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古墓派、非復原非漢服派的思想是否違反了文化批判繼承?


問題有點太大了,反而有種用大海形容小水窪的錯覺。

亞文化羣體的內部傾軋還不至於上升到文化傳承的高度。

「文化的批判性傳承」本身就意味著這個行為屬於主流世界,需要嚴謹客觀地討論,揚棄及實施,傳承更代表「傳承有序」,強調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性。

「漢服」作為「亞文化服裝愛好」中的一個小分支,愛好者羣體既不佔人口的大多數,提出的主張和訴求也未被主流所認同,源起和發展過程更難稱「傳承有序」,活動核心羣體的訴求也一直處於遷移中,所以「批判性傳承」和「文化」的大旗並不適合現在的漢服界。

漢服愛好者對於「形制」的訴求,個人認為具有複雜性。一方面,使羣體中的部分人轉變思維角度,試圖從歷史文物的角度審視身上衣物的合理性;一方面,再次暴露了圈內主流羣體更新換代,商家利用形制的更新換代,不斷鼓勵顧客過度消費以攫取利益;末一方面,是「復興」參與者的重心從「漢服理念」逐漸偏移至「衣物」,原有概念的問題被進一步放大,團體走向分裂。

審視服裝是否為「真古」,的確是通往服飾史學習道路的一種思路。可是這條道路的弊端在於,一旦認清了「衣服」的本質,具備常識的人羣首先不會對世面上絕大部分商家的產品產生消費慾望,甚至還會走上自給自足甚至團體製作的道路,給商家帶來滅頂打擊。再者,一旦對古代服裝體系的階級性產生概念,另一部分人羣會選擇便於工作生活的真正的民間傳統服飾和民國改良服飾,或者選擇成熟的設計師思維,即將古典風格化為「元素」融入現代化設計的款式,如「中國風」等,同樣對漢服商家構成嚴重打擊。

如果僅僅是出於對古代服飾的愛好,或僅僅出於「古代穿搭」拍照集會目的所產生的羣體,其整體消費力是不足以支持當前市場的。縱觀整個世界範圍,他國的古代服飾愛好者羣體在積累足夠知識後,更傾向於走上自製的道路,這一點,對漢服商家們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所以,「漢服消費體系」的核心,就在於絕對不能將顧客培養成「服飾史/古代史專家」。

於是,「漢服消費體系」的目標就變得非常明確,即不斷「推陳出新」,用稍有進步的理論代替瑕疵更多的理論,吸引擁躉,引發「再消費」。當原有市場飽和,出現「疲軟」之際,通過「形制」之爭,將具備一定服飾史知識,敢於質疑「漢服」立論/抱持原有「漢服」認知,喜歡原有的如「曲裾」「大袖衫」「齊胸襦裙」等已被成熟山寨廠商實現量產服飾 這兩類不會創造更多消費的人從羣體剔除,留下接受該理論需要對衣櫃「更新換代」的人羣,吸引年輕未知衣櫃空空的新粉絲,實現市場的更新換代,創造連續性盈利。

但是,逐漸偏向衣物買買買,穿搭曬圖美美美的羣體,和「漢服」理念提出之初的「代表華夏,漢民族,傳統」的概念只可能漸行漸遠。所以,老一輩仍舊參與漢服活動的人(通常表現為「皇漢」「唯明論」)憤怒指責新參與者們為「只穿漂亮衣服不知傳統文化」「秀衣黨」,認為這些人不具備使用「漢服復興」名頭的資格;新參與者對於所謂的「老一輩」也語帶譏諷,「過時」「封建殘餘」「垃圾堆」等言論也是毫不留情。被商家拋棄的「老一輩」和受商家寵愛的「新一代」已隱隱有了各立山頭的跡象。現有情況繼續發展,肯定會引發「漢服」這個亞文化羣體的內戰,割據乃至最終分裂,「漢服運動」終將失去其原本的成立依據,成為單純的如Lolita、jk、cos服飾、軍武服飾愛好者類似的「古風」服飾亞文化圈子,成為新興事物中的一員。

亞文化羣體再繁榮,最多也就能彰示社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作為我國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一個小小的側面予以展示。至於「批判性繼承」這件事,還是交給國家和人民吧。


謝邀。

我相信漢服支持者中有三類人:一類是真正想復興傳統文化的人(方向正確與否姑且不論),一類是因為漂亮或者其他原因入坑的趕時髦者,還有一類是商人。

第一類人對漢服形制的爭論主觀上可能的確出於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願望,第二類人則可能僅僅是出於捧一踩一的小圈子風氣,第三類人則是出於牟利需要,看哪派佔上風就支持哪一方。

但這三類人往往都忽略了一點:形制≠款式服裝的形制不能孤立存在,而是要和一系列的社會關係規範相配套纔有意義。

所以,所有關於漢服「形制」的撕逼,本質上都只是自己樹靶子打而已。


謝邀。

不用那麼委婉,打著「繼承傳統」旗號的直接一棒子打死就行。

打著這個旗號的拉出去挨個槍斃肯定有冤假錯案,隔一個槍斃一個就得一大批漏網的。

所謂對形制的探討,基本上無非兩個原因。

1、商家為了牟利,在輿論圈製造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媽耶,3C圈這種玩法見怪不怪了好吧。

先有華為後有天,徠卡雙攝秒神仙,海思麒麟屌炸天,不買華為是漢奸。

是不是一個味道?

你們就記得一點就行,但凡啥玩意兒開始吹愛國了,說明這東西實在沒得可吹了。作為消費者你沒有任何義務給商家做小白鼠,也沒有任何義務給所謂的愛國商家捐錢。真正的愛國商家,應該靠實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而不是靠國家接濟發國難財。

落實到服裝圈,你做工用料就是考究——當然說實話漢服作為一個古裝如果你真要復古那考究不到哪去——穿著就是好看,就是方便,誰特麼還在乎你是不是正統。

你告訴我,是漢服圈子大,還是買漢元素衣服的人圈子大?

傻子都知道後者大。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前者?因為前者已經被洗腦了,天天就知道正版形制,材料做工稍微縮縮水他們也不在乎,方便割韭菜。

最關鍵的是,割完了還幫著你數錢。

2、圈子裡豎靶子打。

這個我不想說太多。說真的,知乎這陣子給我推送的負能量太多了。

我不想說這個問題。漢服圈子的爛事本質上就是一羣閑的蛋疼的小姑娘撕逼的故事

——因為沒有蛋卻蛋疼,所以只能撕逼了。

當然也可能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爺們夾雜其中,雖然按我的觀點應該直接把他們變成小姐姐。

這羣人既不知道誰是朋友也不知道誰是敵人。甚至不知道圈子的訴求是什麼。甚至也不知道漢民族的特點究竟是什麼。

只是因為商家處心積慮的忽悠上了船,被人當槍使卻樂在其中。

我不想評論太多,我只是說

這玩意兒對文化的傳承沒有任何卵用。而且說真的,不破壞就不錯了,中間以訛傳訛搞過多少次烏龍,靠腦補做結構做的反人類衣服你們自己上過多少當

心裡沒點X數麼?

文化不是這麼傳承的。

所以不同的漢服愛好者對形制的探討,在目前看,對文化的批判和繼承,沒有任何用處。

這一切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少數幾個既得利益的商家,繼續賺取更高額的利潤,同時提高行業的准入門檻,打壓新商。

這特麼真的是你們漢服愛好者樂於看到的麼?

說真的我一直以來非常反感漢服圈的一點就是把漢族打造成一個弱勢羣體的樣子。

來來來我來問問你們,這麼弱勢的羣體,是怎麼佔到全國人口92%的?靠超生的麼?

說真的,這事已經不是文化傳承不傳承的問題了。

服裝是圍繞生產生活的展開而設計的,以當時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製造的,

而現在的生活節奏和當年完全不同,設計基本落伍;

而科技水平和製造水平大幅度提升,不是當年那人工織布手工縫紉能比的。

所以如果真的有漢服這種東西,

這東西的第一要務還是大幅改進方便融入生活,而不是費盡心力考古去復原歷史。

如果真的有的話。

說白了大多數人,都是草頭百姓,就算復原形制你也就配穿粗布麻袋,穿好的就逾制。

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心情,老老實實發展漢元素常服遠比什麼復原形制來的實在。

畢竟形制需要體制搭配,你復原了形制是不是還要找個皇帝登個基啊?

漢朝都亡了1800年了。別鬧了。

乖。

以上。


講真,漢服圈的撕逼跟網上大多數其他話題下的撕逼一樣其實沒什麼營養。撕完之後穿山的繼續穿山,穿影樓的繼續穿影樓,糾結形制的繼續糾結形制,愛混搭的繼續混搭。

說到底就是件衣服而已。雖然被賦予了一些特殊意義,但衣服終究是衣服。漢服運動最好的結果是讓所有人習慣在街上看到漢服,讓所有人不再覺得漢服是奇裝異服,這就夠了。到時候講究形制的就穿復原風漢服,不講究的穿個魏晉風漢元素什麼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愛穿啥穿啥,世界就清凈了。


形制可以研究

但是上升成衣服穿人,就給我滾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