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岛,珊瑚,珊瑚白化。(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研究发现出水口珊瑚比起位在常温海域的耐热度高上摄氏3.1度。(示意图/达志影像)

实习记者崔子柔/综合报导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大仁科技大学与海洋生物博物馆发布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利用全球独有的「薄荷醇白化珊瑚」技术,证明生存于垦丁核三厂出水口海域的「维氏脑纹珊瑚(Platygyra verweyi)」本身具有较高的耐热程度,对暖化造成的「热逆境」已经产生适应能力。

根据《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第一作者大仁科大生技所教授王志腾表示,珊瑚和共生藻的生理、生化或是细胞等相关研究需要分别进行,其中「白化珊瑚」活体没有共生藻,所以过去学界对珊瑚本身是否能够耐热与可能机制研究都难以进行。

请继续往下阅读...

王志腾提到,薄荷醇(也就是薄荷脑)处理技术可以赶离珊瑚体内的共生藻,产生白化珊瑚活体,并可以长期养殖在水族箱中,进行呼吸生理与苹果酸去氢酶的实验。

 ▲▼垦丁核三厂。(图/取自维基百科/Jnlin)

▲垦丁核三厂出水口的珊瑚可以适应热逆境。(图/翻摄自维基百科/Jnlin)

团队将生活在高温与高温变动区(核三厂出水口)和常温与稳定温度海域(万里桐)的维氏脑纹珊瑚做比较,发现出水口珊瑚的耐热度比起万里桐高上摄氏3.1度。结果显示,经过30多年暴露于高温及变动温差的训练下,垦丁核三厂出水口维氏脑纹珊瑚可能已经发展出对热逆境的适应或是调适的机制。

根据去年国际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报告,如果升温效应放任在摄氏2度,99%的珊瑚礁将消失于地球,但若能加速减排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并在2050年以前做到全球零排放,就可让升温控制在1.5度。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员陈昭伦强调,这0.5度的差别能保留10~30%的珊瑚礁,当作未来地球降温后要重新恢复的种原库,而垦丁海域珊瑚已有适应能力,相当适合胜任。

IPCC将于23日发布气候变迁、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其中会提出积极减碳的急迫性。陈昭伦指出,相较于各国积极让地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的努力,台湾实在更应该加把劲,不然就算台湾拥有可存活、甚至是未来希望的珊瑚与珊瑚礁,也将无用。

►我没有迟到,是时间迟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