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排名第一位的腫瘤死因。肺癌不僅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死亡率也是排名第一。在我國,由於人口基數較大,肺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遠超其他國家,肺癌的疾病負擔一直以來都十分爲沉重。

事實上,肺癌在早期並非無法治癒,比如分子影像技術可通過肺癌基因靶點進行肺癌精準顯象,大大的提高早期肺癌檢出率。但遺憾的是,即便是擁有二十年經驗的老醫生看片的準確率也不一定能到達90%,更何況人工看片也嚴重影響了診治的效率。

而AI出現,正在改變這一切。

當足夠多的數據經過深度學習之後,算法就取代了“肉眼”對肺癌病理圖像的診斷過程,不僅準確率可以超過90%,也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效率。

這並不是故事,而是真實應用於臨牀的AI科技,如今世界上最強大肺癌病理分割的AI醫療影像技術的擁有者,不是科技公司,不是醫療公司,而是“金融+科技”公司平安集團。

ISBI的冠軍因臨牀價值更具含金量

近日,國際頂級醫療影像會議ISBI發佈2019年最新國際競賽成績,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科技獲得肺癌病理分割(ACDC)競賽的總冠軍。在肺癌病理分割(ACDC)比賽中,平安科技以0.8373的總成績獲得冠軍,戰勝來自韓國Lunit公司、北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391名參賽人員。

作爲所有參賽隊當中,僅有的兩家評分在0.8分以上的隊伍,平安的技術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由於在早期肺癌篩查中,AI算法能夠挖掘肺癌的核心特徵點,判斷不同序列影像是否存在疑似癌症的特徵。通過與醫生診斷對比,智能CT輔助篩查產品能夠提升肺癌篩查的效率,同時人工智能對半實性與磨玻璃結節等早期肺癌徵兆展現出了更好的敏感性,能夠幫助放射科醫生提升診斷的準確率。

所以,AI可以爲醫生提供臨牀上更加有價值的建議和更加有價值的結論。這正是主辦方ISBI積極推動此類競賽的原因,因爲它們相信“算法在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行業融合過程中的推進作用”。對此,中國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則認爲,肺癌在全球屬於發病率第一的惡性癌症,而肺癌病理分割具有高度臨牀相關性,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從病理切片中自動分割肺癌區域,有助於減少病理醫生的工作量並減少診斷中的主觀偏差,對肺癌的輔助診斷和分析有重要意義。

據我瞭解,ISBI是由IEEE信號處理協會(SPS)和IEEE生物醫學工程協會(EMBS)共同發起的專門研究生物醫學成像的國際學術頂級會議。ISBI每年都會舉行全世界範圍內的醫療影像知識國際競賽,吸引了全球各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參加。換言之,ISBI就等於是科技醫療領域的“奧運會”。

同時,除了肺癌病理分割(ACDC)的冠軍之外,平安科技還一連獲得了包括內窺鏡影像質控(EAD)和病理性近視檢測(PALM)在內的三個競賽的總冠軍以及六項子任務世界第一。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而這一切的成就都與平安始終相信科技可以改變醫療是分不開的。

醫療科技深水區,平安從戰略到實踐

匈牙利作家赫塔拉 • 麥斯可在《顛覆性醫療革命:未來科技與醫療的無縫對接》中描述了諸多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未來場景,技術可能比在其他任何領域都更多地改變了醫學。在過去幾年裏,我們也的確見證了越來越多的醫療成果與科技結合,更智能的醫療和更科技的醫療,似乎未來已來。過去幾年,國家政策的陸續出臺也在助推以互聯網醫療、人工智能+醫療爲代表的醫療科技的發展。

首先,正是看到了這樣的發展趨勢,平安很早就立下建立醫療生態圈的目標,通過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已構建完善的”患者-醫療服務提供商-支付方”的綜合模式。同時,在技術端領域,平安科技也在着重發力技術研發,運用AI、大數據、雲等技術手段爲傳統醫療場景注入智能內核。這也可以看成是平安在戰略上的勝利。

其次,平安屢屢在ISBI這樣的世界大賽中獲獎,本身就是源自對智能醫療的嚮往。我們常說,高超的技術必須與實際的應用場景結合,才能創造價值。平安從不“紙上談兵”,技術能力都是在大量的實踐中磨練出來,爲現實問題而誕生,也爲現實問題所用。

例如,平安科技已經在智能醫療質量控制、智能疾病預測、智能分診導診、智能醫療影像篩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等領域,集成端對端的疾病全流程解決方案矩陣。從診前、診中、診後三個看病環節入手,幫助解決患者、醫生、醫療機構三類型用戶面臨的醫療痛點。

其實,平安對醫療科技的深入是全方位的:平安好醫生的個性化的醫療科技解決方案,可以實現精準健康管理、家庭醫生遠程診療;平安醫療可以做到賦能醫院、診所、第三方檢測中心和藥店,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系統整體的運營效率;平安醫保科技,有效提升醫保和商保的運作效率,助力醫保快速進入數字化,實現醫保記錄全流程可追溯。

第三,所有的AI算法模型都源於海量的數據,正因爲平安集團多年在醫療行業沉澱的大數據,讓平安的技術團隊有足夠的把握去通過深度學習,磨練更豐富的AI算法。如今,平安集團的醫療AI模型覆蓋的常見疾病輔助診療已經覆蓋1000+,約8億潛在患者受惠其中。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已與近20個省市的醫療行政主管單位開展緊密合作,並與超300家醫療機構實現簽約合作落地。

三大實力詮釋爲什麼是“總是”平安

事實上,今天的平安已經是各大的國際AI賽事冠軍席位上的“常客”。比如,2018年年初,在國際醫學影像領域的權威評測LUNA上,平安的智能讀片技術分別以95.1%和96.8%的精度刷新了“肺結節檢測”和“假陽性篩查”的世界紀錄,雙雙獲得世界第一。在2018年3月,在ISBI舉辦的IDRiD眼底圖分析競賽上,平安也斬獲硬性滲出物(EX)分割任務世界第一。

我們不禁要問,走上這些技術冠軍寶座的爲什麼“總”是平安?這背後應該有三大實力。

第一是對技術持續的投入,每年投入營收的1%,2018年科技研發投入超100億元,未來還將持續投入。通過對科研的持續投入取得的成果。中國平安已經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及雲計算等引領金融行業未來創新發展的尖端技術建立起全球的領導地位。而平安在ISBI上斬獲的三項冠軍和六項世界第一恰恰驗證了這一點。

第二,平安有穩定和強有力的科技人才團隊。平安之所以能夠在這麼多項的國際AI賽事中折桂,除了有長期的技術投入和積累之外,人才團隊的精英化和穩定也是一個關鍵。而從全局看,在人才培養方面,目前平安已擁有六大研究院、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業務從業人員9.9萬名、研發人員2.9萬名,具備了雄厚的科技人才實力。

第三,平安對科技轉型的方向非常堅定。今年初,中國平安正式更改使用了多年的Logo,將原有的“保險、銀行、投資”六個字,改爲“金融、科技”。。而科技改變“生活”,醫療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平安始終相信科技可以改變醫療。同時,在平安集團要打造的五大生態圈裏,醫療健康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通過這些硬實力,我們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平安能夠在國際頂級賽事中屢獲佳績,有戰略目標,也有遠景支撐,更有人才儲備和技術沉澱,平安的這些“冠軍”,不過是釋放了這些能力之後的驚鴻一瞥。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