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紅毛城這已近黃昏時分,

hungmo_02

 

「南門」- 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同期建物,位於紅毛城園區入口處,是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
採用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非常堅固,門額上題有「南門」二字。

清初建構保護紅毛城的四周城牆,並設置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目前僅留南門,
餘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並封閉。

 

hungmo_01

   

從入口處到紅毛城是條斜坡道

hungmo_06

 

資訊上說紅毛城園區裡只有「南門」是唯一的中國式建築,可斜坡下的那棟又是啥式建築咧?

 

紅毛城是國家的一級古蹟,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
更可視為見證臺灣四百餘年滄桑的縮影。

hungmo_16

 

【紅毛城的歷史】

十七世紀是歐洲六強逐鹿亞洲的時代。以菲律賓羣島為基地的西班牙人,
為了和葡萄牙、英國和荷蘭競爭中國和日本的貿易,於1626 年佔領基隆,
與分佔臺南安平的荷蘭人南北對峙。

為有效經略臺北並加強對中、日的貿易往來,荷蘭遂在1629年秋天率艦
入駐淡水,並在當時奎柔山的前緣築城鎮守。

選擇此處是由於其可俯控淡水河口和附近海面,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城名取為「聖多明哥城」,並與稱為「聖薩爾多城」的基隆城,互為犄角,
自此開始殖民北臺灣。

 

hungmo_26

 

西班牙人將淡水作為統治淡水河的中樞,1632年西班牙人進駐臺北盆地,
降服沿河諸「番社」,闢淡水至基隆之陸路(約今陽金公路),航由基隆
河通往基隆,也將勢力擴張至新竹一帶。而天主教神也父也隨行到此宣教,
建教堂教化番民。

1936年淡水土著不堪西人壓迫,遂羣起搗毀淡水城、殺駐兵、焚教堂。
之後,雖西人平亂並重新築城,但不久荷蘭人北上,於1642年乘西人有事
於呂宋,而攻佔基隆,並「不戰而下淡水之城」。

hungmo_39

 

西元1644年春天,荷蘭人由臺南運來建材和匠人,重新築城至1644年底
完工,城名「安東尼堡」。而由於中國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紅夷」,
因此這座城被民間稱為「紅毛城」迄今。

 

hungmo_24

 

呵..不曉得這位置算不算是埔頂?...

想起「淡水八景」中「戌臺夕照」那首有名的

 

hungmo_29

 

「高口矗立水雲邊,有客登臨夕照天。書字一行斜去雁,布帆六福認歸路。

戰爭遺蹟留孤壘,錯落新村下晚煙。山海於今烽火靖,白頭重話荷戈年。」

 

hungmo_25

 

【英國領事館】

為天津條約後,英國人在1867年租得,以每年白十兩為租金與清廷簽下永久租約,同時以一佰五十兩大肆整修。
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
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臺灣,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
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

 

hungmo_45

 

領事館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一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天花板懸垂大吊燈,十分氣派,

 

hungmo_49

 

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

 

hungmo_51

 

二樓本為英國人作為辦公室,有領事辦公室、會計室、祕書室和簽證室等之用,現更改作為展覽當代文物與遺跡。

 

hungmo_58

 

嘩!當時的「放映室」還真特別吶!

 

領事館內2

 

夜深了...雖有些懊惱沒能看到設置在館外的舊式大砲,可眼前這景不也是另一種收穫?

 

hungmo_42

 

地址: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hungmo_7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