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4月1日起,國家對於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由現行的16%降至13%。消息一出,引發家電製造業在市場競爭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在家電市場,部分二三線的小家電品牌開始公開降價,價格降幅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家電頭部品牌,仍是“按兵不動”。

增值稅率下降3個百分點,普遍超出市場預期。對於家電行業來說,更是難得的直接利好。特別是最近兩三年,多數家電製造企業飽受成本擠壓、強烈度競爭,利潤被越削越薄,遊走在盈虧平衡邊緣。降稅就是國家給企業讓利。

那麼這一輪的國家降稅“甘霖”,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到底是結構調整的及時雨,還是新一輪價格戰的催化劑?家電圈認爲,答案就在於,家電企業拿着這個政策紅利,究竟要去幹什麼。

儘管降稅增厚了家電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但是這並不等於家電產品在一線市場上降價。不論是家電經銷商,還是消費者,更不應該以此“裹挾”家電企業去降價。實際上,國家向製造業發“紅包”,意在爲企業減負,激發轉型發展的活力。同時家電企業迫切需要“搶紅包”,以此進行技術創新、設備更新和人才引進等,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這一輪的國家降稅率舉措,對於家電市場來說,很難出現一輪大幅度的降價熱潮。

國家降稅,帶來家電市場的轉機

降稅政策已落地,市場各方卻在期待家電企業“降價讓利”轉讓紅包,但是對於美的、海爾、海信、創維、格力等行業龍頭家電企業,並沒有聞風而動,而是保持理性、持中、觀望,這對於處於下行高風險的家電企業來說,難能可貴。

近三年來,家電市場從高處下行、明顯放緩,轉型升級也遭遇梗阻,同質化競爭嚴重。其實從2016年,國家全面推開營改增,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到今天大幅度降稅,深化改革,國家不斷給製造型企業鬆綁,注入政策“活水”。

然而,家電業長期存在一個“怪圈”,越到市場低迷時刻,價格戰越頻繁。爲什麼說,這次的降稅不會導致價格戰?最直接原因是,因爲2018年市場低迷、競爭加劇,其實終端售價早已調低、促銷不斷,而對於電視、空調等家電產品來說,利潤已經薄如刀片。也就說對於價格最爲敏感的低端消費者來說,家電產品可降價的空間已所剩無幾。

要知道,50吋、55吋的大屏電視價格,都下調到2000元甚至2000元以下了,並沒有實現銷量相應增長,反而65英寸彩電的零售量佔比接近10%,較去年同期實現倍增。空調市場同樣如此,2018年高端櫃機銷量佔比已達56%,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中高端消費趨勢已十分明顯,結構性轉型迎來重大轉機。如果大規模降價,反倒是與國家政策導向、消費升級趨勢背道而馳。

市場複雜,降稅難以引發降價潮

不過,針對此次降稅,寶馬、捷豹等汽車品牌,還有蘋果、華爲等企業,均有產品降價的一系列動作。同樣品牌電飯鍋、電風扇等小型家電售價,也有降幅從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但是,降稅並不等於降價。降稅能讓議價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享受紅利,提升利潤空間,但對於小品牌來說,則較難。而且對於盈利能力差的家電來說,如果按照增值稅3個點的比例,同等降低終端零售價的話,不僅僅不會增加競爭力,反倒會加劇虧損。

由此,不論是家電企業,還是消費者,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由降稅帶來的降價潮很難出現,降價更多是炒作噱頭,缺少實質意義。而且家電企業也普遍已經認識到,現階段家電終端市場的疲軟與低迷,並非因爲家電產品的零售價過高導致,更並非簡單持續的降價促銷就能解決掉。

特別是,隨着90後、00後新生代人羣,逐步成爲消費主力軍,對降價並不敏感,價格已經不再是阻擋家電業增長的攔路虎。當前中國家電市場,最迫切需要解決,主要還家電廠商針對新型消費需求,自主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產品結構、智能製造、售後服務等價值鏈變革與升級。

實際上,國家此次大幅度降稅的初衷,正是給製造企業減輕負擔,以便其騰出更多的資金、精力等資源,支撐其在人才、技術、產品、設備等產業能力方面增加投入,推動中國製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向產業鏈上游核心邁進,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果家電企業直接將政策性紅利,輸出到價格端,藉此來刺激消費需求,不僅本末倒置,也是錯失良機。

加速產業向製造、消費迴流

增值稅是對商品或服務在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徵稅,屬於“價外稅”。因此在實際交易價格中,這部分稅收將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降稅纔剛剛開始,短期來說很難直接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但長遠來說,企業增加技術投入,加快產品迭代,行業進入良性增長循環,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從今年初,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主導,聯合發文推出支持綠色、智能家電發展等促消費等政策,採用財政補貼等方式推廣高效節能智能產品。不論是降低增值稅,還是未來調低社保費率,或是新一輪節能補貼,國家一面在供給端,一面在需求端,充分明確政府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決心與力度。

當前家電企業雖然陷入一輪低迷增長通道中,但不少企業也迎來轉型發展的最佳窗口期,務必進一步提升技術、產品、服務等核心競爭力,練內功,切忌盲目降價,浪費政策紅利,陷入價格競爭死循環。

當前中國家電市場在銷量、產能上世界第一,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處於先導位置,家電製造企業既有市場引導力,更有經濟敏感性。接下來,誰能利用國家政策紅利完成新舊動能的切換,誰就能在新一輪的市場洗牌、轉型發展中站穩腳跟!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