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這個詞不是我的本意,但也沒有更好的詞語來替代它了。畢竟如果用張小龍的源動力,語句就不大通順了。所以這裡用了初心,但還是要說下,初心確實很難找。

1.想寫作的由來

與一個公眾號號主聊了很多,聊了自己當初是怎麼進到公眾號這個圈子的,發現一路上自己還是很幸運的。覺得在這樣一個圈子裡,總能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當發現別人推薦的新的公眾號時,我就會關注,並思考他發的內容是否適合我。長此以往,我有了自己的關注圈,讓我能更好的成長。而接觸的最多的就是對知識的付費,也就是讚賞寫作者, 當初在培訓時,也沒有什麼錢,但也還是願意為知識付費,寫作不易需要鼓勵...

現在關注的號多了,認知提升了以後,自己也想著輸出一點東西,但一直找不到方向。想著自己寫文章是為了什麼?本身語文就差,還想進入這個圈子,不怕別人笑話麼?一開始是希望能夠賺點外快,但人們憑什麼對你的文字買單?覺得目的不單純的我遲遲下不去寫作的手。

但機緣巧合,我工作的公司是以公眾號原創為主的。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下,也明白了,公眾號其實就是用文字去感染他人,推送一些別人沒有發現的點。而初期沒有好的內容,持續不斷的輸出,何來進步?而不進步又怎麼可能得到他人的讚賞。

2.定下主題

突破第一層想寫的難關後,我又遇到了問題...寫什麼樣的內容?

我發現大多數公號主都有自己主題,例如:提高他人認知、娛樂熱點、新聞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吸粉的玩法,現在的我剛起步,也希望踏踏實實做好內容,而套路暫時不在考慮範圍內。與一個公號朋友聊了發現,我們都是在彌補人們的信息差、認知差,希望大家看到我們的見解,能夠有所啟發。我自己特別喜歡看一些認知性的文章,就希望在自己吸收後,轉換成我看待問題的方式來說給你們聽。而且我會定一個前提,對我自己有一定作用,當輸出的東西對自己有用以後,就一定會有那麼一個相似的人,能有共鳴,所以我希望那個與我相似的你,也能感受到一點慰藉,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這就是我的寫作的初心,秉著這個初心去寫東西,我想一定不會錯。蔡康永老師說過自己寫書的故事,他說:寫的文字大多數是寫給自己的,用來在自己不想做或是不確定時,說服自己的。是否是雞湯他根本不在意,分享出來若被用到,它就會被稱為雞湯,能夠帶給別人養分;若別人看了嗤之以鼻,表示這東西對他沒用,就會為他開心,因為他沒有這樣的煩惱。

3.靈魂拷問

初心或者說源動力這個東西真的很難找,畢竟我找了這麼久也就只是找到在寫文章方面希望能堅持下去。其他事或者說人生上的事,我也和大家一樣,完全未知,甚至有點害怕。

比如我常常會問自己,你真的適合編程麼?你編程真的是為了能寫出好的程序來麼?還是隻是為了打工,賺一口飯喫?其實這一思考也試用很多方面。讀書又是為了什麼?為了更多知識,還是為了逃避工作上的苦難。社交是為了什麼?為了交到更多朋友,還是為了躲避孤獨。 這都是我們應該在腦海里轉呀轉的東西,逃避不了的。(雖然開心時不會想這些,但安靜下來就一定會想)。

其實我們想這些,不是讓自己變得很焦慮、很浮躁!而是我們真的忙的焦頭爛額、不知所措的時候,可以安慰著自己說,我想要過什麼的生活,就必須戰勝這些困境。腦海里有了這些想法,才能更欣然的接受。 若當我們真正想明白了,也就不會太在意他人的評價了,或是急著去攀比了。因為每個人本就不一樣,又何來評價,何來比較呢?我們只要過好自己當下,努力進步,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態了。

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27歲因為《大白鯊》出名,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導演,當時《時代》雜誌就用他做封面,做了一期對他的稱讚,當時製片在片場拿給他看,但斯皮爾伯格並沒有把雜誌接過,而是丟在一邊。說道:我現在如果相信他們對我的稱讚,我接下來就會相信他們對我的攻擊。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的相信他人對你的讚美,你纔有你能力不輕易的被別人攻擊。

希望你也能找到那個初心,無論是哪方面的。可能是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這樣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件大事,能讓自己開心好一陣子呢。

#禪定時刻

高手的策略是持續的、穩定的。在自己有這樣覺悟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持續、穩定的寫下每篇文章。

一個追求進步的程序員

歡迎掃碼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