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戰機裝備型號現狀

雪花臺灣 2018-12-06 22:38

[軍事] 中國空軍戰機裝備型號現狀綁定QQ帳號,輕鬆分享到QQ空間與騰訊微博

火車頭 跳轉到 ? 倒序看帖 列印 tT

發表於 2009-12-9 18:11 | 只看該作者 [軍事] 中國空軍戰機裝備型號現狀

  目前的中國空軍航空兵戰機部隊,也許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裝備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機型的空中力量。其中,屬於第一代的包括強一5系列,屬於第二代的包括殲-7系列、殲轟一7A和殲一8系列,屬於第三代的包括殲-10、殲-1 1系列、蘇一30系列和蘇-27系列。而在類型上,這8個系列型號家族又分屬制空戰鬥機、多用途戰鬥機、前線戰鬥機、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可謂紛繁複雜。  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歷史遺留和現實諸多因素的制約。從歷史發展上看,我軍航空兵戰機部隊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以殲-6和強-5家族為主,輔以少量殲-5、殲-7。之後,與西方局勢的緩和以及北方重兵的威脅,使得我國一方面加快國產截擊機研製的步伐,一方面引進西方技術,由此誕生了殲-8、殲轟-7兩個新成員。蘇聯解體後,我國與西方的軍事技術交流因故中斷,原先勢不兩立的仇敵反而成為友好的近鄰。於是,中俄軍貿大門重開,蘇-27及蘇一30系列湧入國門。進入新世紀,我國與西方、俄方技術交流的結果終於開放出兩朵燦爛之花——殲-10和殲-11。  可以說我國用十餘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第一代戰機生產、第二代戰機成熟到第三代戰機問世的飛躍,比西方完成同一歷程的時間縮短了差不多十年。但是,發展速度的加快,同時也意味著負擔的加重。從第一代戰機直接跨越到第三代戰機,無疑在人員培訓、後勤保障、部隊編製和戰術變革等諸多方面面臨都許多挑戰。因此,即使能夠採購到足夠的第三代戰機,我軍航空兵戰機部隊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換裝。  現實因素對於我軍航空兵戰機部隊裝備體系的影響,其實比歷史遺留問題更突出。首先,面對第三代戰機高昂的採購費用,空軍和海軍想必要精打細算一番:是採購少量的三代機,還是採購更多的二代機改型,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做出的選擇。其次,我國航空工業在第三代戰機的生產能力上,還無法滿足快速換裝的要求。比如成飛,現在要生產殲-7、FO-1和殲-10三個機型。國外用戶就曾以該公司根本無法保證交付為由,將殲-10排斥於競標者之外。該國外用戶的這個說法儘管有託辭之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外對於中國航空工業生產能力的擔憂。再者,目前部隊裝備的大量第一代、第二代戰機尚有相當的剩餘壽命。我國軍方顯然也沒有美國軍方那樣財大氣粗,只能物盡其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