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來』到揚州,我是『回』到揚州。」今天下午,星雲大師登上揚州講壇,以一句簡單而親切的話語開啟了持續三天的「禪的文化生活」。鑒真圖書館報告廳內外,掌聲陣陣。這是繼去年4月在揚州連講三天之後,星雲大師再次連續三天開示,足見大師對家鄉揚州的看重。而講座現場,也是人氣爆棚,能容納千人的報告廳內,連走道都坐滿了聽眾,報告廳外,還設有外場利用大屏同步直播,近千個座位同樣座無虛席。

禪能幫助大家認識自己

登上揚州講壇,星雲大師開宗明義,表示此次連續三天,不是要講佛教,而是要你們認識自己。「佛教流傳了幾千年,講的人很多,不需要我講。我是幫助你們認識自己。佛不要我們信仰,但我們一定要信自己。」講座伊始,星雲大師用一個簡單卻富有意味的真實的故事,讓聽眾明白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就在上個月,有一位上海的企業家打電話到臺灣,說要看望星雲大師。見面之後,對方第一句話就說,「我不信佛教,但是我敬佩你、仰慕你,所以來看你。」星雲大師回答:「王先生你了不起,你有這麼好的信仰。」對方再次強調自己沒有信仰。星雲大師說,沒有信仰也是信仰,信自己、信朋友、信父母、信國家,就是信仰。「人一定要相信自己。當你說『我能、我會、我可以、我做得到』的時候,都是信。」

禪和其他宗教比起來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世界上有七、八十億人,可以說,就七、八十億種不同的信仰,信仰不同,怎麼能和平統一?禪有平等心、悟道心,讓人迴光返照看見自己。常有人問,佛在哪裡?有人答,佛在心裡。不錯,心很大,但是如果你的心裡都是怨恨、貪慾、煩惱、無明,佛會跟這樣的心在一起嗎?現在中東的敘利亞、伊拉克,那些徵戰殺人的人,佛會在他們的心裡嗎?

禪要我們做自己的貴人

星雲大師說,他最近在臺灣寫了一篇文章,說「禪是0」。0看似沒有,但在1後面,就是10,在1000後面,就是10000,看似沒有,其實無盡無邊,禪也是如此。禪不可言說,但又可以稍微說出一點意思,讓人明白。喫飯,有禪,味道就不一樣;說話有禪,語言就不一樣;做事有禪,就有美感,有幽默。世界上很多事,在禪裏可以得到解決。因為禪中有我們的本性。解鈴還須系人人,自己的束縛自己解。有了禪,就會覺得富有,人生就會從困難變成不困難。

參禪,就是向心內尋找自己。星雲大師說了一個參禪的故事。在一個禪堂裏,許多人參禪,大家一起尋找自己。但這些人中,有一個小偷,不肯改正。時間長了,大眾有意見,向禪堂堂主抱怨,要求堂主開除那個小偷,說如果不開除小偷,他們就走。堂主說我沒有辦法開除他,你們走吧。大家都不解,為什麼要這樣養癰遺患?堂主對他們說,你們都很優秀,到哪裡都可以維生,但這個小偷不能,到了別的地方,就無以為生了。如果我們禪堂不能容納他,那我們還能叫禪堂嗎?眾人聽了,都十分佩服。而小偷聽了,也被感化。「這就是禪,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星雲大師還講了另一個關於小偷的故事,讓大家理解什麼叫禪。有一位禪師在參禪裏,來了一個小偷,發現沒有什麼東西可偷,臨走的時候,想起功德箱裏還有點錢,就偷走了。他輕手輕腳出門的時候,禪師說話了,「站住。」小偷嚇了一跳。禪師接著說:「你拿了佛祖的錢,要走的時候,難道不說聲謝謝嗎?」於是小偷說了聲謝謝。後來小偷繼續偷被,被抓住之後,供認曾經在寺廟偷竊。於是警察將小偷帶來對質。禪師說,他沒有偷。警察對禪師說,他已經供認了,你不用替他隱瞞。禪師說,確實沒有,他拿了錢,跟我說了謝謝。這個小偷大受感動,後來在寺廟裡跟著禪師學禪,終成一代高僧。

「我們要自我悟道,自我改進,自我要求是,才能成為一個好人。」星雲大師說,「禪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今天講這些,就是希望大家有好的人生,好的家庭。」

生於憂患長於困難

在講壇上,已屆九旬的星雲大師用「生於憂患」和「長於困難」概括了自己的第一個30年和第二個30年。

星雲大師還記得小時候,正是軍閥混戰、土匪橫行的時候,苛捐雜稅很多,「窮困也還罷了,受壓榨、欺凌的日子不好過。」星雲大師講了一個故事:在我六七歲的時候,隔壁有一個老先生,一不小心摔死了,因為窮,想要安葬並不容易,於是有人出主意,誣陷是我父親打死的。後來案子到了高等法院。收到傳票之後,我的父母親到蘇州去。在法庭上,法官問,原告怎麼沒來?我母親有些膽量,告訴法官,說不知道為什麼,於是這個案子不了了之。星雲大師說,後來出家做和尚,也被人譏笑被人罵,因為窮,都得接受。

第二個30年,星雲大師用「長於困難」來概括。初到臺灣時,不僅窮困,而且被誣為間諜,白天被盯梢,晚上被審問,甚至差點被槍斃。「但是我不恐懼,生有何喜,死有何悲?」後來有機會,有人找我寫文章,再後來,有年輕人找我拜師,建寺廟。當時建的第一個寺廟,有五層樓高。建好之後,因為要建司令部,被拆了。因為這件事,遭到別人恥笑。「我在臺灣沒有和別人吵架,但和警察吵過。」因為我是省人,常常被百姓圍山,不準進出,警察不處理,只好跟他們吵,「好像我一個外省人,就有原罪。」

第三個30年,星雲大師說,臺灣正值蔣經國主政,社會進步,並且「承蒙他看得起,有些話幫他說過。他說,如果將來國民黨在臺灣沒有辦法,要把臺灣交給大陸,不要交給別人。」

希望揚州恢復古代的光榮

星雲大師說,他看過一份康熙年間的資料,上面顯示,當時臺灣屬揚州管理。「如果這樣,我沒有離開過揚州。」前幾天在宜興,看到資料上說,宜興也曾屬於揚州。「我很高興,我在臺灣也好,我的祖庭宜興也好,都曾屬於揚州,如果這樣,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揚州。」所以星雲大師格外關注大家作為揚州人,怎樣用禪的思想觀念來建設揚州,讓揚州恢復古代的光榮。

星雲大師講到,揚州人才輩出,而且人文薈萃,蘇東坡就曾經在揚州做官。在揚州期間,就留下了許多與佛印的故事。近代的朱自清,也是揚州人,文章寫得好得不得了。星雲大師提出,希望揚州人要有哲學思想,要有文化意境,要有歷史常識。文史哲好了,再去學科學、醫學等等,就能如虎添翼,「希望揚州多出些文史哲人才。」

星雲大師相關活動提示

此次星雲大師在揚州的講座,連續三天,明天、後天均有講座。

4月23日(明天)上午10點,星雲大師「一筆字」展將在揚州美術館開展。

4月23日、24日,「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將在揚州大劇院舉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