣大中小公司的標準模板,很多公司拿去當範本。」 嚴格能培養個人的好習慣,要全面發展還需要良好的制度。周立功在公司設立了攀登計劃,「銷售、市場、PM各個方向,包括工程師,組成很多團隊來學習,有高層的領導參與管理培養他們。我們通過攀登計劃培養普通的員工,使他們變得更優秀更卓越。」

有了這樣的人才培養機制,很多年輕人已經在公司脫穎而出,挑上了大梁。

遠大理想

從事嵌入式行業多年後,周立功心中萌發一個很大的夢想:打造一個工業智能物聯生態系統。他對整個行業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儘管很多電子企業投入巨資,不遺餘力地組建龐大的開發團隊。當產品開發完成後,從原材料BOM與製造成本角度來看,毛利還算不錯。當扣除研發投入和合理的營銷成本後,企業的利潤所剩無幾。

研發成本大多耗費在重複勞動上,上千種MCU、大量的片上外設、眾多的外圍器件,操作方式不盡相同。由於缺乏平台化的技術,即便相同的外圍器件,幾乎都要重新編寫相應的代碼和文檔並進行測試,所有的應用軟體很難做到完美地復用。

周立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用共性和差異性分析的方法找到了解決之道。他認為,不管是基於何種內核的MCU,也不管是哪家公司的OS,其設計原理是一樣,只是實現方法和實體(硬體和程序)不一樣,但只要將其共性抽象為統一介面,差異性用特殊的介面應對即可。

因此就誕生了AWorks OS,一個IoT智能物聯生態系統。AWorks制定了統一的介面規範,並對各種MCU內置的功能部件與外圍器件進行了高度的抽象,因此無論選用的是ARM還是DSP,以高度復用的軟體設計原則和只針對介面編程的思想為前提,則應用軟體均可實現「一次編程、終生使用、跨平台」,顯然AWorks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不需要重新發明輪子。

AWorks的開發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員工一撥又一撥地跳槽,他們當時覺得看不到未來,前後20多個人,只留下一個人堅持到了最後。」周立功不勝感慨,「留下的也是一個有情懷的人,他跟我有共同的理想,希望能改變世界的某一小部分。我們當時就幻想著,未來全世界的客戶,如果都用我們的AWorks OS,那將是多麼得美妙。」

現在的AWorks已經被國內眾多公司採用,真可謂是苦盡甘來,但是沒有周立功學者的眼光,企業家的資源,還有執著的個性,AWorks OS也難有今日。

挑戰自我

周立功自稱小時「五音不全」,普通話說得不好,就不太敢唱歌。後來,他特地找了一位華南師大的老師學習聲樂。經過系統訓練,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企業家中的歌唱家。

他通過健身將脂肪降到了很低的比例,半年前他還只能做幾個俯卧撐,現在一口氣能做30多個。他期望著將來能夠學習花樣滑冰,還能玩街頭健身。他還準備寫一本指導工程師如何健身、如何穿著的書。

周立功一生勤讀書,現在最愛讀的書是《刻意練習》。「我從前沒看過這本書,讀過後發現,我一直在不自覺地按照這本書上的做法做事。所以只要按照這本書去訓練,很多人都能有所作為。」

這就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又能將好奇轉化為動力並堅持下來的周工。他把自己的人生總結成三句詩:第一個階段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指創業初期;第二個階段是處於低谷的時候,「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現在則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紛擾變化的世界中,周立功和他的團隊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