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年代的老門板傢具在最大程度的保留保持老榆木老門板的本色,這是古樸年代傢具重要特徵

擇一事,終一生

有人前半生打磨歲月

換來後半生驚艷時光

有人不為自己掙名

只為傳承正名

當我們真正的放下利慾、俗念、濁濾

便能成為自己的『匠人』

成全自己,也成全華夏的生生不息

生命,因此而了不起

▲京城斫琴師梵戈

傳統匠藝在師徒之中代代相傳,心口相授

師傅隨著歲月老去,徒弟繼而為師

人生不過百年,匠藝卻穿越千年,它跨越時間的維度,讓我們和千年前的先人對話

匠人精神,永遠以器物的方式傳承下去

正如今天還有人在堅守的明式傢具、陶瓷、刺繡、緙絲、團扇、竹編……

這些器物以它們最中國的符號,在當下進行著新的表達

往小了說這是傳統的延續,往大了說其實是東方美學的回歸

事實也正如此,這何嘗不是匠藝之幸

▲東陽竹編師徒何福禮、小郭

▲東陽竹編匠人小郭

拜見師傅大人,我想這不僅僅是一句拜師行禮之語

它更像是一種大國之下的禮數,它源於文化基因

而今天以匠人拜師學藝重新表達出來

總有一天,這會成為世人對華夏的敬畏

中國文化崛起是大勢所趨

牆裡開花牆外香,當我們輸出文化價值,東方價值的時候

西方世界便會拱手向中國說一句『拜見師傅大人』

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軟實力

▲東陽竹編師徒老何和小郭

匠人,擇一事,終一生。他們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

中國之所以成為東方文明

除了有形而上的『道』以外

更因為有基礎堅實的形而下的『器』

俗話說『器以載道』,匠心也是一種『道』

匠人本身就是『佈道者』,為我們詮釋生命的意義

十年一日,以生命有限的認知,擴張生命無限的探索

在物慾橫流的當下,能沉靜如水

一生只專註於一件事,顯得尤為珍貴

▲劉胄修復古畫

匠人之器

是手上的萬里挑一,毫釐間的精益求精。

在器物打磨的過程中,永遠沒有捷徑可以走

匠人把它融進了自己的生命的感官之中

眼裡,手裡,心裡,深入骨血,又融合生命

以時間打磨器物,以精緻面對粗糲

匠人之道

是以技養身,以心養技,以赤誠之心傳承千年匠藝

在這行色匆匆的世上,還有人甘於寂寞,遠離市井喧囂

以最有溫度的雙手,觸摸每一件器物

彷彿觸摸著遙遠的歷史。莊子的無用之用,在匠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人總該做點什麼,那些在世人看來無用的事、無用的物……

而恰恰是這些無用,足以讓這個社會中熙攘逐利之人,

為之動容、震撼、駐足,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經歷歲月打磨下的器物

那是直擊人心的靜美

▲匠人王震華五年造天壇

王家衛在《一代宗師》里說出了人生的三個過程

第一層:見自己

第二層:見天地

第三層:見眾生

這是學藝的心路歷程

匠人與之對應的三個過程分別是

第一層:自知之心

第二層:敬畏之心

地三層:傳承之心

電影里,當一個人見到了自己,也見到了天地,成長為一代宗師,必然渴盼反哺眾生 現實中,當一個人從學藝開始,後來技藝過人,蛻變為業內翹楚,必然心中惦念傳藝 由平凡到大師,由匠人到藝術家,只是多了一個辯證的心念。 而不管一代宗師也好,業內翹楚也罷,都不過是心懷初衷的那個人

有人看山是山,繼而看山不是山,最後看山還是山 這就是道家所謂:萬物生於有,而有生於無,最終一切皆無 東方哲學永遠都是一脈相承 而匠人精神,一定是回歸初心,為那些璀璨光華的手藝,薪火相傳

師傅傳藝,徒弟學藝

前者是佈道之人,後者是守道之人。藝成,則器物成

使用時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陳列時它便是藝術的載體

創作時它更是文化的傳承

匠人以眼睛觀見天工開物

以掌心感受器物的溫度

以指尖撫摸器物的心跳

這些器物材料來源於自然,最後又以最自然的方式撞擊著我們的靈魂

一次次帶給我們震撼、洗禮

匠人,器物,人生,自然……

世間萬物可以為吾師,我們以敬畏之心,在天地行走

人生百年,匠藝千古。因師徒之間心口相授而永恆

綿延在我們奔流的血脈里,生生不息

願你以『匠人』的心念,成全生命中的『了不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