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活編輯部按:

遲來的 ONES 人物第二期,我們採訪了 XMind 創始人孫方。剛剛參加完 TEDx 的他有幾個特別有意思的特質。比如作為理科生大學選了文科,事業的緣起大概因為中學時的一本書;23 歲成立公司,慢吞吞做一款產品 12 年,被多家媒體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思維導圖軟體,但他的公司從來不加班;一周七天,他認為最有意義的一天,卻是上佛法課……

但願你在 ONES 採訪中,有些 [ 若得 ] 之思。

孫方,XMind 創始人兼 CEO。安徽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士。

中學時代獲得過連續三年合肥市計算機編程競賽冠軍。並開始玩思維導圖,至今還存有大量高中物理、數學、歷史等上課筆記的思維導圖。

23 歲創立 XMind 公司,專註「思維導圖軟體」這一方向十多年。

喜歡讀書,喜歡傳統文化、儒釋道、中醫,尤其喜歡鑽研佛學。喜歡看電影,譬如科幻電影,但更注重科幻電影的人文內涵。喜歡看沒人看的文藝片。

喜歡與人聊天論道,可以聊歷史,哲學,中醫,佛法連續 24 小時不停歇。

玩過幾年素食主義,基本放棄;玩過幾個月過午不食,基本放棄;玩過正念禪修,基本放棄;唯一沒有放棄的,是追隨 2500 年前的佛陀智慧,及如何將其運用在思維導圖產品,和領導開發團隊上。


[ 是否方便告知我們,自己最初是個什麼樣的人,比如青少年時期 ?你是如何從那個時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中國人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是因為《學習的革命》這本書,當時還是翻譯為腦圖,不是思維導圖。那年我還是中學生,當我走進書店翻開《學習的革命》這本書,第一次看到腦圖就深深地愛上了它。這本書對我影響非常大,它很好地展示了歐美國家心智成熟的人是如何高效學習的。書里的腦圖讓我尤為著迷,當時我上課筆記都是用的思維導圖,直到今天仍然保留了數學、物理、歷史的筆記。這是我中學時代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的經歷。

我高中時玩了幾年的計算機競賽,靠自學學會了編程。後來大學時我一邊上經濟學專業,一邊寫代碼做兼職。當時安徽大學的一個計算機系博士和我一起打工,工資按生效的代碼行數算。一個月下來,他的工資是幾百塊錢,但我的工資是 6000 多塊錢。後來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進了一個較大的軟體公司,這時我接觸了思維導圖軟體 Mindmanager,軟體剛好彌補了手繪思維導圖的缺點。我發現我愛好的一個東西,原來可以掙錢。所以原本到大公司是想學先進的軟體企業的管理技術的,但去了以後發現根本沒有東西可學,於是我就果斷的出來自己創業,XMind 這個項目就從這時候開始了。

[ 以前做過的哪些事情、有意或無意學習過的哪些技能或思維,讓現在的你發現 「哇,居然我現在用上了!」]

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雖然我中學時代曾連續三年獲得過合肥市計算機編程競賽冠軍,但我大學卻學了文科,安徽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為什麼學文?那個時代,很多人從小就是比較理工的思維,但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更願意看到科幻電影內裡面所反映的人文情懷,而不是科學。文科思維是對我之前理科思維的一種彌補,當時我並沒有想說將來做經濟學的工作或是國際貿易的工作。

學國際貿易的這個技能卻在 2007 年 XMind 這個產品面世的時候用上了。2006 

年,我們腦袋一熱就出來創業了,但當 XMind 產品在 2007 年發布時,國內用戶的軟體購買習慣非常不好,思維導圖軟體在國內也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國人並不認為能夠提高你的效率的東西是值得付費的,但歐美人民不同,所以我們就轉向做國外市場了。這時,原來有意或無意學習過的思維和技能,用上了。我們先開拓國外的市場,並且很快就站穩了腳跟。2009 年的時候,XMind 在歐美市場上基本上已經遍地開花,積攢了大量用戶。到 2012 年,我們已經超過了 Mindmanager,另外,還被多家主流媒體評選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思維導圖軟體。

[ 一個禮拜七天中,對你的工作來說,哪一天最有意義,可以描述一下這一天嗎?]

從生活方面來說,一周七天中對我最重要的是周六,因為周六上佛法的課。

當人們談到佛法這個詞的時候,大部分人會立即聯想起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高大的佛像,金碧輝煌的的寺廟,無處不在的捐款箱和煙霧繚繞的 pm2.5。但其實這些東西並不是佛法,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法講的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需要訓練,它不是一個知道了就馬上會做的的東西。我喜歡和 IT 人、高學歷的、願意動腦子喜歡思考的人聊佛法。我想要改變人們對佛教的這種迷信的看法,把佛法和那些到處捐款到處放生吃素的人區別開來。

從工作來說,我大概一周去兩三次公司,一次去半天。為什麼這樣?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老闆來的越多,公司效益就越好。 

一個四五十人的軟體公司的老闆一般有這麼幾種:第一種是專門找客戶,我們公司不需要我去拉單;第二種是技術精英,我曾經是,但現在不算了;第三種就是專門盯人,給別人壓力,叫員工趕緊加班把東西做完,我最討厭這種;第四種是想學喬布斯對產品細節特別苛刻。這種方式是錯誤的,比較合理的方式是先把大方向弄清楚,暫時避開那些細節。我比較注意前期的定位,而不是細節。有很多老闆大部分時間就是把公司的核心人員都叫到會議室里,然後討論細節,討論完老闆就回家了,然後員工就要加班。大部分老闆在公司就是這四種,但我都不是,我沒有必要在公司待那麼長時間。

我在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粘合劑。很多事情就是產品經理他們討論了,他們是這樣定的,但是市場根本就不知道,或者產品經理那些事情程序員不知道。產品不懂開發,這其實不對的。我剛好都懂一點,所以我在中間去粘合他們。另外,很多人問如何激勵開發人員,其實開發人員最大的激勵就是讓他知道他做的東西用戶有多麼喜歡。

[ 當你確定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如何確保自己專註、高效地完成它?]

從大事上來講,如果我們公司確定要做一個產品,我們會集中優質的資源去做。但過於強調專註和高效本身是不對的,你既無法確保專註,也無法確保高效。有時候大家都把這些問題看得太重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自然一點,放下一點,隨緣一點。一個團隊有自己的能力的偏向,這個公司適合做這一類的事情,不適合做那一類的事情。作為 boss,要先了解團隊的特點,然後沿著團隊銳利的一面去做去發展,去做事情,這就是一種隨緣。

很多人不這麼想。競爭對手有什麼功能我就要有什麼功能,一定要比他做得快、比他做得早、比他做的好、比他做的多,這種想法會拖累整個團隊,而且這樣做不出好東西。就算這些功能都做了,也會做得一塌糊塗。靠山寨別人的功能是做不出優雅的產品來的,這些山寨別人的人根本沒有考慮自己團隊的能力。

我做思維導圖軟體 12 年。很多人問,這麼多年來,你為什麼不做別的產品?我的答案是我並沒有隻想做好一個產品,但我到現在都沒有第二個好的點子。一個好的點子要經得起推敲,在市場上有清晰的定位,還要符合團隊的能力。所以每當我有一點想法的時候,我就放在那裡孵化,我並沒有立即去做,而是放在那裡,過幾天後再重想一遍,下個月再重想一遍,像沙盤推演兵法。如果我覺得這個定位是可以的,我就會去做這件事情。但目前還沒有其他的方向,能像思維導圖這樣能讓我如此興奮。

[ 為了做好 XMind 這個項目,你有做過哪些有代表性的努力?遇到過哪些問題?]

在我們進入思維導圖軟體市場的時候,兩級分化特別嚴重。一邊是 Mindmanager,很貴。另外一種是 Freemind 這種開源軟體,功能有限。XMind 是全功能的思維導圖軟體,按理來說我們可以賣得和 Mindmanager 一樣貴,但我們沒有,我們選擇免費加付費的商業模式。而且我們這個免費是真的免費,很多軟體的免費是 trial、demo、viewer 這種很簡單的版本,能用的功能也有限。但 XMind 的核心功能全部免費,只有 20% 的用戶在 20% 的時間內才會碰上我們的付費功能。這些付費功滿足了我們核心用戶專業場合的專業需求,我們的產品打動了他們,所以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付費。

這種商業模式我們之前討論過很多輪,高管們的意見其實非常不一致。但我們都有一種心態,就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人用 XMind。看到用戶畫的那些非常精美的思維導圖,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戴上博士帽的那種感覺一樣,這種成就感不是掙了多少錢能給你帶來的。

[ 作為一款工具的創造者,你認為自己和用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平常都是用戶對工具、對開發者有很多要求,反過來講,你心裡會對用戶有什麼樣的要求或希冀嗎?]

每個用思維導圖的人都是具有完完全全的主觀能動性的,它不像 ToDo 類工具,你不用再花腦子去記現在要做什麼事,軟體會戳你這種,因而談不到過度依賴。思維導圖並不是一個代替人思考的工具,而是輔助你思考的工具。

思維導圖的的優勢是它是介於線性思考和純粹白板之間的工具。他有很多線條在輔助你的思考,但它又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延伸,這種發散網狀的思考模式,有效地銜接了單線型的思維和二維的思維。很多 XMind 的用戶會覺得思維導圖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創造力。給一個人五分鐘的時間在一張白紙上寫跟蘋果相關的詞,按照線性的方式想 TA 可能最多寫幾十個。但是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聯想和發散,TA 可以寫出兩倍或三倍於前一個方案的結果,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創造力優勢。所以,我不認為用戶會過度依賴,用 XMind 的用戶反而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

那麼我心裡對用戶有什麼樣的期待呢?對於一個軟體公司而言,我收到的反饋是來源於 2% 特別有意見的人和 2% 特別滿意的人。我收到大量的用戶的褒獎和感謝,當然也收到了一些用戶的抱怨,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是 2% 的人,中間 96% 的人是根本不講話的。如果說我對用戶有什麼要求或希冀,那就是雖然我們會認真聽用戶的反饋,但希望用戶不要盲目地要求我們加很多功能。

[ 對於你個人來說,有沒有哪些是你在以前會非常擔心,認為難以解決,但現在會覺得它根本就不算什麼的問題?另外,有什麼問題是你現在依然需要解決的嗎?]

很多人剛創業的時候都非常擔心錢的問題。很多人問我,團隊已經幹了兩三年,投資人的錢花完了,但產品還是不掙錢,怎麼辦?通常這種情況都是沒有找準定位。我覺得要用一輩子的心態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可能根本就實現不了,IT 圈可能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做一輩子,但沒有關係,我們要有做一輩子的態度,長期做。那些掙不到錢的那些公司往往就是沒有這樣想。他們只想在市場的窗口期趕緊上線,趕緊掙錢。

越這樣子想,越做不好事情,你要想不管外面天翻地覆,這件事我要做一輩子。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整個格局都不一樣,比如說你不會讓員工加班。你花了時間,埋沒了青春搶著做的事情,不一定能做成。我們反 IT 圈的熱度,反雞湯。冷靜地想,不要太衝動。那些所謂的不掙錢的公司,通常都是方向、定位不對,那種風口浪尖的,多半不掙錢。

錢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不是大問題。07 年產品上線的第一年,我們去上海拜訪一個搞思維導圖培訓的人。他問我們你們今年的銷售目標是什麼?我們說我們銷售目標是是收支平衡。那個人大笑,說他們都做了好多年了,才剛剛做到收支平衡,但其實我們那年就已經達到目標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公司有一個誤區,就是團隊一定要好多人。對於我來說,我不會焦慮說公司要多掙多少錢,多招多少人,做多個項目,我們會砍掉那些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集中精力做那些討好的事情。有多少資源,我就做這麼多事情。目前對我來說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是積聚人才。我們不加班,但我們用心打磨精品,歡迎各路大神來。

[ 可以為我們描述一下你的辦公環境嗎?為了讓工作更高效,你是否有刻意對工作環境做一些要求?]

我們公司的辦公環境沒有什麼特別的,和別的公司差不多,我們也是開放環境,總的來說挺普通的,但是我們比較尊重每一個人的空間,工位想放什麼都可以。

[ 目前正在用的電腦、手機設備分別是?以及電腦和手機中最常用的軟體是 ?如果需要在電腦和手機上把所有軟體都卸載掉,只能留下兩款,你會留下哪兩款?]

目前正在用的電腦是 2015 年 MacBook Pro, 手機是 iPhone X。最常用的軟體是 Apple Mail、iWork 三件套(Pages、Numbers、Keynote)、Bear、Instapaper、Safari、微信。比較喜歡蘋果原生的應用。

只能留下兩款會留下 Instapaper 和 Bear。

[ 最後,推薦一本你正在看的書,或者看過的、你認為最好的書吧,以及為什麼推薦它?]

仁波切的《正見》,新星出版社。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正見》,它的作者是一位佛教上師,也是一位電影導演,拍了很多文藝片,在很多電影節上都獲獎。 這本書算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雖然《正見》也是一本暢銷書,但它和現在市面上那些隔靴搔癢的心靈雞湯和企業管理暢銷書都不同。這本書是從最基礎的層面來撬動人們的思想,它一直用更高級別的智慧影響我的思維方式。每個人情況不同,沒有一本書可以真正教會你如何去管理一個企業,但這本書卻教會我跳脫出當下的桎梏,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萬事萬物。

我在家裡囤了很多《正見》,每來一個客人都會送一本,大概送出了 200 多本。大部分人都是一打開這本書就停不下來,特別精彩,強烈推薦。

[ … ]


# 一起編輯 #

如何問出一個好問題?

你會通過哪些方法幫助自己記憶?

在購買電腦方面你有什麼心得或吐血經歷?

有哪些比較好的 LOGO 設計網站?

你用過哪些平台或軟體學習英語?

你是否害怕拒絕他人?如何拒絕他人?

Copyright.

吐血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盜用。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 yanghuaua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