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對白並不容易、簡單,寫得好,要下很大的功夫。

作者 | 劉天賜

來源 | 教你寫劇本

寫對白並不容易、簡單,寫得好,要下很大的功夫。現介紹寫電影、電視劇和戲劇劇本對白的幾個原則:

語求肖似

1、戲劇人物性格鮮明,說話應有鮮明的特色

試看,不同年齡,不同身分,不同出身,不同愛好的人,都有他們各自的思想、性格、品質。風貌。

設計角色說話時,必先再三認識“他”的身分、性格、特點。年紀大的,說話多老成;“他”身爲一家之主,說話多嚴肅;“他”出身書香世代,說話多文雅;“他”愛好掙面子,說話得體點吧!

我們還要注意“他”處於什麼時代,在民初、在現代、在古代;老成、嚴肅、文雅、得體都有各時代不同的表達詞藻,不同的說話方式。每個人說話都有他個人的特色,生活上多加觀察,大家可以體會得到。

2、說話要看對象

“他”對後輩的說話,往往以長輩的語調作教訓;對方是平輩的時候,話也會減去直接教訓的態度,以規勸的方式進行了。如果對方時“他”的長輩,同一意思的說話,會變得謙卑有禮,可能更加間接的規勸,十分含蓄的進諫了。同一件事,同一番說話,不同的對象,便大大的不同。

3、說話也看處境

說話的環境影響一切,公堂上、法庭上的說話,影響對原告被告的裁判,說話態度是謹慎而理智的。只有“他”們兩人共處一室,沒有其他人在場時,私話與公堂上的話便截然不同的。同一意思,在不同處境,有不同的說法。

說話看時機,“他”處於急不容緩,千鈞一髮的時候,在發出最緊急的要求時與勝券在握,滋油淡定,十拿九穩時,怎可能相同呢?說話也看事態。“他”處於危急存亡,事情發展對“他”極之不利的時候,說話自然緊急、迫切。“他”處於有利地位,事情人急“他”不急,語態當會悠閒。談一宗公事,說事實的會多,談情說愛,說感情的話居多了。

故此,落筆寫對白時,要仔細留心各種情況:時代、身份、性格、對象、處境、時機、事態。

4、古人對話的方式,只可以從古籍中獲得資料

一般而言,寫古裝的話要注意:長幼尊卑的身分,這是古裝劇對白一大特點。古代重男輕女,重文輕武,重老輕幼,尊君輕民,都是觀衆習慣了的情況,編劇要留意及遵守。

古裝劇也注意古代說話的修辭及稱呼。同一種事物稱謂,古代與現代大大不同,現代人可能以外來語“拜拜”表示再見;古代人絕不會說“拜拜”,“再見”也似乎太現代了,可能說聲“請”。現代人稱“爹地”、“媽咪”,古代可能稱“爹”、“娘”。凡此種種,都應多參考古代小說、武俠小說以吸收寫古裝劇的詞藻。

5、寫現代時裝劇應該從生活中吸收對白的時代感資料

日常生活,要留心各種不同年紀、身分、教養、階級的人,他們有組成說話的不同語法。年紀老的,所用詞藻與青年已不相同了。年老的可能仍然稱警察爲“綠衣”,郵政局爲“書信館”,他們說話中要分長幼尊卑,限界分明;年青的,已不計較老嫩尊卑輩分的客套語了。

同一時代的人,也因長年居住的地方,接受不同文化而產生不同語法和詞藻。例如在香港長大的人,與在大陸長大的人,對於某些事物謂,某些語法的運用,均大大不相同。即使同樣香港長大,也因階級不同而說不同語法和詞藻。

世家子弟與市井之徒,說話怎可以一樣呢?世家子弟多用有關係連接的說法;市井之徒,多用簡單直接的說法。而受洋文化教育有點藝術修養的人,說話喜歡含蓄,帶點幽默感,一句話可能有多層意思。手作仔、勞工階層,說話總是直接簡單。遇上覆雜感情,或千頭萬緒的道理時,他們的語言變成不敷應用,拙於表達。

再者,現代各行各業都有慣用語。警察之間互相交談,公事上有不同的代名詞;商人之間談生意,有行業的慣用語;黑社會裏人物之間交談,用很多“切口”(暗語),三教九流之中,暗語更多。編劇寫到各種人物,各種階層人物時,要親身觀察,深入認識他們,纔可以寫出肖似他們的對白。

留心聆聽各類人物組織說話的方法:慣用的詞藻。稱呼,表達的範圍、對象;抽取特點,從語言中才能恰如其分的刻劃到人物的身分、教養的性格。

話中有劇

生活中所說的話,所聽的話實在很雜亂,戲劇中的對話不能雜亂,戲劇是濃縮的藝術嘛。戲劇中的對話主要有兩大功能:

(A)描寫人物的性格,

(B)推動劇情發展。

根據兩大功能檢查所寫的對白,既可描劃性格,亦可推動劇情,有“一石二鳥”的作用。只能滿足其中一項功能,亦起了對白的作用;反之,若對白中沒有上述功能,便大可以刪除了。

人物性格之間產生矛盾,做成衝突之後,劇情便順利發生。劇情發生之同時,直接、間接參與劇情的人物會有“反應”。這“反應”就訴之於戲劇動作和語言了。

故此,“活”的對白、富戲劇性的對白都是從戲劇衝突中迸發出來,是從人物心理抒發出來的。有此情,有些境,纔有此“話”,有此“話”,就有此“答”。

對答、說話、爭辯、解釋、調協、說明、責備等等語態,須帶動劇情,把劇力(衝突)發展下去纔算是戲劇的語言。

茫茫頭緒,四處找尋寫什麼對白,是捨本逐末的辦法。解決劇情應如何進展,如何使劇力上升,再契合人物性格,對白便油然而生。不必探索枯腸始可寫好對白。

語貴精煉

戲劇語言是表達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觀衆從語言中感染人物的性格。編劇如何利用這個方法呢?這是思考及組織說話的問題。

上文所說,對白要視所講人身分、教養、階層等等而定。地位高、教養好、階級尊貴的角色懂得運用詞藻,組織語法,把複雜的內容簡潔化、精煉化、含蓄化。然而地位、階級、教養較次的人物語言就難於簡潔化,精煉化,含蓄化嗎?瞭解這問題,道德要明白戲劇語言簡潔化、精煉化、含蓄化指的是什麼。

對比日常生活的語言,生活中的語言是絕不簡潔、精煉的(也許有時會含蓄)。戲劇把時間、空間都壓縮了,只讓觀衆看最有戲劇性的部分,也是最有趣的部分,故此,連帶戲劇語言必須是“必定的存在原因”才存在的。這就是簡潔化了。

同一組或同一句說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相等於同一事情,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編劇要選擇最有劇力、最少誤會、最易引人注意含最豐富感情的方式來說話。

至於說話精煉,有以下幾個原則:

1、簡潔:簡潔是不囉嗦,不冗長,要說的話不兜圈子

落筆寫時,心理已有這個簡潔的準則,寫來就會簡潔很多。一般而言,編劇未想透該場的劇情,未深入認識所寫的角色,纔會囉囉嗦嗦讓角色說一輪不關重要的話,這反映了作者本人未決定怎樣寫的心理狀態。(描寫肖似囉嗦的性格時,或許會囉嗦)

日常生活中,好些話都不能準確地表達意思。因爲不準確,於是用上很多句子、詞藻來補充說明。劇本的對白要一針見血、“到肉”,下筆時,對於要表達的意思,宜反覆試想多遍。比較用怎樣的說法是最準確的意思,同時又符合人物性格、關係、處境、事態,一如作詩的人,推敲所用的文字一般。最準確的說話,一定是簡潔而有力的。

運用準確的說話,要注意選用最合適的動詞。說話和文字之中,動詞是一句話中最叫心的詞語。閱讀文章須留心文字的運用,着眼點在動詞。記取作家精警的動詞,對劇本語言有莫大的幫助。平日生活多觀察,也非常重要。各階層都有各類不同的詞藻,有各類不同的動詞。吸收這些材料,對寫作極之有益的。

編劇不同寫文章,對於過冗長的形容詞要考慮纔可入稿。不適當採用形容詞使到對白生硬,不似日常的說話,失去生活化的物質。

2、“戲眼”:所謂“戲眼”是舞臺劇中的用詞,有點相似英文punchline

“戲眼”是富有哲理性、激發性的一句話。這種話在合適的人物口中、合適場合之下,說出來猶如畫龍點睛、一語中的。觀衆被這句話擊中“要害”,登時發出共鳴,繼而發出欣賞。

“戲眼”是必要的,是編劇精心安排的傑作。挑動感情、煽動情緒之後,利用高度濃縮、刻意雕琢的一兩句話,把作者的思想,透過劇中人語言表達出來。

上文說過,觀衆看戲,並不是看講論文,也不是研究哲理,他們是爲求娛樂而看電視、電影、看戲劇演出的。記着這動機,無論如何不要讓角色長篇大論的發表哲理,而哲理性的話、共鳴性重的話,得待觀衆進入狀態後,才銳意一“擊”。

一“擊”之後,切勿畫蛇添足,妄加補充。觀衆在極度精神集中之下,百分之一百懂得作者弦外之音。

3、條理:文章要有條理,對白亦需要條理分明

編劇須懂得“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複雜化”的運用。電影、戲劇劇情最宜直接以及簡單化。九十分鐘裏,觀衆的理解力、分析力不能接受線路縱橫、過度複雜的劇情及語言的,而且他們也缺乏時間細味消化。

電影、電視劇和戲劇劇情都是“順流而下”的,觀衆看了畫面,懂或不懂,畫面瞬即過去;不似畫籍文章,不明處可以翻看前頁,或咬文嚼字或覆卷細思(看錄影帶、拉射碟雖可以翻卷覆看,但一般觀衆不會如此做)。

故此,電影編劇或者戲劇編劇要懂“複雜事情簡單化”的技巧,把對白簡單化。最佳方法是削去枝葉,把“線”拉直。

然而,沒有枝葉,沒有曲折必枯燥無味,編劇也要能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或會問,這不是矛盾得很?讓我介紹這個問題的中心點吧。

無論“簡單化”、“複雜化”都照應着條理來說。先要看準條理,才決定怎樣“化”。看條理要抓重點,重點之外,要簡單化時就簡化;重點枝節,要複雜化時就要細意描繪刻畫,與寫對白精煉原理也是同一原則。

重點的對白,不妨加以繪形繪聲,強調渲染誇張。閒話可刪則刪、可短則短,不說也無妨。是故,戲劇語言有“虛”有“實”,有直接有間接,有花巧有平實。矛盾是可以統一的,只在乎是“要言”或“閒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