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的深夜裡,忙完手頭的工作之後,筆者慵懶地躺了下來,然後開心地拿出了手機,可打開手機的那一刻,差點就隔著屏幕拍死了一個中國同胞,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筆者一打開手機,就看到一個網友吐槽國內某電信運營商辦事效率低,還獲得了大批網友的「共鳴」,而在評論區里,更是有人將「效率慢」定性為「中國社會制度有問題」,嚇得筆者和一旁的朋友對著屏幕「哈哈哈」狂笑。當時筆者的內心只有一個念頭——真想一巴掌拍死他們。

而當筆者看到有網友評論說「退網手續加排隊要花一個小時慢死了」之後,筆者氣得淚水縱橫,然後默默想起了自己的故事:在歐洲到營業廳辦理退網手續的時候——排隊一小時,諮詢五分鐘,回家還要寄信到運營商總部申請,再等上個把月。於是,隔著千山萬水還是想一巴掌拍死這群吐槽國內辦事效率奇慢無比,聲稱「中國不可救藥」的同胞。

而鑒於部分國人都已經把中國效率吐槽得如此不堪了,筆者特意找出了這兩年吐槽西方發達國家效率的文章,我們來看看什麼叫慢······

西方社會效率到底有多可怕?

屏住呼吸,下面的內容,要麼會把你氣死,要麼會把你笑死~

1.社會慵懶態度成風

中國人勤勞,這是世界皆知的,但西方人慵懶,這恐怕不是皆知的。因為在西方的整體社會氛圍里,「懶」都被冠名了「權利」,他們不認為自己的經濟振作不起來是因為「懶」,而是認為「都是因為中國人太自私,幹活那麼賣力,不讓別人活」。

總的來說,在西方世界,慵懶像是一種習慣,儘管很多人困擾於社會的散漫慵懶狀態,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習慣就好」的敷衍態度去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久而久之,導致了社會整體的效率低下。

一七年九月的時候,我要從原大學轉學到另外一所歐洲大學,根據規定我是要參加該學校的面試測試的。學校給的郵件告知是讓我早上九點參加考試,和我一起參加面試入學的一共有20名學生。由於早前已經被歐洲的「效率」傷害得體無完膚了,所以我做好了下午14點結束的準備。

可是,即便有充足的經驗,我還是敗在了歐洲人的「效率」招牌下——20個人,5個教授考了10個小時!

我知道,會有人說:「呀,歐洲的老師就是負責,每個學生都給充足的時間,這是負責任你知道嗎!」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寫著9點的考試,大家8點30分集合,教授9點30分陸陸續續到,結果教授們根本就沒有安排考試程序,讓我們等他們把現場和考試程序理清楚了再考(在哪間教室考試都不知道)。

以上不是最氣人的,更氣人的是,說是安排考試,結果幾個教授在走廊外抽起了煙,然後又三三兩兩去喝咖啡了。這樣一直折騰到了十一點,才開始考試。按理說,每個學生7分鐘的面試,兩個多小時就能結束了,可教授們每面試完一位,就要休息十來分鐘,有時候要喝點咖啡。到了12點多的時候,幾位高貴的教授跟我們說要去休息半小時,結果休息了一個半小時才回來。由於這樣反反覆復的懶散對待,等輪到筆者考試的時候,已經是將近晚餐時間了。

而同樣和我一起參加面試的,還有另外一位同學。這位同學的遭遇則更讓人同情——由於教授太慵懶,導致效率實在太低了,又接著導致了大量學生沒有在教授的「工作時間」內完成面試,於是乎,教授說:「你們明天再來吧!」

同樣的情況其實不僅僅出現在大學,在歐洲各行各業都有一樣的情況存在。大家應該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些年來,不管德國,還是法國、英國這些老牌的發達國家,都經常因為「一條路一百年修不完」、「一座橋折騰了兩年就一張圖紙」這樣的新聞被人吐槽,很多時候人們只會指責這是制度問題,但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是——真的太懶散了!

舉一個筆者親眼目睹的例子:早前,我在威尼斯北部的一座城市學習,住在大學合作的酒店裡,酒店對面的一棟樓,在筆者來的時候已經開始專修外牆了,可一年過去了,外牆的架子還沒拆,直到一年後筆者轉學走了,那棟房子依舊在專修的道路上煎熬。後來筆者才知道這很尋常,「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在這裡是真的存在,每天出工半天也是日常操作,這效率真的是有點感人了。

「傳說中的那個西方百年工程是真的,蓋一百年,在修修補補一百年,這是制度的優越性,歐耶!」

2.思維固守不會變通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隨機應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特事特辦」、「發展改革」,可在歐洲有另一句話叫「我們只按規定辦事」,而且就算規定有巨大的問題,他們也不改,就算想改,也會遇到各種利益群體阻擾。

這什麼意思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原大學的秘書處辦事是「預約制」的,我一早等在秘書處外面,秘書處里的人閑得在喝咖啡,我請求給我辦理手續,只是五分鐘就能解決的簡單事情,結果裡面的工作人員說「你必須提前預約,這是規定」,我問他們為什麼有時間不能立刻解決,他們的回答依舊是「規定是這樣的」。這一切其實可以更直白地理解為:一切能夠為「不辦事」找借口和撐腰的規定,歐洲人都非常遵守和捍衛,其他的規定倒是經常視而不見的。

遭遇「預約門」的還有華人林大姐。林大姐是我在火車上遇到的,當時氣急敗壞的她,跟我講述了這樣的經歷:「我手機壞了,去威尼斯的一家商店看手機,我看中了一款蘋果手機,說要買的時候,他們不賣給我,我問為什麼,他們說我要先預約,然後他們才能從倉庫提貨,我問他們預約要多久,他們跟我說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我乾脆不買了!」

而與林大姐有類似經歷的,還有我的朋友阿彬。阿彬在法國選購了一款皮包,卻被當場告知不能拿貨,拿貨得預約,一個星期後才能來取貨。(店鋪沒有囤貨,或者貨物不足,要按預約拿貨)

和中國「隨到隨辦事」以及「抓緊時間解決事情」的社會狀態不同的是,在歐洲的文化氛圍里,大家是「能拖就拖」。比如去銀行辦卡,在中國快到幾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但在歐洲,你必須提前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預約,銀行會給出一個時間段給你辦卡(例如7月7日上午11:00-12:00),而在該時間段以外,你是不能辦卡的。

同樣的「囧」況還出現在醫療問題上,在歐洲的絕大多數國家,在病情非緊急的情況下,去看醫生都是要「預約」的,短則幾天,多則將近大半個月,簡單地說就是——沒預約不給看病,等到你看病了,已經好了(急病是可以直接去醫院的,非急診得預約,然後經歷漫長等待)。

還需要提及的是,在歐洲的某些發達國家,你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延遲上班,提前下班。就像前文中說的那樣——「一切能夠為』不辦事』找借口和撐腰的規定,歐洲人都非常遵守,其他的規定倒是經常視而不見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西歐的一些大學裡,你會經常遇到上課很久了教授還沒出現的情況,甚至上課上到一半教授不見的情況,原因很簡單,要麼是教授拖拖拉拉遲到了,要麼就是教授抽煙或者喝咖啡去了,因為他們的社會允許這種「人文精神」存在。

另一方面,對於「準時下班」這種事情,他們絕對做得很嚴謹,就比如我曾提前半小時到宿舍辦公室提取材料,結果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半小時後就要下班為由,讓我改天再來(她怕處理事情導致她不能按時下班,下班前要休息休息才有力氣回家),而當我在營業結束前十五分鐘到達手機營業廳辦理手續的時候,手機營業廳的工作人員也同樣以「即將下班」為由拒絕了一切服務。

3.制度缺陷潛在弊端

歐美社會效率極度低下的另一層表現,是在社會制度上。這一點最為突出的是在救災的動員和調度能力上。

在筆者2018年的《為什麼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這篇文章中,筆者提到了西方社會效率問題時,舉了自己在西方親歷的一個例子:我居住的小城曾發生巨大的暴風災害,城市一片狼藉,傷亡和損失都相當的嚴重。後來,我料想他們的效率不高,所以估摸著他們一個星期能清理和完成初步的恢復,可結果卻是直到兩個月後,倒伏的樹依舊躺在路邊,毀壞的公共設施依舊無人問津。

這樣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制度」上出了問題,儘管人人都希望儘快開展救援以及恢復城市的本來面貌,但是「誰來恢復」,「錢誰出」都成了現實問題,他們的法律沒有明確誰該對救災負責,所以救災的效率也相對低下。

4.責任與危機意識弱

我們都知道,西方發達國家多半實行的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這樣的政策從前期來看確實穩定了社會,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卻從根本上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毒瘤。

由於所謂的「高福利」的長期慣養,導致了西方高福利國家的民眾「被寵壞」,絕大多數人開始為「少付出,多索取」而與社會抗爭,即便自己所在的國家瀕臨破產,也不願意後退一步。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狀態是消極的,罷工或者消極對待工作的情況在歐洲屢見不鮮,這也直接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運作,讓本就低效的社會,更加一蹶不振。

而由於歐洲所謂的「工會」很多是潛在的「流氓組織」性質(不管現實情況,不管社會和國家死活,連懶漢和無賴都要維護),給一些不求上進的工人或者從業人員過度的後台支撐,這導致了工人和很大一部分的服務人員、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消極,彼此之間沒有危機意識,效率和服務質量都顯得相對低下。

此外,責任意識的缺失也是顯而易見的。居住在歐洲的一些國家,經常會遇到警察局郵寄重要證件地址記錯、證件信息寫錯等情況,而比這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張「居住證」,辦理要數個月時間,有時候拿到證件了,證件卻已經過期了。我之前的朋友李和陳兩個人,均出現了收到「過期證件」骨感狀況。(證件有12個月的有效期,歐洲警察局用了14個月時間將其製作出來,然後送到了申請人手中)。

而我的朋友顧先生,在一年前簽約了一條寬頻,歐洲運營商承諾15天內上門安裝完成,結果半年後才上門安裝,給出的理由居然是——之前的安裝人員半年前辭退了,大家都把你家的事情給忘記了。(沒有任何賠償,就一句「不好意思」解決了)

5.社會建築脫軌時代

西方的社會「社會建築」已經停滯數十年甚至近百年不發展了(這裡的「社會建築」不是簡單地指房子和公路之類的,還包括思想、科技、制度等)。

因為涵蓋的內容太多,並且很多是不便於理解的,我們就選取中國人比較了解的「信息聯網」的問題進行解讀。我們都知道,現在在國內,手機卡、身份證、醫療卡、銀行卡以及相關的學籍、戶籍等內容都是「互相聯網」的。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生活在網路信息和現實世界協同架構的多維空間里,在辦事和各種社會問題的處理上,都顯得更為快速便捷。

不過,在歐美,並不是這樣的。西方的政府、警察等是沒有「聯網」概念的(即便有,也會受限於社會觀念和資金問題)。

為了方便理解,我舉一個例子:17年我換了一座城市,需要重新辦理資金證明,我辦理資金證明的銀行卡是在上一個城市辦理的,但銀行是每一個城市都有的。我在新的城市找到了我的銀行「聖保羅銀行」,讓工作人員給我開具流水證明和資金證明,結果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數據,我必須回到原來的城市的銀行窗口進行查詢。同樣的,由於沒有全面的信息聯網,也導致了如果我要對我的銀行卡進行其他更多的操作(除了存、取、轉賬之外),我都必須回到原來的城市辦理。這無疑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而這樣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歐洲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大學的學生信息、居民的身份信息等。

另一個方面,是交通上的效率低下。由於很多道路年久失修、技術與時代脫軌,以及基礎配件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等因素影響,導致了歐美的路況不好、路不直、火車慢、城市交通不完善等眾多現實問題,交通出行的不便利所導致的,則是歐美社會效率低下的現實問題——這也是歐美社會效率低下的一個表現。

最後,筆者希望同胞們也不要因為筆者的吐槽而覺得自滿了,在效率這件事情上,咱們中國人要和自己比,要進步呀!因為你不進步,就可能被別人趕上。不過,也要適當理解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不要像「巨嬰」一樣成天哭鬧——這個社會,互相理解很重要!

當然,筆者還是想一巴掌隔著屏幕拍過去,你們能不能考慮一下其他地區老百姓的感受,太過分了!(全文完)

作者:劉斯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