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

    2218

    篇原創首發文章

1978年5月12日,從沒出過國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帶團去法國、西德、瑞士、丹麥、比利時等西歐五國考察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個政府經濟代表團。

臨行前,鄧小平專門在北京飯店聽取彙報,指示要廣泛接觸,詳細調查,深入研究些問題,什麼都看,看現在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個多月下來,谷牧說:

「差距太大了,很有咄咄逼人的緊迫感。」

他們回國後寫了《關於訪問歐洲五國的情況報告》,結論是「我們現在達到的經濟技術水平,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較,差距還很大,大體上落後二十年,從按人口平均的生產水平講,差距就更大。我們一定要迎頭趕上,改變這種落後狀況。」

這次考察的成果,促進了中央對外開放的決心。

谷牧的報告也提到了改革,「我們的上層建築,很不適應發展對外貿易的要求。我們一個省市,比歐洲一些國家還大,可是省市管理經濟的許可權卻很小,很少主動性,省市在計劃財政物資的管理上並沒有真正成為一級,許多事情都得跑北京來解決。而且,往往一個問題,跑幾個部門,等幾個月,還沒有結果。」

他建議給有條件的地方「放權」「搞活」。

在谷牧大力推動下,197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頒布施行,外商開始在中國內地投資辦企業。

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筆外資貸款也是谷牧從日本引進的,這筆500億日元、年利率3%、還款期30年的貸款,打破了「不用西方國家政府貸款」的禁區

中國擁抱世界,世界擁抱中國,彈指四十年。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將近2.1萬億美元。外資企業為中國貢獻了10%的城鎮就業,20%的財政收入和將近一半的進出口業績,為提升中國經濟的現代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正在翻開新的一頁,中國正著力構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外商投資環境,加速落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的政策,保護外企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在利用外資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國對外投資也在持續增長,累計達到1.88萬億美元。

9月10日,秦朔朋友圈「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系列沙龍」第三場「外資新出發」在上海成功舉行。多位嘉賓分享了精彩觀點,特此整理,和大家分享。

上海美國商會總裁季瑞達:美國企業在中國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中國市場,所以不會把工廠搬走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79年,到上海當老師,40年來來去去,但在中國待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回憶一下,最早時吃飯需要糧票,穿衣服是中山裝,上班騎自行車,買東西有時用人民幣,有時用外匯券,買東西在國營商店,都是供不應求。我當時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當老師,看外國的報紙和雜誌必須去專門的房間。

上海美國商會有100多年歷史,1915年成立,目前有3000個會員,其中1500個企業,目的是幫助美國企業在中國成功。外企對中國是很有貢獻的,這是上海的數字——外資企業創造了超過1/4的GDP、超過1/3的稅收、2/3左右的外貿進出口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會員企業對中國的看法。我們不久前做了《2018年中國商業報告》。在利潤和營收方面,今年受訪企業中盈利的比例(76.5%)與去年的調查(76.9%)基本持平,其中「盈利頗豐」的企業比例提高了6%。受訪者中,83%的製造業企業實現盈利,略高於零售業企業(81%),服務業企業盈利比例為65%,同比下降7%,有兩三個美國律師事務所搬走了。57.7%的受訪企業表示其在華營收增速高於其全球市場水平。在細分行業板塊中,化工(81%)及製藥、醫療器械和生命科學(79%)行業實現了最快增速,25%的受訪企業反映其在華業務對公司美國總部利潤做出了顯著貢獻。

在投資方面,61.6%的企業預期將在2018年增加在華投資。今年將中國視為首要投資目的地的企業比例達27%,較去年同比增長3%;有30%的企業將中國視為第二或第三重點投資目的地,37%的企業稱中國是其眾多投資目的地之一,僅6%的企業表示中國市場在其投資計劃中重要性較低。

在挑戰方面,今年有六成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的監管環境缺乏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乏力(61.6%)與難以獲取經營許可(59.5%)是監管方面最主要的兩項難題。成本上漲和本土競爭分別被95.6%和85.7%的企業視為經營方面的最大挑戰。對於《網路安全法》,受影響的企業中有41%表示該法影響了他們充分利用其全球數據網路,31%表示為符合法律要求只能搭建本土數據和雲服務中心,28%認為該法導致他們更抗拒將全球數據引入中國。

在政策環境方面,一些戰略性行業如航空航天以及化工,企業會面臨技術轉讓壓力。總體受訪者中,21%的企業感受到了壓力。

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政策表示支持的企業比例僅有8.5%,多達69%的企業表示反對。

特朗普總統最感興趣的是美國企業把工廠搬回美國,但我們的會員中,大部分公司沒有這樣的計劃。

因為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目的是滿足中國市場,不是用中國作為出口平台。當然不能排除有一部分會離開,主要是成本原因,9%的會員對東南亞有興趣,7%的會員對美國有興趣,4%的會員對印度次大陸有興趣。

蜂至工坊創始人、巴斯夫大中華區原董事長關志華:外資不僅帶著硬實力進來,而且推動了可持續發展

我是香港人,從高中起在英國讀書。1979年12月31號,我讀完碩士,從英國坐英航的飛機回來。我們這班飛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班外國飛機能穿越中國領空回到香港。所以改革開放對我的第一個紅利就是節省了好幾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很開心。當天飛到中國領空時,還開了香檳酒,到廣州時特別低飛了一陣,讓我們看到內地的土地,我印象非常深刻。

40年前我是外資企業的銷售員,參與「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始和內地做業務,見證了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2004年我被巴斯夫公司任命為大中華區域董事長,當時中國已經加入了WTO,但絕大部分化工廠考慮的都是擴產,很少考慮安全、環保的要求。外資在中國這幾十年,不僅是帶著資金和技術這些硬實力進來,推動了產業的整合和併購,而且花了很大力氣幫助內地企業的轉型,推動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巴斯夫到中國來的理念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帶到最新的市場發展。巴斯夫在上海建立了新材料研發中心,是全球研發中心中的一個。同時,我們遵守並推動國際公認的環境、社會和勞工標準,遵循聯合國「全球契約」,推動化工行業的「責任關懷」,在商業行為中恪守《經合組織跨國公司行為準則》,樹立行業標準,推動行業進步。

2004年我到上海,我們開始推動環境保護、人權與勞工標準等十項原則。當時說到反腐敗,很多人都說你在開玩笑。但我覺得外資公司要有勇氣把這樣的理念帶到中國。巴斯夫遵循所有的國際、行業準則,融合在《員工守則》里,做合法的事,培養商業道德。《員工守則》有一點就是合規,我們要求客戶、供應商、員工都要合規。2004年,我們是外資公司中第一家建立合規熱線的,由第三方律師事務所幫我們把關,你可以匿名打電話反映問題。

巴斯夫非常關注氣候變暖,設立了「首席氣候官」,制定環境目標,並全面統計碳平衡狀況,包括產品生產和廢棄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企業在氣候保護領域的長遠定位。我們把這些方法和經驗與上下游分享和推廣。

2006年我們覺得一個很大的風險是化學品運輸意外,尤其是交通意外導致爆炸泄露。我們在行業裡帶動,要求運輸企業必須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審計,帶動供應鏈、運輸商和服務商都加強責任意識。

展望未來,中國會更加開放,最近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公司都宣布了在中國建設獨資企業的計劃,投資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

過去中國也一直在

引進外資,通過競爭倒逼自己學習,但方法是比較溫和的,因為都是合資。未來,隨著外資獨資,更多是要通過市場來學習。化工領域開放了,石油、油品呢?汽車行業過去是合資,50%對50%,一直到特斯拉進來,100%獨資,現在福特、通用也在談,都準備在中國投資,未來都是獨資。

外資在培養人才方面比較花精力。十多年前,外資公司一起開會,最關注怎樣培養當地人才。

有人說,你培養的人才兩三年就走了,怎麼辦?好多次討論只有一個結論,不能因為這樣就不培養,因為不培養的風險,比培養之後有人離開風險更大。

所以我們繼續培養人,哪怕有些流動,也是對行業的一種貢獻。

卡瓦集團亞太區總裁張軼昊:未來國企、民企、外企只有一個名字,就是中國企業

我1990年代初去美國讀大學、研究生,在美國和加拿大工作,工作過三家公司,第一個是汽車公司,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零配件獨立製造商;之後去過寶潔,後來在卡瓦公司。卡瓦是德國品牌。

過去二十幾年我全在外企,我覺得過去的18-20個月,外資在中國的精英有一種焦慮。你在外企工作十年、二十年爬到中層、高層,突然有一天公司裁員怎麼辦?不少外企精英去了,對「996」(9點上班9點下班,一周六天)的生活也不適應。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根據2018年6月的一項調查,大學生的擇業選擇,外企排到最後。

從外企角度,我們的新發展在哪兒?未來在哪兒?我們在中國還能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須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是本土化。

1996年我在汽車行業,當時的CEO認為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本土化,所以在上海、濟南做合資企業來解決這個問題。2002我加入寶潔,跟當時的CEO一起吃飯,問寶潔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本土化。現在卡瓦是全世界最大的口腔牙科的醫療器械製造之一,我問我們CEO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還是本土化。二三十年後還是沒有變。但本土化的定義發生了變化。最開始是建立研發中心、工廠、銷售與市場,接下來是併購等。現在可能本土化最大的挑戰是組織架構的本土化、人才的本土化。要看看跨國公司最高層的管理者中,有多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第二個方面是組織架構和人。

很多

外企在中國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了,但決定權基本上還是留在總部,不管是投資什麼企業,研發什麼產品。如果繼續這樣,和中國企業比起來,我們適應市場的能力和服務客戶的能力差的太多。所以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當中國市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外企總部會不會改變思路,讓在中國的外企像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司那樣來做。當然,還有一個挑戰,

中國團隊的能力有沒有上升到這一步,可以讓總部信任他們能做好?

我覺得這是未來,一個好的外企和不好的外企的最大區別。

還有人的培養問題,外企已經幫中國培養了大量人才,中國最出名的商業領袖是馬雲、馬化騰,但這樣的創始人很少,運營一家公司的99.99%的人都是職業經理人。我覺得,外企能夠在下一個階段幫助中國繼續培養優秀的、與國際接軌的職業經理人。

第三個方面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願景。

卡瓦在中國是把三四家公司整合到一起,我們發現,大部分國際公司在中國的願景就是把總部願景翻譯成中文,可是中國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立的願景,願景基本都是為了中國市場和中國客戶來服務。我們想,成功的外資企業必須要有一個立足於中國、為了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服務的願景。最後我們創造一個願景,讓中國每一個人不再為口腔困擾。我們的目的就是服務中國,真正從願景到戰略,再到計劃,然後到文化融入中國。這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也希望能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我覺得有一天,外企和國企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外企和民企界限也會越來越模糊,我們都能夠擁有一個名字,就是中國企業,為中國市場服務。

歐萊雅中國首席消費官衛吉峰:中國正處在「美的新黃金時代」

在歐萊雅,相較於全球的個位數增長,中國區一直保持兩位數強勢增長,中國正處在「美的新黃金時代」。我們注意到,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開始轉變為對品質的追求。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從實用性消費轉變為享受型消費(如美妝產品),且更傾向於高端化、個性化、小眾化和具備服務溢價的品牌和產品。

中國美妝消費的機會,一是受益於新興消費人群及全新消費觀的出現,二是全新的消費觀催生了全新的產品。95/00後的新人類,他們拒絕標籤,表現欲爆棚,渴望表達自我,展示自我,有自己專屬的語言風格,希望品牌遵照他們的規則與其溝通,他們中也有「舉債」追求高端生活方式的「新貧族」,他們具有廣闊國際化視野,也是民族自豪感爆棚的一代。

同時,中國出生於六七十年代、即將步入退休年齡的「新銀族」是改革開放的獲益者,較上一代收入更高,生活方式和觀念更加與時俱進,他們是黃金消費族群,更願意在個人護理和服飾上投入更多。

歐萊雅看到了中國的這些戰略性機遇,採用「五力模型」的結構保障高速發展。一是令人嚮往的品牌和產品;二是卓越創新,比如再生醫學使用幹細胞技術和產品來恢復皮膚和頭髮的再生;三是創意新營銷,藉助全渠道直擊目標消費者,培育超級消費者;四是用新零售引領線上融合線下(O+O)的渠道創新,創造貫穿整個消費路徑的沉浸式體驗;五是社會價值,將可持續發展承諾貫穿整個價值鏈的研發、生產、消費、企業發展中,比如我們承諾到2020年將環境足跡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60%。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CEO陳良:發展中的市場要有一些「方中帶圓」

40年前我剛上大學,1987年到美國留學,當時上海虹橋機場很舊,而到美國第一站是舊金山,看到他們的高速公路就暈了。今天,年輕人的感覺可能完全不同。

目前中國壽險公司有85家,外資28家,但市場份額很小,只有6%。外資在規模上不佔優勢,但在品質和經營模式、合規、風險管理方面,外資都比較強。合規是我們的紅線。舉個例子,德國同事跟我說,他們在德國請監管者一起喝咖啡,約到星巴克,結果碰面時,監管者抱著咖啡壺過來,「你買你的咖啡,我喝我的咖啡」。和你之間連請一杯咖啡的關係都不發生。這就是德國人嚴謹的一面。

雖然安聯做的不是太大,但我們很守規矩,中國監管部門很認可,建議我們在中國率先成立一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但中國市場跟國外市場是有差別的,中國是發展中的市場,所以要有一些「方中帶圓」,你有原則在心裡,但在市場上進行交往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靈活度,這個靈活度並不是涉及合規,而是你要了解中國客戶的情況、市場的情況、監管的情況。我感覺本土化不是完全放棄國外先進的東西,而是跟中國國情結合。

外資保險業務規模不如中國保險公司大,但從核心競爭力來說,它是非常強的。比如農業保險,中國的保險公司是說有一塊地,出了蟲災、水災再來,而安聯用無人機進行監控,重在預防,不讓它發生災害,或者發生蟲災的時候來撒農藥,完全是大數據、自動化;又比如黑客保險,如果一個IT大公司被黑客攻擊的話,就是大問題。做黑客保險要有很多技術,其出發點也是將預防看作比賠償損失更重要的事。

  • 特別鳴謝:知而行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尹曉峰,上海艾特整合營銷集團總裁金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

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