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出自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於天寶八載,初次出塞,希望戍邊殺敵,報效國家,但並不得意;十三載,岑參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他的邊塞詩名作大多作於此時。此詩就是一個代表。全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之情,意境新奇瑰麗,氣勢磅礴,具有浪漫主義特色。陸遊曾評曰「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作者在輪台東門送人,背景是大雪紛飛的邊塞,天氣奇寒,本讓人厭惡的天氣,詩人卻拈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這樣富有詩意與靈性的句子。

天地萬物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徹骨的寒氣陣陣襲來,並沒有讓人難以承受,反而給人以春風拂面的錯覺。看!枝頭上掛滿了晶瑩的白雪,就像是春風一夜間吹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路,有如此美景作陪,想必他一路上並不會感到寂寞。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雪花悠悠地飄著,先散入珠簾,後沾濕了落幕,至「狐裘不暖錦衾薄」。雪後必定嚴寒,將軍拉不開弓,都護難著鐵甲,萬里沙漠結成了百丈堅冰,就連愁雲都被凍在了空中。

詩人先以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再從雄渾壯闊的外界環境進行渲染,將雪後的嚴寒描寫得十分透徹。但是,描寫天寒並不是作者的本意,用天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才是重點。所以,接著二句寫宴會餞別之暖。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武判官即將歸京,將士們前來送別,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用胡琴、琵琶、羌笛助興,可見宴會之隆重熱鬧。此情此景,離愁漸消,歡樂漸長。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離別終究是會到來的。友人在暮色中步出帳幕,此時,大雪已經積滿了歸途,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異常絢麗。詩人目送友人歸去,明明還能很清楚地看到背影,突然之間,山迴路轉,連背影也消失了,雪地上唯有一行馬蹄印記。

「雪上空留馬行處」,詩人看著馬蹄印記,是留戀不舍還是為友人旅途擔憂,抑或是想到自己歸期未卜而傷感?作者用最平淡質樸的語言抒寫心中複雜的情感,字字傳神,含蓄雋永。

附註釋:

1.判官:官職名,屬於節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

2.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因晒乾後變白,故稱。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4.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幕。

5.狐裘:狐皮袍子。錦衾:錦緞做的被子。

6.角弓:一作「雕弓」。不得控:拉不開(弓)。

7.都護: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難著:一作「猶著」。

8.瀚海:這裡指沙漠。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9.慘淡:昏暗無光。

10.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飲:動詞,宴飲。

11.轅門:軍營的門。

12.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13.天山:一名祁連山,橫亘新疆東西,長六千餘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